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2023-07-06 02:36申春秀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刊目标评价

申春秀

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是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引领下,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主体意识为动力,以学生习得结果呈现为载体,在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推进教学进程的设计。基于课程目标和教材教学要求,提炼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學核心任务的单元基本问题,由基本问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段学习目标。这种结构化的目标体系是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的依据。以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确定语文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完成“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材对这三个任务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新闻阅读为例:“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这一单元由《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六篇典型的新闻作品组成,都秉承着“用事实说话”的原则,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大部分八年级的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且尚未有新闻写作的经历,需要通过阅读六篇新闻为后续的采访提供具体的知识和方法,再通过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具体的内容,最后通过新闻写作将知识、方法和内容结合起来,在典型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做最终的产品输出。故拟通过本单元学习改变学生与社会的疏离关系,促进学习的深度发生与迁移。

因此,依据2022版课程标准及单元相关要求、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提炼本单元基本问题为“新闻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如何根据新闻写作目的进行新闻采访?”“如何根据表达目的传递信息?”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如下:首先,理解新闻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为制作专刊而进行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提供知识、技能储备。其次,根据制作的需要确定采访对象,拟写采访提纲,并实施采访,获得制作专刊所需的相关资料。体验根据新闻写作目的进行新闻采访的完整过程。再次,根据表达的目的,以及采访获得的信息,撰写专刊稿件,完成“校园运动,青春飞扬”专刊制作。

2.教学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经历新闻文本的创作全过程,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故确定与学生校园生活相关的真实生活情境——制作“校园运动,青春飞扬”专刊。将单元学习目标拆解为三个课段目标,再由课段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基于单元—课段—课时学习目标设计每课具体的学习活动。

课段一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研究报纸,明确制作“校园运动,青春飞扬”专刊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组建团队(每团队4-5人),根据老师发布的任务,填写“完成任务方案”的学习任务单。活动二:阅读课前准备好的一份完整的纸质报纸,进行无选择性的海量阅读。边读边找组成报纸的四个成员:报头、报眼、版位及栏目。同时思考:报头的位置及字体、报眼的位置及设计、版位的设置及排序、栏目的设置及命名、标题的字号及大小、排版的设计、组材的方向等都如何安排或有何特点。本课段用思维导图评价量表评价完成情况。通过作业检测、评价所学成果:浏览、阅读新华网的运动网页或CBA官网,为完成最终任务储备充足的材料。

课段二的学习目标是:首先,借助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概括出新闻的主要信息,理解新闻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其次,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为实施采访和写作任务提供知识、技能储备。再次,根据新闻写作目的及专刊需要确定采访对象,拟写采访提纲,实施采访,获得制作专刊所需的相关资料。基于上述目标,共设计以下五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快速阅读六篇新闻作品,关注新闻的标题、副标题、导语等关键点,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六则新闻的内容。活动二,进行三组比较阅读。第一组从作者、体裁、形式、语言、情感等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与《长征七律》的异同,进而感受新闻与文学作品的差异;第二组从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角度比较几篇新闻作品的异同,进而归纳消息的基本结构;第三组从六要素、时效性、结构、篇幅、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几篇新闻的异同,进而归纳常见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活动三,分别提取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报道重点,探究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客观性及作者的态度与倾向。活动四,利用阅读课内六篇新闻报道所习得的知识与方法,深入探讨如何根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对象,设计有价值的采访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拟写采访提纲。活动五:分角色模拟实地采访过程,并反思采访提纲是否能达成采访目的,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在课段二的教学中,通过设计若干评价量表,如关于采访提纲、角色扮演等量表,既给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引导做事的方向与方法,也评价学习的成效。这一课段的作业为:用思维导图梳理新闻内容、结构,在校园内寻找有价值的采访主题,在明确采访目的及对象的前提下草拟采访问题,整理采访所得素材。

课段三的学习目标有二:一是根据已整理好的实地采访素材和补充资料,完成消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报道撰写;二是讨论并合作设计“校园运动,青春飞扬”专刊版面,完成专刊的制作。为此,设计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选用已整理的实地采访的素材,完成消息的撰写。活动二,设计清晰、易读、和谐、有视觉冲击力的版面,完成“校园运动,青春飞扬”专刊的制作,并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不仅需要评价活动完成的质量,还要评价学生是否表现出积极互助、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与品质。

总之,在单元学习目标引领下,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搜集资料、活动策划、实地采访等言语实践活动,在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具体的学习环节中,引导学生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3.教学反思

通过环环相扣的语文学习活动落实单元目标。本设计共有9个逻辑清晰、能力进阶的学习活动。课段一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本学习单元的终点在哪里,我们要做什么?如何达到?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课段二,从阅读统编教材中的六篇新闻报道中获得知识,通过筛选、提炼、阅读、分析、比较、规整分类等认知表现,发现新闻专刊的组成结构,初步了解新闻内容与样式。在习得的新闻知识基础上,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拟定提纲,最后实地采访、撰写新闻。学习活动环环相扣,学以致用、读写一体,实现了静态教材知识学习与动态实践转化相结合,从而精准地指向单元目标:在“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完成专刊制作。

基于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做中学”。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2]可见,课标提倡的是具有较大教学空间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本设计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解课文、学生正襟危坐听讲的模式,以活动促进学生在“做事”中体验、收获、成长。为完成专刊制作,需要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扮演角色、模拟实地采访现场等,这些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深度参与的兴趣。

基于学习目标设计评价量表,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围绕着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设计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关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交流效果等,使其思维特征外显出来。通过过程性评价,评估学生真实、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自我反思与修订中引领学生发展高层次认知,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专刊目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专刊
专刊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亚运专刊
亚运专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