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如梦令》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2023-07-14 01:58薛涛
参花(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如梦令气息旋律

一、引言

作为一种独特的歌曲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有效融合了传统音乐艺术与经典的古诗词文化元素,使得作品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品位。随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其已经在国内民族声乐专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经典作品还被纳入高校声乐专业教材体系之中。[1]古诗词声乐作品《如梦令》取材于我国宋代“婉约派”代表女词人李清照的经典词作,经由作曲家王超再创作后成为一首旋律优美、极具艺术价值的声乐作品,至今被国内众多院校声乐专业选定为优秀的教学曲目或声乐表演赛曲目,充分彰显了其在声乐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便以《如梦令》为研究对象,在简要概述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从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两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旨在深化对《如梦令》这首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二、声乐作品《如梦令》概述

声乐作品《如梦令》是基于李清照所写古诗词进行创作,运用词文描绘出生动、真实的自然场景的同时,又通过悠扬婉转的曲调将李清照当时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2]

《如梦令》这首词本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忆景词,短小精炼,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词来表达心境,是经典的婉约派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传达了她在闲适生活中的自在心境。这些细腻的情感,为作曲家王超在进行声乐再创作时奠定了基调。在改编成声乐作品之后,《如梦令》有机地结合了古诗词和乐曲,整首乐曲是E羽雅乐七声调式,结构为复乐段结构,并融入了变宫和变徵的偏音,保证整首声乐作品更加活泼,展现了溪边凉亭玩耍过程中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以及玩耍时所展现出来的愉悦之情。在整体演奏速度方面,整首歌曲控制在50,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推进,同时又借鉴了西方作曲的技法,如离调、转调、半音阶行进等手法,展现出了少女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

三、声乐作品《如梦令》的艺术特征

(一)歌词的艺术特征

对于声乐作品《如梦令》中歌词的艺术特征,需要从修辞手法和蕴含的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古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在《如梦令》中,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双关、夸张等,如最后的两个双关修辞“争渡、争渡”,表达了她想一直沉浸在美景之中却又因迷路而着急纠结之感。

2.表達的情感。从整体来看,《如梦令》是作者对一次外出游玩的追忆,在宴会酒醉之后,游玩的快乐让她忘记了时间,于是伴着微醺的酒意乘着晚风归去,却不经意误将小船驶入了一片盛开的莲花中,因此见到了别样的风景。开头两句“常记溪亭日暮”却又“沉醉不知归路”的欢愉让人不舍返程;接着写“兴尽”归家,但又“误入”荷塘深处,看到眼前的另一幅美景,不由得兴致大发,想一探究竟。

作品的歌词在表达游玩心境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从侧面展现出词人闲适、自在的生活。

(二)歌曲的艺术特征

1.曲式结构有序。歌曲的曲式旋律具有高度的民族韵味,这也使整首声乐作品展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从创作手法来看,作曲家在进行声乐再创作时用的是雅乐七声调式,为其引入了变徵与变宫的变音,使歌曲给人一种曲调比较平缓的感觉,运用的跳进音律相对较少,同时在再创作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提高了歌曲的整体韵味。从曲式结构来看,再创作的结果是4/4拍的单一部复乐段,采取了五声调式,而且声乐演唱的前奏相对舒缓,能使听众更好地融入歌曲的音乐氛围之中,乐曲其他部分使用的也是方整的四小节乐句,在歌曲的旋律与情感上,采取的是逐步递进、加深的手法,歌曲旋律从平缓逐渐变为紧张的十六分音符,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随着乐曲的旋律起伏变化,从原本的无虑与洒脱转变为迷惘,整体声乐演唱的走向为“强—弱—次强—弱”,丰富了乐曲节奏与古诗词所具备的独特意境之间的巧妙结合,展现出优美的民族文化韵味,再加上戏曲元素在演唱中的巧妙运用,更是为整首声乐作品增添了神秘、欢愉的感觉。

2.钢琴伴奏充满意境。作曲家王超在声乐再创作时融入了和谐的钢琴伴奏,而这也为古诗词歌曲创作提供了悦耳、动听的演唱旋律,为歌曲演唱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构建出更为引人入胜的美学意境。在这首声乐作品中,作曲家所使用的钢琴伴奏属于织体形式,有效烘托了古诗词所具备的文化韵味。整首歌曲分为上下两部分,虽然歌词与旋律都没有较大的变动,但却利用不同织体形式的钢琴伴奏烘托出了别样的艺术氛围,从而使上下两部分表达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围绕歌曲前后两段伴奏的织体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歌曲上半部分运用的是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之间的结合,在情感方面主要表达了主人公在略微喝醉的状态下的悠闲自得,因此上半部分的曲风在整体上较为悠扬、轻缓,而间奏则主要是用以承上启下,为接下来别样的情感抒发作铺垫。与上半部分相比,歌曲的下半部分所要表达的情感要丰富得多,因此在乐曲曲调上也较为激烈,综合运用了三连音、分解和弦的琶音以及快速十六分音符的上下琶音,使曲调充满跳跃与起伏,是声乐演唱的高潮部分。

四、声乐作品《如梦令》的演唱分析

(一)咬字的顿挫在演唱中的运用

在进行古诗词歌曲演唱的时候,最首要的就是对歌词展开分析,充分掌握其语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歌词演唱中每个字的字韵时值如何处理,以及字尾、字腹、字头如何突出。因此必须多强调咬字顿挫的问题,借助唇齿功能来有效突显古诗词所具备的婉转意蕴。如在诗词结尾处的“惊起一滩鸥鹭”中的“鸥”字是没有声母的,而“ou”又属于前响复韵母,牙齿与双唇互相依托,口腔处于半打开的状态,并微微收拢,舌尖稍稍顶住下齿龈,同时舌后跟也要为共鸣留出必要的空间。其中,元音字母“o”的声音位置要慢慢向上靠,并朝着发“u”音的方向滑动,嘴唇则需要从微开逐渐变为收拢,由此展现一种顿挫感,之后的“鹭”字则需要等到双唇收拢后以平稳的气息慢慢道出来。再比如,“误入藕花深处”一句中的“花”字全拼为“hua”,其中声母“h”要用气息送出来,而“u”只是过渡,因此可以略微带过,最后整个字在“a”上归音。为了达到这一演唱效果,就需要以横膈膜作为支撑,打开身体的共鸣腔体,借助声音通道来完成吐字,以此来展现诗词的音韵美学精髓。另外,在吐字的时候还要掌控好吐字的力度,只有合适的吐字力度才能充分展现出语句以及情感的起伏。对整首声乐作品来说,“争渡”两个字属于声乐演唱的重点,在音阶模进上需要以纯四度跳进,第一次在旋律上行,这时候就要准备好打开声音通道,气息逐渐下沉,咬字连贯,通过咬字的力度来推动自身情绪的转变。

(二)润腔在演唱中的运用

对润腔的规范、合理使用,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把古诗词最核心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对于润腔来说,最常使用的是装饰音,通常可以分为上颤音、滑音、前倚音、后倚音、波音、下波音等,因此使用润腔能够让声乐演唱变得更自然、清新,使声音呈现出一种空灵、干净的感觉。在演唱《如梦令》的过程中,每句歌词的结尾最好都加上滑音或颤音来展现出词的韵味。如对“鸥鹭”中的“鹭”字进行拖腔处理就可以为演唱增加一种叹息感,并进一步表达出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的感觉。另外,在开头的“常记溪亭日暮”中的“记”“亭”“暮”三个字,也可以在歌唱的时候加入滑音的处理,从而更好地展现词的意境和韵味,为听众带来怡然自得的情感共鸣。而对于“误入藕花深处”这句,则应在润腔时分别在最后两个字加入顿音,为演唱营造良好的韵味与神秘感,也可以借助头腔共鸣来提高演唱的唯美性,同时也能提高乐曲意境的真实感。关于润腔的使用,需要在演唱时加以细致分析,并由此进行二度创作,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演唱风格与情感,凸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

(三)气息的流畅运行在演唱中的运用

《如梦令》这首词的内容以叙述为主,因此在演唱的时候要保持声音的舒缓、明亮,最好使用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比如“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日”字,在演唱的时候应为四拍,节奏上存在两个切分,但要注意不能因为切分节奏而破坏演唱旋律上的连贯性。整首词的声乐演唱难点在于“争渡,争渡”一处,其旋律模进应保持向上的纯四度,而且音域方面也应达到小字二组的a。另外,“争”字的发音还应保持弱起,因此在演唱这句之前需要进行足够的气息准备,而后确保气息能够真正沉下去,从而平稳地将第一个“争渡”推出去。在开始唱第二个“争渡”之前,要记得迅速进行换气,以确保“争”字的演唱能保持气息,等到唱“渡”字的时候再把气息推出释放,在横膈膜的作用下,饱满的气息可以成功打开共鸣腔,从而实现最高音的演唱,以此尽可能地提高“渡”字的饱满程度。此外,也要注意保持演唱气息的连贯性与流动性,均匀地唱出“惊起一滩鸥”,然后进行换气推出保持8拍半的“鹭”字,这时候要记得咬准字头,借助气息来进行吐字归韵,把“鹭”字唱出圆润、饱满的效果,再通过嘴唇的稍稍收拢来结束乐曲最后的旋律,利用对气息的控制把整首声乐作品所构建的唯美意境传达给听众。想要保证气息的流畅,就要将整部声乐作品中的每个字流畅连贯地吟唱出来。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必须做好慢呼快吸与拉长音调,通过二者间的相互成就来充分展现古诗词歌曲的典雅。

(四)细腻的情感表达在演唱中的运用

从《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中可以了解到,李清照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值青年时期,此时的她生活幸福美满,因此其作品体现的也多是闲适悠闲的生活状态,语句优美怡人,表达出对美的充分享受。因此,在对相应声乐作品的演唱时也应保持开朗、明亮的情感色彩。作曲家王超在对这首词进行声乐再创作时,歌词旋律起伏与词句平仄关系的融合运用可谓是恰到好处,不过在处理演唱情感的时候还必须考虑歌词平仄的阴阳和谐。从声乐作品的前三句来看,其旋律的铺展都相对较平稳,因此演唱时的声音要以柔美为主基调,在唱“常记溪亭日暮”的时候,演唱者的眼神可以缓缓朝远方望去,做出像是在回忆往事的姿态,给听众营造一种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在唱到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要自然保持与第一句之间的连接,演唱者可以想象夜晚微醺归家的感觉,而到“兴尽晚回舟”这句时,则是对前两句的呼应。在唱至“误入藕花深处”的时候,演唱者的身体可以稍稍前倾,想象自己无意间发现路边另一处美景的感觉,并为后面演唱高潮的到来做准备。对于最后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稍微减弱第一个“争渡”,并对第二个“争渡”进行适当加强,突出前后两个“争渡”之间的对比,充分诠释歌曲高潮中蕴含的惊喜情绪。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爆发时声音的饱满程度,长时值的音符再加上半吟半唱的表现形式,能够充分展现出婉约派词作所蕴含的典雅美。整首作品在演唱时需张弛有度,情感应该延长至深,每一个乐句收放自如,突显整体感,这样才能将作者不同往日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把音乐作品更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引起情感共鸣。

五、结语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民族声乐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古诗词也因此获得了更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与声乐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声乐作曲家们也纷纷将创作目光投入到古典诗词领域,将传统古诗词作为新的编曲对象,借助声乐歌曲的形式将其重新展现出来,这也使我国的声乐作品得以不断丰富与完善,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如梦令》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但整体却给人带来一种美好、欢乐、幸福的感觉,让人们沉醉于落日归舟、偶遇美景的美好意境之中。经过作曲家的重新谱曲,这首词获得了新的艺术色彩,从戏曲的腔调、旋律散发出的古典美,给人回味无穷的听觉感受。

参考文献:

[1]李朋.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艺术特点分析[J].当代音乐,2022(09):140-142.

[2]颜昭.歌曲《如梦令》演唱技巧和策略研究[J].今古文创,2021(30):89-90.

[3]李智.浅谈古诗词声乐作品《如梦令》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方法[J].黄河之声,2022(08):98-100.

[4]宁艺林.宋词声乐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以《如梦令》《青玉案·元夕》为例[J].当代音乐,2022(08):113-116.

[5]朱芷熠.声乐作品《如梦令》音乐风格及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22(17):141-143.

(作者简介:薛涛,男,本科,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文化)

(責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如梦令气息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如梦令
自然的气息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如梦令
“春的气息”
7月,盛夏的旋律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如梦令,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