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水画的建构与探索

2023-07-12 10:08刘艺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山水画

刘艺菲

耿杉,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山水画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摘 要:近年来,不少山水画家将视线投向西南地区,成为西南山水画建构与探索的重要主体。从作品内容来看,西南山水画的建构与探索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在传统山水画图式中强行嫁接西南地区的建筑、人物或生活场景,二为描绘西南地区的景观、聚落等代表性场域。耿杉的山水画创作属于后者,他以强烈的历史认同与审美感知聚焦西南地域特色,形成自身标志性的笔墨语言。

关键词:西南地区;山水画;耿杉

近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逐渐得到了山水画家的关注。他们大多承袭传统山水画风貌,在传统山水画图式中加入西南地区的建筑、人物或生活场景,使其以点景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在当代,越来越多的山水画家试图打破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将西南地区的人文景观、聚落场景作为画面描绘的重要对象。这一山水画内容及形式的转化,是当代画家对山水画地方感建构与探索的成果。在这群探索者中,耿杉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山水画学科的带头人成绩斐然。

耿杉生在西南,求学、工作、生活于重庆和北京两地,研习传统、写生创作是他个人艺术实践的主要途径。他自觉关注西南地區的自然风光、社会环境、人文历史特征,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最具西南地域特征的民居环境与宗教建筑进行写生创作。其间,他还进行古画研习,创作每告一段落则会进入研古阶段,或是整理做总结,或是变临模写寻突破。往复的创作和研古使他明确了个人笔墨风格,将枯笔、湿墨相结合,先勾勒写形再积墨烘染,创作了气韵生动、风骨凛然的艺术作品。

西南是耿杉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主要取景地。早期,他主要表现西南地区的山川地貌,如高原山脉、灌木丛林、深山竹海,近些年以人文景观为主,如苗寨聚落、生活场域、历史古建等。他认为,“地域性的建构在画家个性化的理解过程中,只要将地方的历史沿革、区位划分、权利象征等特征以不同的艺术语言演绎出来,从中便可以体察到地方历史的认同感与地方文化的归属感”。从《杉林》《苗寨晨曦》《峨眉山寺》等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对西南地区山水画地域性的艺术探索,可以说西南地域风貌景观塑造了他的绘画风格。

繁密的植被和温润的环境是西南地区显著的自然地貌与气候特征,《杉林》正是描绘这一风貌的作品。观赏此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氤氲的积墨效果和精妙的留白处理。运用积墨表现手法,将画面处理成层次分明的黑,深浅变化中仍清晰可见苍劲的笔触,勾勒出杉树短小精致的叶和笔直不屈的干,杉林根部同样用墨色画出几组低矮的灌木丛。这种表现既丰富了画面关系,又突出了西南地区灌木森林的自然景色。可以看出,这幅画是画家将传统笔法、墨法与新的观看方式相结合,创作出的一件表现西南地域特色自然景观的作品。

聚焦山川植被、聚落建筑的全景式构图在耿杉的作品中十分常见。《苗寨晨曦》《峨眉山寺》沿用了重墨勾勒与积墨叠加的表现技法,这是他在熟悉的环境中面对不同景观创作的两幅作品。《苗寨晨曦》中的房屋依山坡而建,画家以勾勒、皴笔描绘西南山区的地理特性与民居建筑之间的结构关系。他用重墨枯笔轻松勾勒屋顶、栏杆,利用线条的分割与穿插建构出多种空间格局的房屋、长廊、吊脚楼,表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细观画面可以看出,画家的积墨表现有多种意味,积墨的行笔与重墨勾勒方向一致,积墨的痕迹增强了房屋纵横结构的生命力与层次感,墨色变化则营造出浑厚、通透等效果,烘托了西南少数民族人文历史的神秘与古朴。《峨眉山寺》是自然风光与宗教历史景观相结合的作品,画家以登山者的视角自下而上观看对面山体,选择古迹、寺庙较多的场景,并经营画面空间,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段。画面下边植被茂盛,树林中隐约可见寺庙林立其中,中间是错落有致的古建,上方山脊高高耸起,连着山脉向视线远方延绵,山脊两侧及山脉深处仍能看见寺庙。画家将寺庙与古树自下而上以面或点的形式在画中展开,与峨眉山的山势形成统一,采用先勾勒、后积墨、再设色的技法,用积墨烘染茂密的山林和陡峭的山峰,以朱红色表现寺庙的神圣与庄严。

耿杉将实物景观作为地域性的文化载体,运用熟练的技法,从艺术审美与精神象征双向追求出发,有效地反映了西南地区的自然风貌、社会文化与人文历史背景。他运用传统笔墨经验以新视角表现现实物象,从个人地方记忆出发,唤醒大众的地方共鸣,建构了西南地区山水画的新时空场景,是中国山水画地域性创作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特征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1951-2011年西南地区春旱成因初步分析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