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立意通道,增强论证密度

2023-07-10 12:18程载国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系作文材料

程载国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晁說之)

以上材料对于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紧贴高中语文教材学习要求的引言类材料作文,考生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并能正确把握材料间的关系。

综观三则材料,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客观学习与主观思考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荀子偏重客观知识的学习——“学”,晁说之偏重主观智慧的启迪——“思”。从前二则材料来看,这是一道“二元对立”思辨型作文题,但当第三则材料出现之后,我们又可以将它看作一篇“三元关系”讨论作文题。“知”是“学”与“思”的目的所在;对于“学”与“思”而言,“知”是一个上位概念。参考立意有:

1. 信息时代的求学者,应立足于主体之思的强健有为,而不可迷失于静态知识的死记硬背中。

2. 聪明的求知者往往善于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来合理分配学与思的比例,做到学思结合,相得益彰。

3. 尽管海量的书本学习会让人显得更博学,但唯有反复的实践反思才真正有益于智慧的提升。

4. 思考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思考又必须基于常识学习,并且要依赖实践探索的验证。

5. 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一是有赖对前人知识的学习与传承,二是有赖今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独立思考更显珍贵。

【佳作展示】

佳作1

学而思已见成效

思而学尚待探索

——对当代教育中二元求知模式的现状观察

萧    潇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5)班

现代教育作为知识传承的途径因“祛魅”而蜕变,又在高度现代化的当下面临新的困境,学而不思的“填鸭式教育”正大行其道,思而不学的困顿于今迷茫依然。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求知过程中学与思缺一不可已成共识,学而思的求知通道也已基本建立。然依愚见,作为与先学后思有着同等地位且各有侧重的另一求知途径,先思后学在当代教育体系中依然缺位。唯有加强先思后学模式的探索,方能在实践中兼纳学与思的成果,于此“知本”向“智本”转型的时代实现新的突破。

学而思,是让学生从既有的知识体系出发,通过思考将知识内化于心的求知途径,其依赖完善的知识体系而见长于效率。哈贝马斯以成体系的现代哲学为依凭,学习并思考了“韦伯难题”,提出“交往理性”,为公共生活的规范性原则划定基础,在以学而思的姿态求得知识后,做出了新的突破。马克思有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 移至此处,学习后的思考、内化是求知的关键,而社会中已有的庞大知识体系,则是“学而后思”的求知途径在如今发展快、收效好的条件。我们应充分肯定并发扬这一长处,进一步完善规范而不失灵活的课程体制,令社会知识框架构成供给旧知、培养人才与吸纳新知的正循环,为满足社会知识传播效率的高要求提供保障。

如果说普及性、规范性与高效性是学而思的长处,思而学的优势区间则在于灵活性、开创性与生活性。刘擎对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正是出于作为现代人而自然萌生的疑问与难题。先有思考,再为了未能自答的疑难向他人学习,可以令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原先的思考相互映照。也正是本于自身的困惑,王守仁才能不拘泥于程朱理学的框架,在思而学后跳脱桎梏,终而创立心学。思而学在个人的求知过程中不可或缺,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却遭受忽视,这与其难以纳入规范有关。为此,我们应在着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养的同时,做好传统学校教育外的引导,只要引燃了疑问的火种,思而学就会生生不息。

学而思与思而学的顺序,虽构成两条不同的求知途径,但其对“学”与“思”的高度认可是一致的,而其将“学”与“思”在实践中融汇的思路也无二致。学而时习之,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的圭臬,也是知识运用的最终场合。教育的过程也应秉持实践性的传统,使知识传播在试错与纠正中臻于尽善。

学而纳于己,思而内化于心。无论先学还是先思,当代青年都应在知识求取中通达古今,在躬行反思中开拓未来。教育体系的完善依然任重道远,然而其已成立的传承、迭代与递嬗无可辩驳地展现了固有的趋善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求知必然会沾染时代的色彩,而闪烁理想的光辉。

【点评】  文章的最大亮点在于作者对现实学习状况的观察与思考。作者敏锐察觉到当代中学生在思而学方面的滞后性,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可行对策。另外,作者平时大量阅读哲学社会学之类的学术著作,让他的作文素材积累有一定的厚重感,却也使他的作文语言风格略显艰涩。部分阅卷老师也许会不太认可这类语言风格,因此本文实际得分可能会低于其作文水准的。

佳作2

“学”以张本,“思”以纵深

鲁    粟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5)班

“学”与“思”常被浅薄的定义、冰冷的符号人为划分出显性的隔阂。然依我之见,“学”与“思”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而是根本统一于“知”的过程中。吾侪自当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以精进之“学”张思考之本,以接续之“思”纵认知之深,且“学”且“思”,方可行稳致远。

“学”与“思”是认知事物进程中在不同阶段基于现实情况与自身学识的合理选择。

正如蔡徐坤因初习舞蹈之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练习两年半后才思考另辟蹊径,以“铁山靠”舞蹈动作闻名遐迩。趋行于认知事物亘古的旅途中,我们既需“学”以张本铺垫,又需“思”将“知”导向深化以出新。若一味埋头苦“学”,而不思考事物背后的规律,终有楼台倒坍、自陷窠臼之日;若只会终日冥“思”,而不研习具体知识,亦有捉襟见肘、引线尽断之时。由是观之,唯有在“知”的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二者,且“学”且“思”,方不至于落入熊培云笔下“提取意义时存在的视觉盲区”,继续手擎炬火,向前行进。

“学”与“思”并非只是不同阶段的合理选择,还可在同一阶段融合于认知的过程之中。

“我的生活的故事始终穿插在我从其中获得我的身份的那些共同体的故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肯綮。当我们学习时,对陌生事物的理解必然呼唤“思”的助力;而在我们思考时,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又策励我们沉潜知识的海洋,不断学习。正像安·兰德在哲学的殿堂中学习客观主义话语体系之时,不忘以《源泉》一书警示自我与他人,莫让自己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亦当且“学”且“思”,在“学”与“思”的并行结构中不断成就自我认知的跃升。

然而置身速度美学、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景观社会”,我辈青年或许更应在学习具体知识之余,给自己的大脑增添一份清醒的思考。

卡尔维诺曾在纸上落下凿凿之言:“听的人只记着他希望听到的东西。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但当耳朵选择听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一夜暴富、一挥而就,而忽略了学习背后的辛勤与汗水,终会在浮华的泡沫中,陷入聒噪的怪圈;当耳朵选择听从不可一世的定论、玄妙高深的理论、蛊惑人心的高论、炫人耳目的立论,而忘记独立思考的能力,终会在理论的碎片中,被裹挟入浮躁的汪洋。“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米兰·昆德拉如是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泛娱乐化的时代,用耳朵的选择保持对思考的庄严;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用耳朵的选择保持思维的系统;在轻佻的时代,用耳朵的选择保持对思想的严肃。

在时代大幕徐徐拉开之际,愿我们皆能厘清“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以张本,“思”以纵深,且“学”且“思”,笃行不怠,在时代舞台上从容表现,赢得满堂彩。

【点评】  文章共八个段落,各有其明确功能,本论部分由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引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链条非常严密。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论证素材类型丰富,又能紧扣分论点展开论证分析,故而说理相当透彻。作者善用古雅的整句,也适时地将一些概念、术语引入论证,充分显示了其理论素养与古文功底。

猜你喜欢
体系作文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