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研究

2023-07-07 02:35孟艳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双一流图书馆

孟艳芳

摘 要:文章通过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读者对学科服务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合理、学科服务发展受限、学科服务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宣传和引导,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建设,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水平,加强学科馆员培训工作力度等,对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5-0071-04

1 背景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战略规划,双一流建设遴选机制对实现推动双一流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及提高高校双一流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纷纷更新服务理念,把自身工作融入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战略规划。通过及时分析各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发展态势,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深化,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并最终提升高校双一流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双一流选拔遴选工作更具特殊意义。正是由于双一流建设实行能上能下的遴选机制,对第一批进入名单的双一流高校和后来选入的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所开展的验收评估,使各高校都不敢掉以轻心,继续推动高校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加压,对标世界双一流建设水平。

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服务研究现状

根据对当前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学科服务现状的调查,以及对中国知网关于学科服务研究论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无论在实践基础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将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平台设计、服务范围、服务体系、服务内容等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在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研究方面,应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学科服务内容嵌入以及国内外学科服务现状分析等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例如,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科建设方面,沈红、王鹏等对图书馆学科服务以及学科建设的维度、学科特色水平、学科选拔判断标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从多种学科运用维护角度推动高校图书馆嵌入学科建设过程,具有独到的见解[1]。关于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及嵌入式服务和制度建设的研究,有学者从图书馆学科服务嵌入高校授课全过程进行分析,阐述高校图书馆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实例及课程建设等。有学者从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建设角度提出巩固学科服务的基础性工作[2],如:王婧怡等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环境、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学科评估等方面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等基础性工作进行研究[3]。关于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马秀峰等学者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智慧化平台建设、学科服务用户交流机制、学科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进行了研究[4];孙港、王焕景等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城市设计、新技术应用、图书馆空间服务进行了阐述[5]。

不同学者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不同,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这些研究普遍存在案例不足、总结不全面、归纳不充分等问题。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现状的调查,推动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深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略,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和提升学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图书馆自身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问题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制约了学科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方面,虽然大部分图书馆对学科服务流程进行了设置和规划,但并没有将学科服务系统化,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服务的工作过程也不规范,如: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明确学科馆员的职责和分工,学科馆员工作范围和工作模式缺乏有效约束,达不到理想的服务效果;部分图书馆学科馆员总是按自己的思路开展学科服务,不乏有些服务与读者的核心需求相差甚远,影响了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也严重制约了学科服务的效果。目前,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与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对学科服务整体工作进行了探讨,推动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进步和发展,但这些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廣泛应用。此外,学科服务注重内涵建设,不像企业产品一样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实际效益,导致学科服务影响力不够,院系领导对学科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高校学科服务的质量。从整体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入了发展瓶颈期。

3.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学科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只有与院系读者进行深入结合,才能实现服务的深层次发展。一方面,目前很多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内容、学科服务形式、图书馆能提供的咨询范围以及学科服务申请程序,甚至对高校是否开展学科服务都不了解,这样就很难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学科馆员无法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并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图书馆只是在网站主页显示学科服务目录,但没有实质内容。还有一些图书馆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科服务,只是在部分院系和部分特殊专业学科开展学科服务,这就使全体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获得公平的服务保障。此外,高校图书馆一般仅注重高校内的学科服务,而忽略了校外交流与服务,进一步降低了学科服务的影响力。

3.3 在图书馆界没有形成通用的学科馆员岗位规范

一方面,学科服务需要学科馆员的认真服务和艰辛付出,学科馆员的岗位设置尤其重要,由于缺乏通用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职业岗位认定标准,各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馆员的设置、管理和认定有比较大的随意性。也就是说,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一个新生岗位,并没有得到包括图书馆界在内的学界的广泛认同。学科馆员作为从美国引进的一个职业岗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名称。根据对社会的调查,有关图书馆员的叫法很多,如数据管理馆员、研究数据馆员、参考咨询馆员、数据服务馆员等[6]。综合图书馆员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始终没有明确规定,这些不确定性影响了学科馆员岗位设置的规范,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图书馆员岗位职能及功能基本要素的设立、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认知、人才培养、学科馆员信息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制约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岗位规范、岗位设置等基本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学科服务在其他高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的推广应用,难以在整个图书馆界形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共享的通用规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3.4 学科馆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亟须改进

学科馆员个人的专业背景、业务素质、信息素养、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水平,以及学科分析与数据收集整理能力、学科态势发展研判能力等,都对学科馆员的未来工作具有重大影响,但学科馆员的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始终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拥有硕博士教育授予点的高校比较少,导致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每年毕业人数,特别是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毕业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受高校图书馆编制所限,图书馆人才队伍更新较慢。据统计,全国本科类院校每年新增编制非常少,而有些专科的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连续五年未进一人的占较大比例。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新鲜力量的注入,很难想象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因此,无论从学历教育培训角度,还是从图书馆工作业务培训角度,高校图书馆都需要强化学科馆员培训的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

4 解决策略

4.1 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规范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图书馆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新开展的业务,很多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方式都和原来有所区别,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工作制度的制定,包括对原有制度的修改、完善与补充,形成详细、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等,包括工作规范、工作规则、工作条例和工作细则。鉴于此,图书馆首先应对原有的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如图书馆原有的人员管理制度在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模式下的补充完善等。其次面对新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必然要制定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如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遴选制度、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学科服务标准、学科服务平台管理等。另外,高校图书馆在制定和完善工作规范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和标准,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工作规程。再次在制定工作规范时要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一些资深学者、专家对图书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规范的讨论和研究,对于图书馆制定工作模式、工作规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要经常对现有工作规范進行效果评估。图书馆要经常对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进行梳理,并且将工作过程中是否遵循这些工作标准作为图书馆执行力的一个评估标准,不断督促、推进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的深入开展,实现工作规范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统一。此外,图书馆应将学科服务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其他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水平相比较,找出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4.2 加强图书馆学科服务宣传工作

首先,图书馆应借助一切机会,把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制度、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流程、联系方式、申请程序等基本工作宣传出去,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使读者广泛了解认识图书馆,在读者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向图书馆寻求帮助。其次,图书馆应利用学科馆员工作的影响力开展宣传工作。学科馆员在高校具有知识优势、社交优势,通过利用学科馆员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影响力,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再次,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广泛宣传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工作案例,使读者对图书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图书馆应通过对外交流、学术研讨、科研分析等各种场合和机会,推广、拓展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科服务的影响力。

4.3 推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岗位建设工作

图书馆应通过各种学术研究、政策制定、社会推广等,提高学科馆员岗位的社会认知度。首先,在我国图书馆理论界和图书馆工作系统内以及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将学科馆员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在岗位设置中专设学科馆员岗位,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建设。其次,借助国家政策,特别是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重新修订的机会,推动学科馆员国家职业认定工作。图书馆界应将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状态、发展思路、学科馆员工作内容等相关基础信息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在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下新列学科馆员国家职业岗位,在国家职业体系中进行认定和认可。另外,借鉴国家每年对各行各业的认知资格进行重新调整和认证的机会,推进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等,如借鉴会计从业资格、税务师从业资格的考试与评审模式,进一步规范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这对促进学科馆员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业素质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再次,在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中,图书馆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积极选拔有业务能力、有专业背景、有知识素养的优秀管理人才进入学科馆员队伍。最后,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福利待遇和学科馆员的工作责任,使学科馆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学科馆员接受信息咨询的程序,开展工作的模式、形式与方法,反馈信息的形式,分析报告、工作建议、发展态势、数据报表等的模板与考评标准,服务效果的测算方法等,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提升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

4.4 加强学科馆员职业培训工作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专属培训经费,制定、完善图书馆员专业培训工作和制度建设,确保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是图书馆应建立馆员学习制度,包含外出学习、固定时间学习、管理培训、考核验收、职业发展、职业拓展等内容。其次,学科馆员要加强自我知识的完善和更新。高质量的学科服务需要学科馆员及时了解当前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方法、理念和研究内容。在接受学历教育和图书馆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学科馆员必须认清形势,及时了解自身知识能力,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供精准的判断分析。学科馆员要通过自我加压和不断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这也是图书馆学科馆员自我升华、永葆科研动力的源泉。

5 结语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但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对标高水平院校建设,加强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提高学科分析和学科建设水平,利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机遇,改革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沈红,王鹏.“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的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18(4):16-21.

[2] 任萍萍.“双一流”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9(12):93-97.

[3] 王婧怡,石宏伟,袁润.“双一流”大学建设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现状及建设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6):38-40.

[4] 马秀峰,钟欢,张镨心.智慧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型:诉求与架构[J].图书馆学研究,2020(19):66-71.

[5] 孙港,王焕景.“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2(10):57-63.

[6] 于建海,朱佳林.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12):72-75.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双一流图书馆
图书馆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