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与“神”

2023-07-14 01:58郑萍
参花(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青玉案形神表演艺术

一、引言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与“神”是核心,通过“形”与“神”的联系,能在声乐表演中展现独特的美感。形神兼备是提升表演水平,实现优秀表演的基础。因此,在声乐作品表演中,要着重强调“形神统一”。而对于古诗词声乐作品而言,形神兼备的表演不仅能够凸显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还能使诗词文本在声乐表演形式下更具感性,在舞台场景的烘托下,呈现出一幅打动人心的声乐图景。本文以《青玉案·元夕》为例,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与“神”的作用,并分析如何在声乐表演中做到形神兼备。

二、聲乐作品《青玉案·元夕》的表演特征分析

(一)细腻的风格

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少有的一首婉约词,《青玉案·元夕》一改作者雄浑豪放的词风,采用正反对比手法。词中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情境和车水马龙的场面,体现出古代重要节日的气氛,并通过对这种热闹盛况的描写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孤寂、苦闷、失意之情。表演者同时还要认识到,作者虽然处在失意的人生境地下,依旧怀揣着未来的希望和满腔斗志,要着重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要仔细揣摩如何把这种热闹盛况下的个人矛盾、复杂又兼具变化的心绪,通过形神兼备的表演形式体现出来。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表演形式,提高演唱技巧,增强表演张力,实现起承转合,以准确诠释词内容情节的转折性。[1]

(二)独特的韵律

把握词的韵律是完成形神兼备声乐表演的前提,而词的韵律又与其内容的意境密切相关,因此,演唱者能否正确理解词的意境、恰当地调整韵律是决定表演质量的关键。这首词上下阕差异不大,仅仅是上半阕与下半阕的第二句有区别,上半阕第二句为两个三字叠句组成,下半阕则为三个连续的七字排句。整首词的句尾都押在韵母“u”上,在具有文学方面的格律性的同时,也体现了音乐方面的演唱性。表演时要注意把握词中的独特韵律,并据此有序进行情绪的累积和变化,通过有层次的韵律处理,精准地把握整首词曲中的抑扬顿挫,保证表演的准确和稳定,完成形神兼备的声乐表演。

三、声乐作品《青玉案·元夕》的表演艺术——“形 ”与“神”的分析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形”是指表演者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意蕴所做出的形态动作,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声乐作品本身客观描述的具体事物的“形”;二是指声乐作品的创作者通过词曲形式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形”;三是指表演者通过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表演所表现出来的“形”。表演者经过严格的训练,以准确、协调的形体动作来诠释声乐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增强声乐作品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神”是指表演者通过表演而传达出来的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无法被他人模仿的神韵、情感、气质等,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所在。表演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和感受,进而掌握作品的精髓,并将其表现出来。

“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灵魂。要想达到良好的声乐艺术表演效果,必须将“形”与“神”统一,做到“形神兼备”。兼顾形神的体现,能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和精神,让作品在外部形态完整的条件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在精神。[2]因此,在艺术表演过程中在展现作品外在的艺术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核,让二者相互结合,达到最佳的声乐表现效果。

在《青玉案·元夕》的表演过程中,要实现形神兼备,就要对事物的内在精神和活动变化进行联想,体会词人与元宵佳节活动中出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领悟这些事物所代表的含义,以表演营造出与作品情感一致的情境。这样能够提高表演者的审美感知能力,使表演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情感反映词句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联系具体事物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使表演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变得艺术化和人性化,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此外,还要加强声音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发挥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歌曲变得具有创造性,使观众通过演唱者的声音领会歌词的神韵,体会作品的内涵和精髓。表演者应该正确理解作品内涵、适当发挥想象力,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和形体动作准确地诠释作品的情感意蕴。

四、声乐作品《青玉案·元夕》的表演技巧分析

(一)理解词曲内涵

要想在声乐表演中达到形神兼备,表演者需要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首先,需要从作品本身入手,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将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梳理,把握《青玉案·元夕》作者创作这首词时的思想感情,加强表演时主观情感的准确投入,注意要将表演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词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要表现出上、下阕之间热闹与寂静氛围的对比,以及词人失意前后心情的对比,体会词人找到中意之人之后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心情。要仔细揣摩词内容、情节和转折变化,深入了解词句内涵,以及这首词背后的故事,体会词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其次,需要掌握词的整体结构,体会上、下阕结构的连贯性与对称性,还要体会不同表演形式和演唱方式与词句的整体匹配程度,结合词的创作背景和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词的艺术美,加强对词中运用的各种意象的理解,最终达到更好的声乐表演效果。

(二)注重情感变化

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核心,也是声乐表演中体现“神”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演唱过程中要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变化,通过正确的技巧进行情感表达。《青玉案·元夕》中通过描写元宵节活动盛况,将游玩的热闹景象与词人郁郁不得志的失意心情相互对比,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虽然词的整体演唱情绪偏低沉,但在关键之处也需要强烈情感的支撑。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将“风吹落,星如雨”,以温柔的神情和柔和的声线表现出来,在经过情感的层层递进后,变换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顺势宣泄情感,自然地形成整首词曲的演唱高潮,并且通过大开大合的肢体语言进行积极的情感投入,使表达变得更加细腻,充分展现出声乐表演过程中形神兼备的特性。

(三)强化演唱氛围

演唱氛围是形神兼备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音乐渲染力的艺术表现,通过情感的外延,能够有效吸引观众代入到词曲蕴含的艺术情境当中。演唱氛围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舞台布景的影响,但核心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投入,情感投入越真挚,营造的演唱氛围就越强烈,赋予声乐表演的艺术色彩就越丰富。形神兼备的表演方式能够体现出无法用语言传递的情感,强化情感投入的效果,提升声乐作品的美学表现,让声乐作品更具独特魅力。在《青玉案·元夕》中,要生动表现词句中的热闹场景和豁达洒脱的思想境界,营造出与词曲内涵相衬托的演唱氛围,一方面要深入感受声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性和表演的自然性,坚持以词句的本意为基础,以自身的情感为导向,进而实现“形”与“神”的结合,完成形神兼备的表演过程;另一方面要对词句所描绘的场景和词人表达的思想做到细心观察和准确认知,在表演中加强演唱氛围的烘托,发挥《青玉案·元夕》中的声乐演唱特点,进而使词曲旋律与表演技巧自然融合,以提升自身情感投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终在表演中实现形神合一的音乐境界。[3]

(四)把握气息变化

《青玉案·元夕》作为一首古诗词歌曲,对气息变化的要求比一般的声乐表演更高,这也是在演唱方面展现“神”的根本。表演者在演唱时要着重注意吸气和呼气技巧,确保在演唱过程中能够通过肌肉动作实现声音的高低起伏变化,凸显出动态性,提高气息的自由控制度,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表演效果。控制气息时要注意呼气动作要沉静,保持头部端正,脖子伸直,肩颈部肌肉放松,声带自由振动。另外,还要依据《青玉案·元夕》歌词中的不同旋律和节奏变化,适时进行气息变换。例如最后表现词人在热闹的景象中寻寻觅觅,而寻找的人却在灯火零落之处,此时的呼吸技巧要更加放松,使演唱的声色既有平淡,又有怅惘,在表达细腻情感的同时,又克制情绪的激烈,保持内心的平静。[4]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整体声乐表演更加真实、明快,使形与神的结合在歌曲表演中保持稳定。通过呼吸的变化,能够强化演唱的情感色彩,提升音色与词句的适配度,使听众真正感受到歌曲所传达出的真挚情感,并借此沉浸在表演氛围中。在气息控制方面,呼气技巧还包括强化收音的作用,能够帮助演唱者深入地切合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特点进行演唱,加强气息的稳定性,提高声音的悠远、绵长效果,营造出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此外,还要加强咬字吐字的清晰程度,避免由于气息僵硬导致的憋气、换气不良问题出现,从而让演唱更加沉稳,形成一气呵成的连贯状态,体现出词曲的悠远意境。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防止出现情感与演唱表达相割裂的情形发生,加强对气息的把握,通过吸气与呼气的良好配合,达到声音的收放自如,更好地展现出词的动人韵味。

(五)注意咬字训练

歌词是开展声乐表演的基本载体,清晰的吐字发音能够准确表现歌词含义,更好地契合词曲中的旋律,使歌词和曲调相互协调,增强表演效果,进而达到形神兼具的演唱境界。为了使古诗词的歌曲演唱能够达到字正腔圆的标准,演唱者要加强对歌词首尾以及中间部分的咬字训练。

首先,对于字头来说,要注意咬字的自然和力度的恰当与否,确保咬字能够准确快速,防止因过度紧张或过度松弛出现发音处理不当的现象。要做到嘴唇不随意变动,准确达到字音所在的高度,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微笑。在《青玉案·元夕》词的开头,要对“树”的咬字进行着重研究,对辅音要着重训练,强化舌尖上翘训练,通过口腔中形成的狭窄缝隙进行摩擦发音,自然地带动声带进行振动,保持音律的美感,实现对歌曲演唱细节的细腻处理。[5]

其次,在字腹的咬合方面,要强化母音和韵母部分的发音开合幅度,确保字腹的发音能够实现合理地延长,增加发音的清晰度和流畅性,提升其与旋律的匹配程度。比如《青玉案·元夕》中,演唱“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一句时,“众”字就要快速吐出“zh”音,再过渡到“o”音,实现声音的整体发音和快速延长。演唱者要对发音的延长加强日常训练,把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吐字方法。

最后,在字尾部分,要加强韵尾的复合韵母演唱,《青玉案·元夕》中,“笑语盈盈暗香去”中的“香”字要以直喉收尾,加强两侧收音能力,做到声音的及时归纳,防止声音泄漏导致的表现力不足。确保口腔能够在保持关闭的状态下达到气息的自然流动,实现后鼻韵尾的正确发音,展现出诗词独特的音律美感和情感意味,以促使表演者在演唱时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六)注重形体状态

声乐表演艺术中舞台形象的展现也极为重要,而表演者的形体状态是舞台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形”与“神”的表现基础。不同的歌曲需要搭配不同的舞台形象,来表现歌曲特点,呈现歌曲情节的起承转合。在《青玉案·元夕》演唱过程中,表演者要注重利用恰当的形体状态进行舞台表演,从而充实表演作品的内容,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增加声乐表演的新鲜感和艺术性。表演者要通过加强形体动作展示优美的形体状態,对词句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无声的展示。另外,还要通过解构词句中更深的含义,结合词人自身的处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出其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情感,从而在表演中展示出词、曲隐含的韵味,通过形体动作的配合,增强声乐表演艺术的感染力,使观众能够产生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6]

五、结语

声乐表演艺术要兼顾歌唱和表演两个方面,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表演层次,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观众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要梳理声乐作品的内容,了解情节发展脉络,预先建构出声乐表演艺术框架,注意强化演唱技巧,注重形体状态,主动进行咬字训练,从而让观众感受到表演中的情感之美和声乐之美,在体会歌词韵律的同时,能够全方位感受声乐表演带来的直击心灵的震撼。

参考文献:

[1]王治国.声情并茂 神形兼备——试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处理[J].艺海,2007(03):50.

[2]陈金玲.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神兼备[J].艺术教育,2016(03):251.

[3]邢丽君.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与“神”[D].河南大学,2016.

[4]李萌.入韵传情 声形并茂——声乐表演艺术中情、声、形的探讨[J].当代音乐,2018(10):109-111.

[5]张琴.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平衡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9.

[6]王冶.具身性理论视角下声乐表演艺术的知与行[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作者简介:郑萍,女,本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高,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青玉案形神表演艺术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意象、形神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