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与分析

2023-07-15 09:32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2期
关键词:坏账周转率账款

徐 鹏 祝 兵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较难满足我国长期发展的需求[1],环境恶化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探索新型工业发展模式,而开发新能源显得十分必要。只有拥有足够的新能源材料,才能可持续地开发新能源。基于此,本文选择X 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X 公司是一家研发新能源材料的大型民营集团企业,其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 年EV Sales 调查的数据显示: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总量为221 万辆,同比增长了10%[2],较往年大幅降低,这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未必如想象中大[3];第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生产和销售的比例相对较低,仍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充电时间、续航能力,政策扶持力度的变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客户的消费认可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产生波动。这既影响对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有需求的厂家的运营,也影响X 公司的经营业绩。

二、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一)财务视角下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1.营业收入增长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创造营业收入的能力不断下降,对持续经营有不利影响。如图1 所示,X 公司2019 年的营业收入是132 779 万元,历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营业收入在2022 年升至628 449 万元,但营业收入增长率在2020—2022 年持续下降,从2020 年的112.24%下降至2022 年的37.76%。

图1 X 公司2020—2022 年收入规模趋势

2.经营资产质量指标分析

用于偿还财务费用、流动负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短期流动性欠佳,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不利影响。如表1 所示,2019—2021 年X 公司的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均为负值,虽然2020—2021 年保持上升趋势,但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均为较小的值,且除2022 年外,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均小于零。

表1 X 公司2019—2022 年短期流动性趋势

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流动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对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如表2 所示,从2019 年到2022 年,X 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24 次、3.48 次、3.29 次和4.27 次,相对来说,2022 年较2019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升,但2020—2022 年持续下降,从2020 年的1.62 次下降到2022 年的1.25 次。这表明X 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有所改善,但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会给X 公司日常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导致其管理效率降低。

表2 X 公司2019—2022 年运营效率

对于计提坏账准备,A 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如图2 所示,A 公司坏账准备的金额在逐年上升,公司的坏账计提比例也处于较高水平,此现象表明A 公司要注重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就会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长时间短缺,必然使企业经营活动捉襟见肘,甚至难以为继。因此,提高款项的回收效率才是稳定企业资金流的关键所在。

资产周转率逐年降低,企业的资产营运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表3 所示,2019—2022 年,X 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到2022 年,库存周转率扭转了前几年的下降趋势,X 公司可能存在通过减缓生产来减少库存积压的问题。X 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说明产品销售情况不乐观,加剧了空置资产和无法有效使用资产的情况。

表3 X 公司2019—2022 年运营效率趋势

3.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有小幅上升,但是比率较小,甚至在2019—2021 年均小于零,给企业的营运效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加了企业持续经营风险。由表4 可以看出,X 公司的现金负债总额比与现金流动负债比处于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在2019—2021 年均为负值;企业流动比率有所上升,对今后的偿债能力有利;资产负债率总体处于下降状态,从2019年的69.90%下降到2022 年的26.18%,下降幅度高达43.72%。这表明X 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持续改善。

表4 X 公司2019—2022 年偿债能力指标分析结果

4.持续融资能力指标分析

如图3 所示,X 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在2020—2022 年波动较大,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2020 年X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上升,但2021—2022 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X 公司盈利能力有所衰退。可见,X 公司的总体回报率表现不稳定,管理效率降低,弱化了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图3 X 公司2019—2022 年ROA、ROE 指标趋势图

(二)非财务视角下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1.产业链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会对X 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同影响。产业链上游存在供应商来源高度集中、原材料资源匮乏等问题,一旦原材料的供应商因外部原因出现企业经营困难、产品停产、交付能力下降等状况,X 公司可能面临无法持续经营的问题。产业链中游主要存在主营产品过于单一、市场存在局限性等问题,X 公司市场占比为第二位,但主营产品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且市场占有率优势不明显,一旦主营产品不再受到市场青睐,将导致市场份额迅速下降,持续经营面临巨大问题。产业链下游主要存在客户集中度过高和锂电池企业补贴滑坡等问题,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产业链下游竞争压力增大,且下游客户集中度过高,一旦下游客户的需求量有所变动,将导致持续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2.政策变化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由于我国现在积极推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X 公司享有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但未来,如果公司某些条件不符合认定条件,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那么X 公司将不能继续享受优惠税率。这也将对X 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X 公司的持续经营面临挑战。

3.研发投入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X 公司的项目开发周期长,研发投入数额大,用大量的短期借款支撑长期的研发、开发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项目,需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以在短期之内偿还本利,这对X 公司的资金管理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若X 公司出现大量坏账,回款能力下降,很可能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不利于公司的持续性发展。X 公司现阶段主要将研发的重心放在前躯体上,而前驱体的销售利润占X 公司总销售利润的比率较低,市场对前驱体的态度也不好,导致公司前驱体的销售存在严重问题。

三、提升持续经营能力的建议

(一)减慢扩张速度,增加存货销量,降低生产量

X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给公司持续经营带来了潜在风险。一旦筹资出现问题,X 公司可能会面临破产。另外,近几年公司的扩张速度过快,存货销售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前驱体销售量占生产量的比例在2022 年仍低于50%,前驱体库存长期积压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动性变差。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适当减慢扩张速度,合理把握市场容量与业务扩张之间的关系,在扩张前认真筹划,使用大数据研究和其他方式进行选择性扩张;二是通过提高自身销售能力来增加销量,同时积极寻找潜在客户并进入新市场,留住现有客户,筹集更多资金充实现金流,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三是降低的生产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库存,生产前车间的半成品能满足后车间加工的需要和库存变动的需要即可,使生产协调而均衡地进行,达到生产和需求平衡。

(二)提高谨慎性,合理预估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受到行业特征的影响,X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如不能及时收回,将产生坏账,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X 公司计提坏账比例在同行业中偏低。为此,一是应该建立健全销售合同责任机制,以下游客户的企业经营情况为赊销依据,同时设置赊销审批职能权限,严格规范赊销业务的具体环节,形成流畅规范的赊销程序,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4];二是根据合作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应收款的时间、数额,采用科学合理的催款措施;三是基于谨慎性原则,科学提高坏账计提的比例,为坏账发生提供一定的空间,从而减少坏账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三)优化产业链,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存在供应商来源集中、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产业链的中游存在主营产品过于单一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争取走在行业前端,在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交易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降低集中度过高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二是继续加强产品研发或是开发销售其他新产品,让公司有更多的自主创新产品可以销售,从而增强公司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5],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四)研发投入重新分配

研发投入较大,主要研发投入产品市场反应不好,回报甚微。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重新分配研发投入资金,转移研发重心,以避免高投入得不到回报,影响持续经营能力;二是在其前驱体的研发和产能分配上应该更加重视并加强研发团队的管理,以保证生产的重要环节可以依靠自身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持续性。

猜你喜欢
坏账周转率账款
Q集团营运能力分析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试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扒一扒 P2P坏账率五大猫腻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