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2023-07-12 07:30余玉秀邓佳李俊萍
医疗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支数冠脉动力学

余玉秀,邓佳,李俊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由冠脉阻塞所致,可减少心肌相应部位血液供应,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诱发胸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生命[1-2]。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临床治疗AMI 患者的首选方案。该术式通过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一系列操作,能够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管腔内原有血液流速,从而改善梗死区域的血液灌注,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3-4]。但部分患者病情严重,PCI 围手术期易并发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而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临床开展救治工作及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前提,故还需寻找有效的复苏手段。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人工心肺功能替代技术,其肺膜及血泵能够起到人工肺及人工心脏的作用,帮助患者维持血液循环,以确保PCI 的成功[5-6]。但长期随访发现,部分AMI 患者经ECMO 治疗后预后较差,应及早明确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开展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预后。鉴于此,本研究探讨ECMO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我院收治的83 例行ECMO 治疗的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 例,女34 例;年龄52~78 岁,平均(62.48±4.19)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24.87±1.76)kg/m2。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AMI 诊断标准[7];PCI 围手术期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并伴有心脏骤停;采用ECMO 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且预计生存时间不足1 年;合并多器官衰竭。

1.2 方法

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83 例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收集两组性别(男、女)、年龄(≥60 岁、<60 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25 kg/m2)、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其他)、发生心脏骤停至开展ECMO时间(≥60 h、<60 h)、ECMO 使用时间(≥100 h、<100 h)、病变血管支数(3 支及以上、2 支)、ECMO 置入后48 h 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70 mmHg(1 mmHg=0.133 kPa)、<70 mmHg]、ECMO初始流量(≥3 600 ml、<3 600 ml)等一般资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ECMO 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83 例AMI 患者经ECMO 治疗后生存59 例,死亡24 例。

2.2 单因素分析

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发生心脏骤停至开展ECMO时间、病变血管支数、ECMO 置入后48 h 的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ECMO 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发生心脏骤停至开展ECMO 时间≥60 h、病变血管支数3 支及以上、ECMO 置入后48 h 的MAP<70 mmHg 为影响ECMO 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影响ECMO 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AMI 病因复杂,临床认为冠脉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因,高危因素可加速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脉动脉管腔不断狭窄或阻塞,从而减少心肌相应区域供血[8-9]。而供血不足的心肌组织仍处于不断工作状态,耗氧量增加,引起氧气的供应及需求失衡,最终诱发心肌梗死[10-11]。部分AMI患者病情严重,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现象,增加死亡风险。ECMO 能够将静脉血引出体外,经氧合处理后再注入动静脉系统,从而改善体内血氧供应,稳定血流动力学[12]。但ECMO 治疗后患者的预后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还需及早明确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发生心脏骤停至开展ECMO 时间≥60 h、病变血管支数3支及以上、ECMO置入后48 h的MAP<70 mmHg为影响ECMO 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OR>1,P<0.05)。原因如下。(1)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不同梗死相关血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左前降支供血范围主要包括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一旦其出现阻塞,则对左心功能影响较大,易出现左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发生心脏骤停至开展ECMO 时间≥60 h:ECMO 是一种非生物相容性装置,其在发挥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的同时对机体血液系统损伤较大,故使用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使用时机过早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还会引起血液系统损伤;而使用时机偏晚,则会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增加多器官衰竭风险,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增加死亡风险[13-14]。(3)病变血管支数3 支及以上:病变血管支数可直接反映AMI 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血管支数3 支及以上可引起心脏多部位供血失衡,对心功能损伤更为严重,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加重病情,降低ECMO 治疗效果。(4)ECMO 置入后48 h 的MAP<70 mmHg:ECMO置入后能够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稳定血流动力变化,置入后48 h 的MAP 可反映ECMO 治疗效果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此时的MAP 仍处于较低状态,则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易出现死亡事件。

综上所述,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发生心脏骤停至开展ECMO 时间≥60 h、病变血管支数3 支及以上、ECMO 置入后48 h 的MAP<70 mmHg 为影响ECMO 治疗AMI 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尽早识别该类因素,并加以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支数冠脉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