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

2023-07-12 07:30饶秋华赖小勇陈树斌
医疗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消极条目资料

饶秋华,赖小勇,陈树斌

江西省南昌明州康复医院 (江西南昌 33022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常见 的致残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且SCI患者多存在创伤后焦虑、抑郁及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身体及心理负担极大[1]。创伤后成长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经过创伤事件后体验到心理上的积极改变,创伤后成长水平高利于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康复信心[2]。因此,寻找SCI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既往研究指出,SCI 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主要与婚姻满意度密切相关[3]。但该因素无法指导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干预措施的拟定,还需寻找其他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探讨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SC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SCI 的诊断标准[4];处于康复期。排除标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E 级;非外伤性病因;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造血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创伤后成长水平

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5]评估患者的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该量表Cronbach’sα 系数为0.874,包括5 个维度(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个人力量及人生感悟),共21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6 级评分法(0~5 分)评分,总分105 分,评分越高表示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

1.2.2 一般资料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 岁、<60 岁)、ASIA 分级(A~B 级、C~D 级)、SCI 节段(颈段、胸段、腰段、骶段)、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中专或高中、初中及以下)、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5 000元)、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该量表包括3 个维度,共10 个条目,总分40 分,≥20 分为社会支持良好,<20 分为社会支持低下][6]、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edical coping n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该量表包括3 个维度,共20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4 级评分法(1~4 分)评分,将面对维度归为积极应对(共12 个条目),回避、屈服维度归为消极应对(共8 个条目),积极应对评分-消极应对评分的结果为正则提示患者主要采用积极应对,反之为消极应对][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资料特征SCI 患者的PTGI 评分,分析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I 患者的平均PTGI 评分

78例SCI患者平均PTGI评分为(57.43±6.72)分。

2.2 不同资料特征SCI 患者的PTGI 评分比较

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SCI 患者的PTG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SCI 患者的PTG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资料特征SCI 患者的PTGI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不同资料特征SCI 患者的PTGI 评分比较(分,±s)

注:SCI 为脊髓损伤,PTGI 为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ASIA 为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一般资料 例数 PTGI 评分 t/F P性别男44 57.25±6.64 0.264 0.793女34 57.66±7.03年龄≥60 岁 19 57.38±6.59 0.039 0.969<60 岁 59 57.45±6.81 ASIA 分级A~B 级 40 57.52±6.68 0.121 0.904 C~D 级 38 57.33±7.14 SCI 节段颈段 44 57.34±6.69胸段 15 57.50±6.62腰段 10 58.01±7.14骶段 9 57.13±6.28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 16 65.37±6.20 0.040 0.960中专或高中 27 58.59±6.43初中及以下 35 47.30±6.64婚姻状况49.314 0.000已婚 62 57.54±7.10 0.275 0.784未婚/离异/丧偶 16 57.00±6.55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 元 36 61.24±7.09 3.353 0.002<5 000 元 42 54.16±6.88社会支持良好 40 52.74±7.08 6.113 0.000低下 38 62.37±6.82应对方式积极 36 53.91±6.27 4.388 0.000消极 42 60.45±7.17

2.3 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影响因素

将PTGI 评分作为因变量,将2.2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作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低下及消极应对均是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创伤后成长可影响SCI 患者康复期的负性心理体验,促使患者感受到生活中的正向改变,进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对预后有利[8]。吴丽娜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SCI 患者康复期的PTGI 评分为(60.56±6.67)分。本研究结果显示,78 例SCI 患者的平均PTGI 评分为(57.43±6.72)分,较吴丽娜等[9]的研究结果低,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标准设置有关,但仍提示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

本研究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低下及消极应对均是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如下。(1)受教育程度低:受教育程度可影响个体素养,受教育程度低的SCI 患者难以通过自身动机获取、理解并利用相关信息,对于社会感悟及疾病的认知能力较弱,多会出现不良健康行为,难以实现自我转变,导致创伤后成长水平低[10];对此,应加强SCI 患者的健康教育,可采取多媒体及同伴教育的方式,促使患者了解与疾病、康复相关的知识,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2)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患者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可能存在较大的心理顾虑,担心治疗、康复等费用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甚至会认为自身的疾病为亲人及家庭带来负担,且患者获取康复知识的途径或渠道较少,对于疾病的预后感到迷茫,导致创伤后成长水平低;对此,应结合SCI 患者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病情情况,制定康复措施,以减轻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患者的影响,继而提高SCI 患者的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3)社会支持低下:社会支持是反映个体感受来自朋友、家庭或他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利于个体身心调适、采取健康行为,而社会支持低下的SCI 患者难以获取有效的社会支持,致使治疗信心降低,出现不良心理状况,同时患者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及情感,导致创伤后成长水平低;对此,应加强对SCI 康复期患者的社会支持,嘱咐患者家属、朋友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以提高SCI 患者的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4)消极应对:应对方式是患者面对应激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而采取有目的的行为及认知,积极应对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使其采取健康行为,而消极应对可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使其在面对康复期治疗时采取屈服、回避的应对方式,贬低自身价值,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继而导致创伤后成长水平低;对此,应对SCI 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疏导,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措施,以提高SCI 患者的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

综上所述,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低下及消极应对均是SCI 患者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对此,临床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制定综合性康复措施,同时嘱咐家属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以提高其康复期创伤后成长水平。

猜你喜欢
消极条目资料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