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动、生成”双生课堂,促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2023-07-06 11:44王俊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生素质教育素养

王俊成

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在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影响和决定素质教育实施质量的關键。北京市第八中学在长期的素质教育实践中,坚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教育理念,提出“双生”课堂建设目标,充分激发师生课堂学习动力,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双生”课堂的提出

1921年建立的北京市第八中学,具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先驱,早在1986年就制定并试行《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近年来,结合新时代需求,学校与时俱进,设计并完善了《新时代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实现素质教育新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学校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课程、课堂、评价等要素中,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需要紧紧抓住、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被泛化、课堂教学被异化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国家教育目标要求、当代学生身体心理特点、教育改革与研究最新成果,通盘考虑学生、教师双主体因素,结合时代要求与技术条件,思考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新样态。基于此,北京八中提出了“双生”课堂的建设理念。

“双生”课堂的内涵

“双生”课堂,即生动、生成的课堂。“生动”除了指课堂氛围生动引人外,还包含互动、触动和心动等三种由外向内的师生心理活动。“互动”即师生、生生互动和课堂内外的联动;“触动”指利用社会生活实际、兴趣敏感点或思维触点,营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心动”描述师生在课堂上浮想联翩、异想天开、豁然开朗、奋然而学、矢志不移的情态。“生成”包括建构、融通和升华等由浅入深的思维层次;“建构”指学生通过析解、重构及验证使所学新知达到结构化、系统化(必备知识);“融通”指通过讲、练、评、辩、悟等学习过程,达成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关键能力)的效果;“升华”指通过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双生”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学生更加主动、能动,课堂更加高效、高能和高品质。

“双生”课堂的建设

1.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双生”课堂大场景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列车上的车厢,课堂优化需要课程体系的支撑。学校在多年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搭建起“五维一体两翼”发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五维”指德、智、体、美、劳五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维度。“一体”即学校的“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主体教育理念,放眼学生终生发展,立足当下素养培育,培养既有大局观,又有行动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两翼”包括“学校课程供给”和“学生发展指导”实施落实的两个方面。其中,“课程供给”包括“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分层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呈现;“学生发展指导”,引领学生通过“学、习、行、思”四个辩证统一又各有侧重的学习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掌握必备知识,习得学科技能,尝试学以致用,提升思维品质,养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落实核心素养,突出“课程”育人独特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为课程方案制定、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校教育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对标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内容,系统梳理国家课程方案中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搭建各学科核心素养谱系,明确不同学科教育的独特价值。例如,德育为学生成人成才确定方向,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美育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五育”通过不同学科教育,从五个维度进行育人,彰显教育“三个提升”(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两个促进”(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的根本价值和意义。

3.回归课程本位,释放“学科”育人能量核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学科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及评价方式各有特点,须分类施教,方能发挥各自最大教育价值,回归课程本位。学校将课程分为德行类课程、技能类素养课程和学术素养类课程,其中德行类课程围绕主题贯通式落实,如爱党爱国教育从初一贯通到高三;技能类素养课程按照项目式实施专项化教学,如将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五个学科,按项目设置若干门课程,学生每学期选一个项目进行小班化学习;学术素养类课程包括所有考试课程,这类课程学术性强,宜实行进阶式、分层式修习。同时,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学术指导课程,编制学生学习指导手册,创造性地实施“广泛导师制”和“教导团队制”,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

4.搭建多元平台,拓展“研修”活动新领域

教研组是教师研究课程、课堂和教学的基层单位。学校每学期开展“每周一课”活动,教研组围绕“双生”课堂要求,集体备课,推出研究课并在全校展示,使主题式、专题化的教研成为常态;北京市“素养导向”的中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每年在北京八中召开,教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主题,与全市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展示学校“双生”课堂研究成果;北京八中与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和浙江省镇海中学组成“全国名中学联盟”,围绕“交流学习、研究借鉴、共同提高”主题,开展同课异构课堂研讨活动;北京八中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学院合作,建成中国北京八中国际化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基地,定期从学校选派教师出国考察培训,学习先进理念教法,开拓教师视野。定期开展的多种形式“研修”为“双生”课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交流研究机会,推进了学校“双生”课堂打造,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

发展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的理念与模式,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生素质教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海滩边的“双生”住宅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长恨双生
双生 龙马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