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唱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3-07-06 02:36周慧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合唱团旋律美的

周慧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合唱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集多种音乐形式为一体的表演艺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和学校特色社团中积极开展合唱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1.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每次排练前向合唱团学生作专门提示,让他们逐步感受“听”在合唱排练过程中的重要性,感知各声部的音乐线条与和声美感。

鼓励学生要“敢于听”。“合唱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会静下心来倾听音乐,倾听歌者的声音,倾听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要“善于听”,听出不同和声之间微妙的变化,并能唱出和声产生的共振泛音效果。

經过长期潜移默化的训练之后,学生们能形成很好的听的习惯,找到音程与和声之间的共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的和声旋律,才能在合唱团里真正感受和领悟到和声的美妙。

2.引导和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让学生在听乐曲时脑海中浮现乐曲中的美景,并将这种美的感受表现出来。例如,《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川东山歌,歌词中用了很多地方方言的口语和一些极具地方色彩的象声词模仿对牛儿的吆喝声、锣鼓声,引导学生在歌唱时感受和模仿唱歌人怡然自得的心情,表现出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3.升华和内化学生领悟美的能力

合唱艺术是旋律美、节奏美、复调美与和声美的高度综合,它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综合美感。在合唱教学中要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曲调、和声织体以及节奏等诸要素在情节内容和情绪的变化中如何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感受音乐艺术的美,锻炼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熏陶,提升精神境界。例如,教材中的选曲《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等,以抒情的旋律、舒缓的节奏、柔美的音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混声四部合唱《飞来的花瓣》,歌曲旋律优美,力度对比鲜明,语言亲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情厚意。当学生用心、用情去演唱这首歌时,就会体会到自己对老师应有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更加珍惜在校的美好时光。

合唱教学以其厚重的人文思想内涵、极富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育化浸润,让学生在美的感化中提升综合素养,升华思想境界,使学生终身受益。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合唱团旋律美的
春天的旋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7月,盛夏的旋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