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07-10 05:35刘文祥许芳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信阳发展路径

刘文祥 许芳芳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信阳市城乡融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提升能力、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独特的地理优势、深厚的红色底蕴、明显的特色产业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优势进行发掘,通过完善现代交通系统、绿色能源体系和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在发展特色产业与红色旅游的同时,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将信阳建设成为特色经济发展、红色革命文化和生态环境旅游一体化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城市。

关键词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信阳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8-0001-04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构建城乡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1]。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我们党立足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2]。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信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信阳的发展优势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1 信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优势

1.1 地理位置独特

信阳是华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并且作为河南全省地理位置唯一处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城市,拥有较好的光照气候条件。信阳区位优越,在铁路、水路以及航空运输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三条高速公路可以贯通国内众多重要城市;京广、京九、宁西、京广高铁4条铁路通达南北;拥有飞行等级为4C级的信阳明港机场;水运方面,拥有河南省第一大内陆港——淮滨港[3]。

1.2 红色底蕴深厚

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信阳市地处大别山系,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我国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4]。市域范围红色旅游资源中,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新县鄂豫皖省革命根据地旧址群(4处),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罗山县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光山县王大灣会议旧址、新县许世友将军故居、新县吴焕先烈士故居、光山县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等[5]。

1.3 产业特色明显

固始县、商城县入选2016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光山县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其中,“信阳毛尖”荣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南湾鱼”获中国驰名商标,“信阳菜”“南湾鱼”“华英鸭”“固始鹅”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打响了品牌知名度。截至2019年,信阳市新县山茶油、“嘿猪”淮南猪、“息金果”黄金梨、“响山红”葡萄等37个品牌荣登河南省农业知名品牌榜单[6]。

1.4 生态环境优美

信阳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处在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和桐柏山连接贯穿该地南部,淮河水的灌溉也使当地保持了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信阳境内有野生动物530余种,植物2 000余种。截至2019年,信阳市共有4个自然保护区。根据信阳市政府发布的2020年新闻报告可以看出,信阳市在环境质量各项指标上都表现优异,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上等水平[7]。

2 信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总体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1年,信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 345元,为全省人均水平的83.1%、全国平均水平的6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共135.39亿元,全省排名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3 947.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2%。

2.2 产业发展层次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受区位等因素影响,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户较少,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9.6∶34.7∶45.7,农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主导地位不突出。

2.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

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落后,远不能适应各区社会发展需求。截至2020年底,信阳市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2 521.517 km,其中国道6条,691.742 km;省道18条,1 829.775 km。按照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137.004 km,二级公路1 300.093 km,低等级公路1 084.42 km。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为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2.4 人均水资源紧缺问题突出

信阳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41.23亿m?,位居全省第一,但人均水资源量约1 003 m?,低于全国人均2 007 m?的标准。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供能力与重点耗水产业布局之间矛盾突出,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3 信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要求

3.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改变信阳发展面貌和提高信阳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弘扬老区革命精神,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探索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3.2 基本原则

3.2.1 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强化规划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区域资源要素向信阳优先集聚,民生政策向信阳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信阳优先布局,切实支持城鄉加快发展。

3.2.2 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坚持区域统筹、因地施策、分类指导,根据信阳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3.2.3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交通先行,加强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3.2.4 提升能力,振兴发展。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支持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平台,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优先支持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城乡融合振兴发展。

4 信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整体定位

4.1 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示范区

强化区域协作与分类指导,加强豫南地区产业共建和区域创新合作,打造成为豫南地区的重要节点;按照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推动山区生态发展,打造成为河南省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的重点区域,建设成为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示范区。

4.2 红色文化传承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茶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家级精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线路,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4.3 革命老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区

发挥革命老区的特殊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成为豫南地区的战略支点。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加强与安徽、湖北的联动发展,加大引资引智引技力度,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物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5 信阳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

5.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5.1.1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农村公路、省道为基础,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干的综合性、高效性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从而提升交通运输对信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优化提升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的综合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连接交通枢纽、中心镇、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加快滨水旅游公路建设,构建高品质滨水旅游公路旅游带;完善城市和乡村的公共交通连接,积极发展区域范围内的公交微型循环线路;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完善公交总站和汽车客运站的配套设施,在城乡范围内增加新能源充电桩。

5.1.2 强化能源保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和布局。支持建设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新能源示范园区和试点,鼓励发展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提高配网设备档次和配置标准,进一步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强化天然气和油品输送网络。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5.1.3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水利支撑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优化老区水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水利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

5.1.4 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打造5G乡村。全面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尽快建成5G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的移动通信系统。

5.2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5.2.1 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以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等为重点,着力提升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5.2.2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结合,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医药制造等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5.2.3 大力发展水利产业。依托丰富的河流生态资源以及淮滨港口,多元化发展滨水旅游、水上运动、临港工业、湖泊渔业、港口物流等产业。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山地气候的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信阳建设成为面向河南、面向全国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

5.2.4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旅游与信阳淮河流域民俗风情游、茶叶文化体验游、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文化与茶叶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2.5 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依托商贸集散中心的基础,完善专业市场载体建设,优化市场采购和外部交通环境。重点提升服装城、茶叶城等专业市场现代化水平,推进商贸物流城建设,加快完善数码港等一批新的商贸物流平台。

5.3 加强区域发展平台建设

5.3.1 加快新城新区建设。高标准推进新城新区开发建设,加快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提升老区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发挥新城新区作为重大区域发展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

5.3.2 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加大对新型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入高新科技产业及无污染绿色企业,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科技、绿色、低碳环保的园区。

5.3.3 推动高新区高水平发展。推动高新区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将高新区发展的成果扩展到周边乡村,探索开放创新、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5.4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5.4.1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老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建设,完善投入机制,着力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老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培养培训乡村学校教师。

5.4.2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优化健康服务,实现群众常见病不出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

5.4.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保护、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将其打造成为高覆、公平、便捷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建设一批县级公共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

5.4.4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深入推动信阳与郑州都市圈产业共建,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全面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社会保障水平。

5.5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5.5.1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蓝色滨水和森林生态屏障建设,形成“河流—山—公园”多层次生态网络体系,构建“通山达湖,绿廊穿连”的生态格局。推进滨水地区合理开发,通过绿道串联各级公园和城市中心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园绿地网络,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淮河水系连通水环境系统共治。

5.5.2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系统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烟尘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

5.6 统筹城乡发展

5.6.1 增强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整合发展资源,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機制,促进中心城区、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5.6.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整治提升老区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特色乡村。

5.6.3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充分发掘老区的自然、产业、历史文化优势,聚焦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小(城)镇。

6 参考文献

[1] 孙孝建. 乡村振兴重在农村社区化[J]. 中国民政,2020(6):34-35.

[2] 周清香,何爱平.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及其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视角[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35(2):29-38.

[3] 费泽丹. 加快推进信阳市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D]. 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1.

[4] 郭昭君. 顺天时 享地利 共繁盛——信阳市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J]. 乡村科技,2019(31):31-32.

[5] 李明军. 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信阳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考[J]. 中国商论,2021(15):29-31.

[6] 王冉,李郡. 融合共生视角下信阳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江苏商论,2022(5):54-59.

[7] 龚天聪.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旅融合景区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责编:何 艳)

基金项目 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JJ039);信阳农林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QN2021016)。

作者简介 刘文祥(199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收稿日期 2022-11-09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信阳发展路径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