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叠理论影响下家校社赋能科普活动的实施研究

2023-07-06 04:28李莹王萌金振宇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技馆家校协同

李莹 王萌 金振宇

20世纪末,美国学者爱普斯坦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改進”的立场,结合时代发展的既定规律和可能走向探索家校社影响教育动态发展的可能逻辑。在对家校社之于教育质量、公平等关系的长期扎根研究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复杂多变、动态发展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充满生命感的解释力。该理论成为20世纪末以来诸多国家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参照和实践借鉴。本活动对该理论进行拓展和实践,研究在校外教育单位引领下的家校社联合,思考交叠部分能够有哪些拓展与可能性。

1.情感交叠:让爱国情怀扎根在土地上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组织开展的“我是城市设计师——探访崇雍大街”科普实践活动,发挥校外活动育人功能,将区域内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外科普活动资源。导览图设计作品征集、科学影像拍摄、城市设计师活动等已开展的多项科普育人实践,以“城市”作为活动本体,以“爱国情怀”作为情感出发点,而且参与活动的学生就读的学校位于他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必经之路“崇雍”大街上。科技馆利用这种情感交叠,着力开发这条街上可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发展、体会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的人与城市关系;活动采用立体书制作、海报设计、影片拍摄等动手实践形式,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理性与感性认知,将家、校、社、科技馆的联结建立在情感交叠上。

2.行动交叠:一家人共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探访活动中,科技馆精心设计了需要家庭与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环节。例如,家长需负责每个活动中技术层面的支持,扮演影片的拍摄者、场地支持者、材料提供者等角色,而学生负责内容输出,如编写影片剧本、寻找演员、编排影片、动手制作立体书、导览图等。

联合育人合起来是共同发力。科技馆的行动提供育人活动、方法、内容、教师等,学校提供活动拓展、宣传支持,社会提供资源、场所等,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作用,完成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

共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完成意味着合作的达成,是在情感基础上促成的行动实践,家长和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模式,当这个模式能够在家庭中达成共识,对于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建立将有所帮助。行动交叠是参与各方的交叠、也是参与活动这种行为的交叠,在活动中促进良好家庭氛围的养成、良性亲子关系的互动与学生亲密关系的建立等。

3.模型交叠:联合育人形成可复制的活动样本与模型

良好的家校社联合育人需要有标准化的可复制模型,这种模型能够提供家校社联合育人科学样本,为育人的可持续性提供活动机制。该活动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开始前向学生发布任务,让学生带着探究任务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实践,与家长共同学习、在云端传播学习效果和实践成果等。这样的活动模式具有可复制性,不同的社会资源、不同的家庭参与对象,依然可以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达到育人目的。

不同活动模型的交叠,还会起到模式的优化迭代作用。相较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单一主体提供的教育,校外教育引领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交叠性具有三方面特征:(1)整合性。协同育人可以提供学生与家庭学习生活的全阶段,从而消弭不同子系统教育可能存在的碎片化、割裂化和交叉化。(2)开放性。协同意味着“资源开放、合作开放、决策开放及反馈开放”,从而可以汇集多元主体的智慧与资源。(3)常态化。协同育人可以减少教育的割裂,及时了解多方需求,推动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将各方教育功能拓展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科技馆家校协同
科技馆一日游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我在四川科技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参观诚毅科技馆
协同进化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