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学教材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

2023-07-13 09:27黄子萍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

黄子萍

【摘 要】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设有“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的栏目,还有其他与生涯规划有关的栏目,利用教材这一有效载体介绍相关职业具有深刻的前瞻性。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相关的栏目开展教育,基于单元教学创设职业生涯体验情境。教师还可以丰富职业类型,创设多样化、整体性的职业生涯情境,丰富职业生涯资源及其了解途径,重视生涯教育的分析与反馈,引入科学议题更新职业认知。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教材 生涯规划教育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5-71-04

一、生物学课程与生涯规划教育

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考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对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出了挑战,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职业类型较少,且难以全面了解职业要求和发展情况,因此他们缺乏生涯规划的能力。高中学生对于大学以及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相较于发达国家,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因此学科课程就成为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能够主动地、有准备地面对未来社会、生活、工作可能的变迁或是即将扮演的角色”[1]。

生物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涉及许多生物学的相关职业及领域,对于未来有意愿选择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学生来说,在生物学课程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利用教材这一有效载体介绍相关职业具有深刻的前瞻性,同时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职业生涯,也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二、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涯规划内容体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主要通过介绍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呈现相关栏目的形式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教材中的“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家访谈”“科学家的故事”“生物科技进展”“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以各自的形式介绍生物学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意义,是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素材。

(一)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这一栏目与不同章节内容相匹配,旨在介绍相关职业描述和特点、工作内容和方式、就业情况和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等多方面的内容,为高中学生了解相关职业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将教材中列举的部分职业汇总如表1所示。

目前北师大版、浙科版等教材也以主要通过职业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接触生涯规划的内容,介绍的职业类型略有差异,但总体形式是相似的。

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更是连接中学和大学、校园和职业生涯的桥梁,而这些职业介绍的内容,正是搭建橋梁的有效方式。遗憾的是,众多版本的教材虽然涉及的职业不完全相同,呈现方式也不一样,但是整体上职业类型呈现普遍不足,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二)教材中其他与生涯规划教育有关的栏目(部分)

除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这一栏目,教材中还有其他栏目,从科学家事迹、科技进展、科学史内容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生物学学科发展、专业科研方面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研读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素材(见表2)。

这些栏目介绍的科学家可以作为榜样,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生物学的兴趣,同时教材涉及的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延伸了学科知识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是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立足教材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围绕教材中相关的栏目开展教育

教材中的素材需要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相关职业或领域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代入感。笔者综合常见的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总结基于教材开展教学的基本策略:①创设情境,引入职业;②深入了解职业内容和要求;③模拟体验,应用知识,回归自身定位;④开拓视野,感悟责任。

本文应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以病理科医师职业为例,设计教学片段如表3所示。应用 “科学家访谈”“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以育种工作者职业为例,设计教学片段如表4所示。

上述环节可以灵活增减,或根据课堂形式(例如实验课、活动课等)变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微课,采用多元的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可以加入职业访谈的素材,或开展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就读体验分享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进而立足教材,形成更为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尤其是与职业本身相关的问题,从学生最希望了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记录生涯规划的过程,生成自己对某个领域或职业的感悟。

(二)基于单元教学创设职业生涯体验情境

对于学生而言,单个教学环节或教材栏目相关的职业生涯情境较为碎片化,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以单元教学,创设职业生涯体验情境,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情境的一贯性,又能促使学生更投入地探索和应用知识。

例如教学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可以让学生担任学校或班级“植护员”,分析园林绿化景观或劳动教育基地的植物(如番茄、水稻、棉花)生长活动的调节过程,包括育苗时期、“打顶”时期的植物激素分析,再到花期调整、提升结实率等具体问题。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体验完整的生产实践过程,从而对职业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教学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时,可以设置“低碳评估师”和“景观设计师”等职业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校园、社区或其他城市生态系统时,进一步研究其结构、组成,以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功能。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化、数据化手段评估“双碳”建设实际情况,将多余的碳排放进行转化,落实生态环保教育。学生在为当地的低碳建设提供可行建议的同时,还可以综合运用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认识生态工程中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此外,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职业竞争的情境,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模拟职业团队开展竞争,以项目书或方案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在模拟团队答辩中开展评价,将以往学习中的教师评价转化为职业化的评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学相关职业对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同时可以由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参与课堂点评,评价小组学习成果,以检验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决策、应用知识、高效协作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融入生物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丰富职业类型

除了教材中涉及的职业,教师可以再补充介绍一些职业类型,例如生物学科教师、实验管理研究员、野外调查研究员、有害生物消杀工作者、动物救助师、生物摄影师、生物数据库研究员、生物智能研究员等。这些职业既与新兴领域有关,也符合高中生物学相关知识范畴,可以丰富学生的职业认知。

(二)创设多样化、整体性的职业生涯情境

首先,情境可以多样化,教材中关于职业的描述方式多为短篇图文简介,虽然统一,但是缺乏灵活性和可讀性,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知识不同,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例如呈现从业者自述自传,展示求职简历,等等。其次,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性,可以单元为单位开展教学,提升职业生涯情境的连贯性和真实性。

(三)丰富职业生涯资源及其了解途径

生物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因此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可以成为生涯规划教育的空间,尤其是课余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索未知的职业,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就业信息、邀请从业人员分享经验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就业信息,用具体的案例分析从业利弊等,激发学生课后深度探索职业的欲望。

(四)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分析与反馈

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是逐步深入的,教师需要在各学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分析和引导,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收集学生的疑问和反馈,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形成良性的互动。

(五)引入科学议题更新职业认知

当前,生物学研究发展速度飞快,因此教师在基于教材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知识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实时跟进学科发展趋势,摒弃陈旧的职业认知,关注社会时事,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课堂,帮助或引导学生辨析不同媒介中的职业生涯信息,进一步分析和研讨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研究价值,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更新职业认知。

当前,新高考改革促使高中学生积极思考,规划未来,对于教师而言,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任在肩。随着时代发展,新型职业逐渐增多,生涯规划教育既需要理论的支撑,也需要模式化的探索与实践,开展学科生涯规划教育任重道远。如何合理地在教学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有用建议,是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包春莹.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中加强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67.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