推动高中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景山实践

2023-07-06 11:44邱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景山课程体系特色

邱悦

普通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多样化特色发展是普通高中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教育的战略任务。

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学校创建工作中,北京景山学校以课程建设、打造景山“攀峰”课堂、探索十二年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和突破口,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1.深耕课程建设,构建特色课程群

第一,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面向未来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一体化学制的优势,立足学生12年长远发展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如何兼顾面向全体与个性化发展,通过学制探索和课程结构优化为学生提供“贯通”而“多元”的高质量教育?学校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个面向”,构建一体化、长链条、多层次课程体系的教育主张。

一体化指向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五育”并举;长链条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立足学生12年发展整体规划;多层次指向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通道、课程。

课程体系以落实“三个面向”,培养“时代新人”为核心理念,以多元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卓越发展为建设思路,进行灵活合理的小初高分段探索,为学生创设最适宜的发展节奏,形成基础型、个性型、创新型三种通道,打通初高中学段壁垒,为每一类型的学生制定特色化的学习通道、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强基、拓宽、延伸三维立体课程实施,踐行全面多元、动态增量的课程评价,打造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且连贯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实施奠定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通过调整课程领域和课程层次的比例,构建目标连贯、领域多元、结构立体的课程体系。横向上划分了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人文与社会等八大领域,注重加强学科间的延伸拓展与交叉融通,实现课程的整合与融通。纵向上设置了“核心基础”“综合拓展”“卓越精深”三个层次,实现学生从着重夯实基础到加强拓展知识领域的个性化发展,再到为卓越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基,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路径、丰富的课程资源,将课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基于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建设。

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立足北京景山学校“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而卓越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在原有学科课程群基础上聚焦优势学科,探索多学科、跨学科学习与实践,重点打造明理·文史撷英、攀峰·科技创新、致远·国际理解三大特色课程群。

明理·文史撷英课程群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当下关怀、探索未来三大板块,涉及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特色课程。攀峰·科技创新课程群主要包括理论素养培养、实验操作锻炼、探索创新发展三大板块,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学科以及科技方面的特色课程。致远·国际理解课程群主要包括语言基础、文化比较、文化传播、特色实践四大板块,涉及外语类课程(英语、意大利语、法语等)、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特色课程和国外游学课程。

2.打造景山“攀峰”课堂

适应新时代发展和人才发展的要求,学校提出打造具有景山特色的“攀峰”课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攀峰”课堂,是以学校“立愚公移山志、攀基础教育峰”的攀峰精神为指引,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将课堂打造成师生探索知识、提升素养、传承文化、激活生命的重要场所,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攀峰”课堂具有四大核心要素:传授知识、建构体系;培养能力、点亮思维;渗透思想、提升素养;塑造价值、激活生命。

以深化学科认识、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利用技术手段为四大着力点,形成了以“攀峰”课堂教学理念为核心,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夯实基础与深度学习相结合为推进路径、以多样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重要技术支撑、以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统整知识结构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课堂教学体系。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每一节课都精彩”的理念,从而“让学生享受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发源地。

3.探索十二年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从2011年组建贯通班,实行初高中五年贯通培养,这是学校多年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延伸与丰富,是继“五四三”“五三四”学制实验之后的又一重要探索,打通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实现部分学生十二年一贯的基础教育。

由于贯通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较快掌握国家课程的基本内容,如果仍按部就班地实施学校的核心基础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与卓越精深课程,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的情况。为此,学校在保障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通,将核心基础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与卓越精深类课程打通整合,调整课程比例结构,整体提升学习的难度与深度。以时代最新成果统合核心基础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与卓越精深课程的相关内容,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精深的资源。同时,我们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成为贯通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空间,精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力求实现初高中师资队伍横向打通,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教研,各学科不断创新,逐渐形成适合贯通班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

贯通班采用“必修+选修+专修+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模式,必修课包括国家必修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国家选修课程中的必选课程、自选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其中校本选修课主要指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拓展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特长能力课程、名家导学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专修课程是指专门针对贯通班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开设和定制的个性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学军、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国内外游学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特色成长路径。

2021年,学校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基地校,共建“徐特立实验班”,以此为基础,完善优秀学生长链条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高中教育与重点大学早期结合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经验。

猜你喜欢
景山课程体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功亏于溃
专注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