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根,神秘的宝墩

2023-07-21 09:36何莉丽
红领巾·萌芽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邑县成都平原史前

何莉丽

亲爱的小“红粉”,你有没有想过,聪明的人类是什么时候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开始生产、生活的呢?这个答案呀,得追溯到足足4500年前!

当时,有一群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先民,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从川西北高原翻越龙门山脉,沿着岷江河谷向广袤的成都平原行进。

他们为什么要去成都平原呢?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到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嘿哟,嘿哟!先民们到达成都平原后,开疆拓土,营建家园,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在先民们的辛勤建设下,距今4500年至3700年期间,一座座气势宏伟的古城像雨后春笋一般,相继出现在成都平原上。按照这些古城建造的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

①宝墩古城(成都市新津区)、②高山古城(成都市大邑县)、③紫竹古城(崇州市)、④盐店古城(成都市大邑县)、⑤芒城古城(都江堰市)、⑥双河古城(崇州市)、⑦郫县古城(成都市郫都区)、⑧鱼凫古城(成都市温江区)。

这八座古城就像是八颗闪亮耀眼的星星一样,散布在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点亮了成都平原文明的曙光。在这八座史前古城中,位于新津的宝墩古城建城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遗存也最为丰富。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如果有机会穿越到曾经的宝墩古城,你会看到这是一座超级大古城。它的总面积约27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3.8倍。

古城由内外两重高大巍峨的城墙围合而成。如果你站在城墙下抬头仰望,像是望着三层高的小楼 ;如果你行踏在城墙顶端,会发现路面有20多米宽,相当于今天的六车道。如果哪天发洪水了,这堵城墙还能成为临时避难所。

为了防御野兽、排泄洪水,人们在城墙外挖筑了20多米宽的壕沟。

城墙之内的区域,被古河道和洼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台地,人们就在这些台地之上生活劳作。如果把每个居住区看成一个村落,外城约有12个村落,内城有7个村落。

村落里最常见的是木骨泥墙式的房屋,这是普通人的家。

如果你看到了干栏式建筑,那估计是用于集中储存粮食或物品的仓库。

走进内城的中心区,你的眼前会赫然出现三组大型建筑,它们一字排开,中间的建筑像一个品字形,排头的建筑面积最大,最后一座建筑面积最小。考古学家猜测,这些建筑应该是当时的人们举行重要活动的大型礼仪性场所,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大礼堂。

宝墩古城不仅是成都平原面积最大的史前古城,也是长江上游地区面积最大的史前古城。考古学家将整个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统称为“宝墩文化”。

放眼整个中国,宝墩古城和石峁古城(陕西省神木市)、良渚古城(浙江省杭州市)、陶寺古城(山西省臨汾市)一起位列“中国四大史前古城”。

从高山到平原,从迁徙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从简单社会到文明社会,宝墩文化是古蜀文明的基石,它开创了天府之国农耕文明,也是天府文化的根脉所在哦!

猜你喜欢
大邑县成都平原史前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大邑县: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邑县:推动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延伸到基层
大邑县人社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大邑县召开长期照护保险创新工作推进会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史前人,都画啥?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