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困境与策略

2023-07-21 10:06于倩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困境数字化策略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迎来新的机遇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多渠道、多维度的学习途径,但在其设计、开发与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困境,如缺乏统一建设标准、注重知识的呈现与堆砌、网络资源繁杂、学习者缺乏数字素养等。为此,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主体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权威、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把握学习资源设计原则,加强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服务,大力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以此助推我国网络学习资源的蓬勃发展,为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困境;策略

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强调在线教育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2]提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3]对建设数字中国进行系列部署,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贯彻“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建设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网络学习资源的概述

网络学习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关乎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网络学习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学习资源是指网络中任何可以用来帮助和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事物,主要包括相关网络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两个方面。狭义的网络学习资源仅指互联网环境中的信息资源。本文所指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指的是狭义上的网络学习资源,即与各学科相关的各类网络知识或信息。受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网络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教师和学习者在实际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仍局限于以教材为主的基础知识,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不显著。因此,本文就如何打造符合数字化转型升级与现实需求的优质高效的网络学习资源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创新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2. 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困境

2.1 缺乏统一建设标准,免费且优质的学习资源短缺

当前数字化网络资源建设仍存在重复开发、分配不均、特色不明等现象,权威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由于互联网信息发布的自由性与随意性,任何人都可以将任何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与他人共享。在互联网环境中,相关部门缺少对网络资源建设的统一的质量控制、管理机制、资源分级机制和分类标准,使得网络信息冗杂、混乱,网络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目前,除中国大学MOOC、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地市教育云平台以及中小学校所建设的校本网络课程是国家权威学习平台且供学习者免费使用外,其余网络课程资源的权威性仍需学习者自行考量。此外,在部分企业或个人建设的网络学习平台中,大多数较为优质的学习资源均为收费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发展。

2.2 注重知识的呈现与堆砌,忽视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快速发展产生了新环境与新形势,致使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教学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应更加侧重于学习能力及学习者高阶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但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只求数量而不讲质量、 只求完整而不讲特色的情况,资源库成了学科教案、试题等素材的简单堆积区[4] 。此外,大多数网络课程依然停留在应试层面,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学习资源的组织编排中往往采取线性与单调的方式呈现大量的理论知识,表达方式呆板,表达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电子课本在资源呈现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已有活动设计较随意、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关联性不强;学习活动种类单一、数量少等[5]。

2.3 网络资源繁杂,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不足

当前互联网环境高度发达,大量学习资源被实时共享在网络上,导致部分较为优质的资源被淹没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校外脱离教师的干预与指导的情境下,学习者独立面对海量学习资源时往往缺乏对资源的有效筛选与甄别能力,因而无法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以丰富多样的数字教材为例,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以集体环境的统一步调学习为主的问题,很难按需生成个性化教材,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方面仍有待提高[6] 。因此,網络学习资源建设的育人目标应由原来的整齐划一转变为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4 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较为表面,缺乏数字素养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数字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且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就网络学习资源应用而言,部分学习者体现出因缺乏数字素养进而导致网络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课外学习拓展中,部分学习者仍然依赖课本及教材,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往往局限于对习题答案或课后作业的查找。除了将网络学习资源当作辅助完成作业的工具外,不会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在网络学习资源中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检索信息时,学习者大多仅从百度或其他浏览器进行搜索,而忽视了对微信公众号、知乎、bilibili、小红书等平台的探索与应用。此外,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部分学习者主要依靠浏览量和点赞数来查找需要的资料,而忽视了对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的判断,对网络信息缺乏批判性思维。

3. 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策略

3.1 统一建设标准,打造权威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在课堂以外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补充手段和学习形式。因此,打造权威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应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方向。首先,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在线教育的重视程度,着力开发与打造符合各年龄阶段学习者认知及心理特点、有效补充课内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新颖有趣、贴近生活的免费高质量在线教育资源。其次,相关平台要建立内容审核和筛选制度,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来源、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核与全面监管,要充分保证资源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必要时可邀请领域内的权威专家进行指导与考察。最后,相关网络平台负责人应做好统筹规划,制定统一、专业的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平台的专业优势,对各平台与各学科的网络资源进行重新优化、整合与分组,促进资源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发展。

3.2 精准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

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认知特点、学习方式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呈现相关学习资源。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方向,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创造性要求。因此,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要牢牢把握新课标的宗旨和要求,充分体现“未来教育观”“核心素养观”“理解性教学观”“跨学科学习观”“表现性评价观”等建设原则[7]。

在把握底层设计原则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及交互层面的设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网络学习资源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呈现知识点,而是由传统课堂的灌输者转变为新时代的引导者,担当起注重启发、辅助学习者自主知识建构和认知发展的重要角色,增强学习者网络学习的参与感、愉悦感与成就感。要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页面设计,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风格与操作界面,设计多样化、深层次的教学互动方式,精心设计资源内容结构,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发具有人际交流特点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

3.3 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助力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

大数据是人类提升对整个世界洞察力的核心手段,用数据去认知世界、描述世界、洞察世界与改造世界是时代发展趋势[8]。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数据的教学与管理所占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特别是人的行为数据。对数据的分析应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数据验证遗失的规律;二是通过数据的深入挖掘发现迄今为止人类还未知的规律,从而产生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学过程的“教”与“学”迎来了升级与变革,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教育形态成为可能。其中,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个性化在线学习资源推荐泛指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提取出每位学习者的特征与偏好,量身推荐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在线学习资源。

董永峰[9]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如基于不同推荐目标的学习资源推荐算法、基于学习者和学习资源本体的推荐算法,但在全面准确了解新注册用户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征、捕捉学习者学习偏好的动态转变并进行实时调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如何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有效利用大数据为学习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服务仍需深入研究。

3.4 提升数字素养,增强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

具备数字素养的学习者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和前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数字化设备与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授课,学会用信息工具记录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适应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促进数字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学科建设上,要大力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数字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科技)课程的有效建设,因而信息技术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与实践中树立数字化学习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长也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的数字素养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只会进行机械学习与记忆的孩子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因此,家长不能像以往一样一味地阻止孩子接触各种电子设备,而是要鼓励孩子主动进行网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外知识,丰富自身学识,从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对处于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具有关键性作用与重要现实意义。国家、学校、专家学者、教师及家长应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牢牢把握网络学习资源的研发意义,明确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困境,优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路径,确保网络学习资源真正发挥功能与效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发〔2019〕11号)[A/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909/t20190930_401825.html.

[2]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基司函〔2022〕3号)[A/OL].http://www.moe.gov.cn/s78/A06/tongzhi/202202/t20220209_598277.html.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4]王东,孙海霞.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些思考[J].才智,2009,(20):111.

[5]刘妍,孙众.小学英语电子课本中的学习活动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1-106.

[6]吴超,陈凡,石婷.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用英语“Hotel Selection and Reservation”教学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62-6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8]沈阳,余梦珑.元宇宙与大数据:时空智能中的数据洞察与价值连接[J].大数据,2023,9(1):103-110.

[9]董永峰,王雅琮,董瑶,等.在线学习资源推荐综述[J/OL].计算机应用:1-10[2023-02-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307.tp.20221107.1453.004.html.

作者简介:于倩,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项目基金:2022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眼动实验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对认知加工的影响研究(编号:YCSW2022130)。

猜你喜欢
困境数字化策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困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