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员工”助力卫生健康统计智能化运营

2023-07-21 10:06田鸣常淑丽张娜廖万里傅良华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流程我院机器人

田鸣 常淑丽 张娜 廖万里 傅良华

摘要: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引入医疗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可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工统计耗时费力、易出错和上报及时性的问题,提升医院统计工作水平和业务数据上报能力。通过对基于RPA技术的数字员工系统的设计开发,探索医疗数据自动化统计上报平台的建设方法。基于RPA技术开发的数字员工系统,实现了医院所需统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整理、加工和上报。新型的数据自动化统计上报模式,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实现了医院统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主题词:RPA;数字员工系统;数字化转型

引言

如今,医疗行业正在经历巨变,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病患需求,都在快速变化。其中,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提高医疗卫生健康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的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疗系统之间存在的大量信息“孤岛”,标准不统一、格式不一致,以及数据库开发语言不同,造成了数据口径随意、统计延迟等问题,也直接导致了统计工作的巨大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得不面对数据的生成、校验、处理等大量工作需求。因此,推进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实现医疗数据的自动化统计、加工和上报,成为医院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初步实践,从基层医疗卫生统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入手,提出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方案。

1. 需求分析

1.1 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现状

以我院统计工作为例,统计科办公人员2名,同时负责两个院区的日常数据统计和分析上报工作。截至2022年,院外上报数据平台有北京市卫生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平台、北京市统计局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月报上报管理系统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监测平台,共涉及16套总报表和70余张子表,单独统计三套日报表工作量方面,平均每套报表需要花费约50分钟来完成。

从这冰山一角就可以看出基层统计工作的巨大负荷,工作人员在处理医院各类日常统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要向管理部门上报大量的卫生健康统计数据,每天要从医院的各个业务系统中获取、加工和汇总数据,以完成不同平台、不同时间段要求的数据上报,及时性无法保障,且手工填报易出错,急需专业的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周期性、规则性的重复劳动。

1.2 RPA技术使用现状

RPA技术是2017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解决方案,通过软件技术来模拟人工操作业务软件的流程、步骤和控制逻辑,实现复杂、烦琐工作的重复回放。将日常工作中耗时、枯燥的数据采集、录入、翻译等任务交给“软件机器人”,它们可以比人类更快、无差错、7×24小时地执行,从而让员工将精力集中于创造性的高价值工作上。RPA还可以和各项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数字员工”,全面接管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翻译工作。如今,“RPA+AI”软件机器人已逐步应用到金融、电力、制造、电信、零售、政府等众多领域。

1.3 业务需求与意义

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人员把日常精力主要放在业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和上报上,疫情防控期间还要及时跟进和采集呼吸系统疾病(发热门诊)的动态,消耗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而日常统计工作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周期性、规则性,RPA技术恰恰切中肯綮。通过引入RPA技术,可以做到对医院系统非侵入、无接口、不改造的前提下,实现各种数据统计与上报自动化需求的快速落地,不仅可以规避不同软件厂商的“接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和上报质量,还可以使员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创造性的专题分析工作上。

2. 架构规划设计

2.1 架构设计

我院数据自动化统计上报平台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整套系统核心分为三大部分:(1)机器人管理,通过数字员工系统的核心工作台,对整体项目执行情况提供按主题的大屏展示和切换查看,实时展示各任务模块的执行情况,并对所有部署的终端机器人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2)调度管理,用于对系统脚本、执行参数、流程设置、连续性和权限进行管理;(3)环境、系统与日志管理,用于后台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對平台运行情况、各任务模块的执行情况和用户的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便于问题追溯。

2.2 安全部署

我院数据自动化统计上报平台采用了虚拟化集群的高可用架构形式部署,其中应用服务器3台,设置为多活集群结构;数据库服务器2台,设置为mysql主从模式热备;各网络节点及安全区域边界部署有安全防护设备,并设置相应安全策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如图2所示。

机器人应用程序分别部署在内、外网终端区。内网终端机器人主要完成对各业务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完成基础源数据的提取、汇总与加工;经过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网闸的数据摆渡方式,传输至外网隔离区的RPA前置机,由前置机上的服务程序将数据转发至外网终端区,最后通过外网终端机器人完成网站登录与数据填报操作。

3. 功能构件

数据自动化统计上报平台核心引擎采用高效C++语言开发,系统遵循绿色软件理念,无须安装,部署简单,搭配AI中台系统,赋予机器人接管更多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平台运行架构由客户端、服务器端及控制端构成,系统工作机制如下:(1)系统采用流程图+脚本块来完成日常作业逻辑,并且脚本块可以在不同的客户端上执行;(2)相关设计成果以批作业模板的方式保存在服务器集群中;(3)分散在各客户端的机器人程序将定期向服务器上报心跳信息,询问是否有任务处置;(4)在达到执行条件后服务器将对应脚本块下发至对应客户端处,由机器人解析执行,机器人每执行一步都将向服务器汇报进度;(5)批作业管理员通过控制端程序访问服务器端程序,根据服务器端的授权管理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批作业,以及实时查看流程执行进度、远程桌面和出错信息。

4. 应用效果

4.1 效益方面

采用RPA技术开发的“数字员工”自动化统计上报平台在我院统计科应用落地后,实现了九成以上日常统计上报工作的自动化执行,如表1所示。

应用“数字员工”后,系统每日到时自动启动,无须人工干预,工作流程全自动化,从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到完成平台上报全流程,平均每项任务用时仅约为人工上报的六分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统计耗时费力、易出错和上报及时性的问题。

4.2 业务、技术、管理的方面

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对比传统的后台开发和接口对接模式,我们深切感受到RPA短平快的交付效果可以大幅提升各层级协作、管理效率,并提高洞察能力。

相对业务而言,RPA可以将传统的业务过程具体化、执行耗时和人力成本量化,可以为决策者优化业务架构、为策略者优化流程路径、为执行者优化流程执行奠定基础。

相对管理而言,RPA可以打通各业务系统的孤岛,将业务态势、绩效指标实时展示,大幅提高管理督查、纠正和指引的效率。

相对技术而言,RPA可以将业务部门的需求无风险、低成本快速变现,并且每个流程任务都可以折算出节省的工时,为投资回报率提供量化评估依据,且相關需求实现过程也可以大幅减少对技术骨干的依赖,甚至可以交由业务人员来自行开发,从而让需求调整更加迅速,需求实现更加精准。

5.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流程设计上,我们遇到了非系统生产类源数据的提取问题。由于部分上报数据非系统直接生成,这类数据以往是由各科室手工统计,以电话口述或OA协同方式转发到统计科,由统计人员汇总加工后再统一上报,导致这部分源数据的提取成为自动化流程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员工系统开发了一套院内数据填报平台,由源数据生产科室直接登录平台填报,填写完毕提交至该科室负责人,由其审核后完成科室级上报,后续流程由数字员工系统自动完成数据的汇总、加工与上传。通过数据填报平台的应用,解决了非系统生产类源数据的提取和留痕追溯问题。

6. 未来扩展功能

RPA技术在我院的应用处于起步期,在降低重复劳动、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未来我院计划将该项技术应用到人事、财务、科教等更多的部门和更广泛的领域,如院内合同管理,通过RPA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量合同关键字进行批量提取,根据各合同有效期、收付款计划等关键时间节点信息,系统自动进行事前计划提醒,降低延误风险,形成合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1]。

结语

近年来,智慧医疗在卫生健康管理场景的供给和需求侧都发挥了显著作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备、设施和解决方案正在与医疗场景加速融合。RPA作为当下最热门的信息技术之一,随着应用的逐步深入,以及与传统开发技术的融合互补,还将在系统整合、自动化运维、信息安全管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相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医疗卫生行业将会迎来数字化变革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谷今一,计虹.基于HRP系统的线上合同审签管理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5):632-636.

[2]穆广峰.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4):112-113.

作者简介:田鸣,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医院信息化。

基金项目:2022年度北京市通州区科技计划项目——AI数字员工助力卫生健康统计智能化运营(编号:KJ2022CX070)。

猜你喜欢
流程我院机器人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