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融合驱动下高校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

2023-07-13 23:22夏会程平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融合

夏会 程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当前高校已有的会计教育内容、 模式和资源等存在越来越难以满足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需求的现状。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提出应通过产业链、 创新链和教育链“三链”深度融合这一途径建立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 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配的问题, 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从大数据知识交叉融合、 转移内化和价值转化等方面阐述其通过“三链”融合进行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三链”融合;财会能力;大数据能力;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F49;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14-0105-5

一、 引言

科技、 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 应当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集聚的高地, 其在发挥知识生产和传播功能的同时, 积极与产业、 行业互动, 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网络, 可以有效整合资源, 发挥人才要素、 创新要素的作用, 培养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 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由此, 研究高等教育与产业、 创新的深度融合机制, 吸引、 集聚、 培养高素质人才, 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会人才作为企业等组织机构经营发展的核心力量, 是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数智化带来的新业态、 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 使得传统的偏向核算、 反映的会计实务工作逐步转向为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 风险、 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便于其进行战略管理和决策支持(刘国城和董必荣,2017;沈弋等,2014)。这不仅为财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也对财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即大数据能力, 能够从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采集数据, 综合管理学、 统计学、 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知识, 为企业经营管理、 风险防控等提供决策支持(周守亮和唐大鹏,2019)。这种专业能力需求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财会人才培养产生巨大影响, 而现有的财会教育内容、 模式和资源等越来越难以满足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要求, 最终导致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错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当前的财会内容仍以财务会计为主, 强调会计技能的训练, 对于软件设计、 云计算、 大数据技术、 数据挖掘等与财会领域紧密相关的大数据内容融入不全面、 不深入。二是当前财会人才培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存在不足, 传统教育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 往往忽略了人才的项目實践需求, 阻碍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是现有的财会教育资源系统面临实践性课程或前沿性课程依托的教育教学平台缺乏、 相关案例开发不足等现实问题。事实上, 由于缺乏对产业链、 创新链和教育链“三链”融合的深刻认识和传统育人机制的桎梏, 当前教育链上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 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脱节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 随着《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发布和落实, 为深入探索“三链”融合机制、 提高人才素质提供了一套有效解决方案。在财会人才培养过程中, 积极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 通过校企合作、 产学研协同等方式不断整合优质资源, 重构课程内容、 创新教育模式、 搭建教学实践平台, 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 可有效提升财会人才的大数据能力, 培养出高素质、 创新型财会人才。目前, 随着各高校与教育专家的不断探索, 在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交互的“三链”融合模式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教学实践上, 尤其是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 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链”融合驱动的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机制, 并将其实际应用于重庆理工大学的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中。

二、 “三链”融合与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契合性

1. “三链”融合驱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论证。对财会人才进行大数据能力培养, 本质上是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会人才能力需求不断提升的体现, 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大数据思维或技术的财会分析师、 工程师和科学家, 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这一改革在当今国内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张杰和吴书凤,2021)的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和急迫。起源于产教融合的“三链”融合战略, 在创建之初就是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陈锋,2018)。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更新, 单靠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自身培养出的人才, 在知识水平、 知识结构、 综合能力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因此, 在高校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中, 十分有必要将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入其中。

2. “三链”融合驱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充分性论证。“三链”融合的理论基础是亨利·埃茨科威兹提出的三螺旋理论, 该理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联合行政、 产业、 高校三个主体实现知识生产和知识转化(李滋阳等,2019)。“三链”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人才、 技术、 资本等要素的充分流动、 交换和互动, 优化管理机制, 实现知识多重螺旋和机制迭代效应, 进而实现高素质、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需求。由此, 应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充分挖掘国家产业、 行业发展对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的需求, 在实际人才培养中将产业、 创新等资源深度融合到教学中, 全面提升财会人才的大数据能力。

“三链”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各链条的壁垒, 实现链条间的深度嵌入和衔接, 形成“三链”高度融合的形态。“三链”深度融合的嵌入点是产业链上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大数据应用需求。在财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高校应对企业的大数据需求进行研究与创新, 并将研究过程、 成果等科研资源整合转化为教学资源, 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理论和技术, 具备科学的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应充分运用企业的优质资源, 重构适用于财会人才的大数据类课程体系, 开发大数据在财会领域内的应用案例, 搭建财会大数据实习实训环境, 让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 并能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财会实务工作中。因此在“三链”深度融合的驱动下, 高校必能培养出具有大数据能力的综合创新型财会人才。

三、 “三链”融合驱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财会人才的大数据能力具体是指应用大数据的能力和利用大数据进行研发创新的能力。前者主要包括大数据采集能力、 数据挖掘能力、 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大数据可视化能力, 重点在于应用大数据工具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的问题; 后者是指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创新性地设计研发相应产品, 并将其用于流程优化、 风险预警和综合分析等环节, 以提高会计预测、 计划、 决策、 控制、 分析和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三链”融合视域下, 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可以视为由“三链”上各主体如企业、 高校等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系统,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式分析和研究系统内生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反馈机制, 以构建企业和高校进行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闭环系统模型, 探寻“三链”融合驱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图式和流图分析等模型, 确定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量类型, 得到“三链”融合驱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系统动力学模型, 见图1。该模型涉及的变量设置见表1。

由图1可发现, 大数据能力培养系统有两大反馈回路, 均为正反馈, 分别是大数据知识转移回路(回路1)和大数据知识创新回路(回路2), 具体如下 : 回路1: 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大数据研发创新能力→大数据采集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可视化能力/流程优化/风险预警/综合分析→大数据应用知识转移量/大数据研发创新增量→知识转化增量→企业商业决策→大数据能力需求→产学研合作深化→大数据应用案例开发/大数据创新案例开发/大数据相关实习实践支持/财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重构→创新学习增量/理论学习增量/实践学习增量→知识内化增量→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回路2: 企业商业决策→大数据能力需求→产学研合作深化→大数据应用案例开发/大数据创新案例开发/大数据相关实习实践支持/财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重构→创新学习增量→大数据研发创新成果→流程优化/风险预警/综合分析→成果转化增量→知识转化增量→企业商业决策。

2. 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系统内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分析。

(1)企业内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会部门辅助进行商业决策的科学性、 有效性不断增强。因此, 企业商业决策存量可以看作大数据知识在实务工作中不断转化(成为决策, 产生社会经济价值)累计而成。上述知识转化增量主要包括大数据应用知识转移量和大数据研发创新增量。前者受企业数字化水平和财会人才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共同影响; 后者受企业研发创新水平和财会人才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共同影响(回路1)。此外, 学生在高校进行研发创新产生的成果若能及时转化应用于实务工作中, 就是构成知识转化增量的重要部分(回路2)。

(2)企业与高校之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业务、 财务和技术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会部門的工作已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财会部门要能实时收集、 分析和挖掘大数据, 能利用大数据进行研发创新, 以有效辅助企业商业决策。这一过程促使企业对财会人才的大数据能力需求增加, 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企业商业决策质量的提升, 财会人才的大数据能力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在当前学科分类日趋细化的教育体系下, 企业为招揽更多人才通常会选择与高校深度合作,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主要的产学研合作内容包括: 明确人才的能力需求, 参与改革财会人才培养体系; 共享大数据应用和创新经验, 企业与校方共同开发大数据应用和研发创新案例; 健全实习实践制度体系, 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支持等。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 模式创新等促进大批适应区域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财会人才进入岗位。

(3)高校内部。高校老师在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重构, 因此课程内容重构主要受高校师资投入和由校企深度合作引发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大数据创新案例开发、 大数据应用案例开发、 大数据相关实习实践支持等要素共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大数据知识通过老师授课、 学生理论学习、 实践检验和研发创新内化为学生的大数据能力。因此, 财会人才具有的大数据能力是通过知识不断内化累积形成。上述知识内化增量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增量、 实践学习增量和创新学习增量三部分, 其中理论和实践学习增量受课程内容重构、 高校师资水平和学生知识吸收水平共同影响, 创新学习增量受课程内容重构、 高校师资水平和学生研发创新水平共同影响。

在“三链”融合驱动下, 大数据与管理学、 会计学等学科交叉融合, 相应的知识在校企间进行转移和转化。只有大数据知识在校企间形成顺畅的反馈回路, 系统内各主体才能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 即: 丰富和改善高校知识结构和资源,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加强企业数字化水平和研发创新水平, 有效提升企业商业决策质量。

四、 “三链”融合驱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简称“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始培养财会人才信息化能力的单位之一, 是全国唯一一家“互联网+会计”MPAcc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单位。学院面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建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所培养的学生技术能力、 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强, 得到雇主的广泛好评。本文围绕前述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对学院在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上的实践进行总结。

1. 三链融合驱动大数据知识交叉融合。学院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与各企事业单位展开了深度合作, 以共建生态实习实践示范基地和大数据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等方式, 不断拓宽教师、 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渠道。企事业单位通过上述合作契机将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财会实务知识、 大数据知识等共享给学院, 学院基于上述知识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将大数据知识用于解决实际财会问题。这不仅是产业链主动融入教育链和创新链的过程, 也实现了大数据和会计学、 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实现了深度的交叉融合, 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见图2)。

当前学院与重庆市税务局、 审计局等分别签订了生态实习基地协议, 与重庆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大数据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等。教师通过访谈、 调研和带队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实务工作, 采用最新的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培训, 使其学习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财会问题。学生以项目为单位被分配在相应的岗位实习实践,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锻炼大数据的思维、 方法和能力。此外, 实务工作中的难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纳税服务中心绩效评价及相应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对账及相应的机器人产品等, 则被总结凝练成大数据应用和创新的案例并用于教学实践中, 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三链”融合驱动大数据知识转移内化。教师基于大数据应用和创新案例丰富课程资源、 重构课程内容, 并基于课程的定位和层次, 针对大数据技术特征, 利用生态实习实践基地和大数据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优势,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在理论学习、 实践学习和创新学习中的大数据知识转移内化增量。这一过程事实上是由教育链主动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引发的。教师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记忆型学习模式, 用创新的眼光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 现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平台则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为创新思路的实践提供了支持, 有效提升了大数据知识转移内化效率。

当前学院基于财会人才的信息能力需求, 设计并建立了“会计信息化”“会计大数据基础”“会计软件开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会计大数据”等系列课程, 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应用和创新能力。在相应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 学院教师通过提升自身水平、 增强课程内容实效性和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大数据知识的转移内化。具体来说: 教师基于课程的定位和层次, 针对课程相关技术特征设计问题场景, 灵活嵌入企业案例, 重构课程内容, 增强课程内容实效性; 采用覆盖教学过程的翻转课堂、 沙盘推演和软件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会计大数据基础”课程中, 将一家食品器械制造企业的销售业务和销售分析过程拆解并嵌入课程的各大模块中(见图3), 借助大数据教学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和验证, 同时借助案例提供的真实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 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

3. “三链”融合驱动大数据知识价值转化。学院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具有大数据能力的财会人才, 这些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再单纯地从事传统财会工作, 更多地是在业务、 财务、 技术相结合的领域内深耕, 为所在单位的数字治理和生产经营决策等作出贡献。此外, 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围绕财会实务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展开, 在充分发挥师生创新研发能力的基础上提供解决方案或进行产品研发, 并由企事业单位及时将上述成果商业化和產业化。这种价值转化方式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例如程平教授及其学生提出的基于财务云平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 评价和预警等系列方案已被重庆海事局应用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 为该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五、 总结与启示

针对当前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的不足,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为分析工具, 建立了“三链”融合驱动下的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机制, 并将其实际应用于重庆理工大学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培养过程中, 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事实上, 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的培养必须深度拓展“三链”的知识共享渠道, 充分整合产业链、 创新链的资源要素并紧密结合其发展要求。启示如下:

1. 提高知识的流通效率。在实际产学研合作中, 应不断拓宽“三链”各主体间大数据的交流互换渠道, 促进大数据与其他学科间交叉融合, 最终实现对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的培养。企业作为产业链、 创新链的核心主体, 应鼓励企业以更灵活的方式全面参与人才培养, 例如探索校企双导师的学生培养机制, 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推行校企联合的课程改革制度等。通过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 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 深化校企合作的程度等方式, 有效构建校企之间的衔接机制, 提高大数据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通效率。

2. 增强知识的转移水平。应打通关键节点, 梳理总结产业链、 创新链上大数据的应用实践, 将其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中, 提高大数据知识在企业、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转移量, 实现财会人才大数据能力的提升。企业作为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先锋和主体, 倡导企业能深入高校课程改革实践中, 例如校企协同完成教材编写、 企业专家进课堂、 企业开发教学仿真培训软件并对口展开实践教学等。将产业链、 创新链的资源融入课程内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中, 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有效提高大数据知识在教师、 学生之间的内化转移量。

3. 提升知识的转化水平。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创新中的智库带头作用, 以产业链、 创新链上的发展需求为牵引进行协同培养和协同创新, 提高大数据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实现向企业输出人才、 技术和成果的常态化。数智化变革背景下, 高校肩负着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使命, 因此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中, 高校更应聚焦产业发展前沿,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立足国家发展战略, 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 例如培养适应新业态需求的数字化财会人才、 立足行业现实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等。只有紧密结合产业链、 创业链的发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才能真正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的支撑。

【 主 要 參 考 文 献 】

陈锋.产教融合:深化与演化的路径[ 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13 ~ 16.

李滋阳,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J].高校教育管理,2019(6):95 ~ 102.

刘国城,董必荣.“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困境与变革[ 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102 ~ 109.

沈弋,徐光华,王正艳.“言行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数据环境下的演化框架[ J].会计研究,2014(9):29 ~ 36+96.

张杰,吴书凤.“十四五”时期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障碍与突破路径分析[ J].人文杂志,2021(1):9 ~ 19.

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J].会计研究,2019(12):92 ~ 94.

(责任编辑·校对: 罗萍  刘钰莹)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度青年课题(项目编号:K22YY211699);重庆市社科联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22NDQN3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QN202201128);重庆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YB017);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lyyjg2020102);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项目编号:gzlkc202202)

猜你喜欢
系统动力学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农村消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