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红色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2023-07-21 09:18马天保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中小学新时代

马天保

【摘 要】新时代中小学红色教育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为内容,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具有时代性、整体性、协同性、实践性四大特点。文章论述了新时代中小学红色教育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协同方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中小学 红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6-08-03

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红色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中小学红色教育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为内容,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时代性,红色教育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发展阶段的伟大成就,理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根本原因。二是整体性,红色教育要整体系统地设计和部署,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统整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协同等教育途径。三是协同性,红色教育既要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之间、校内活动实践与校外活动实践之间的关系,也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联动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四是实践性,红色教育要把学校课堂与生活课堂、社会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把奋斗目标、人生抱负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基于新时代红色教育的内涵和特点,笔者认为,中小学红色教育可以在课程、文化、活动、實践、协同方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红色课程体系

明确课程目标。中小学红色教育的课程目标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基础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中小学可以建立各个学段层层递进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应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应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完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展红色教育,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高红色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国家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协调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在保证必修课程学时的基础上,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实现红色文化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渗透。学校可以通过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历史名人、重大事件等地方红色资源和学校红色教育资源,开设蕴含本土文化、本校特色的红色教育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例如开设语文特色课程“鲁迅在广州:是战士也是平常人”“粤剧百年的红色礼赞”,思想政治特色课程“毛泽东11次南下广州”“广州改革开放40年”,历史特色课程“寻迹:广州近代革命史”“周恩来与黄埔军校”,地理特色课程“广州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科学特色课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等。学校要保障各个班级每周一节班会课,每周一节团课或队课,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

丰富课程内容。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中小学红色教育应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国情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的全面融入,形成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课程。

二、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在精神引领上,中小学应充分发挥学校标识的教育功能,例如在校训、校歌的文字中增加对红色教育的解读,在校徽、校旗的图式中赋予红色教育的意义,在校史的讲解中侧重梳理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在年级标识、班级标识中更多地融入红色文化,在级名班名、级训班训、级歌班歌、级徽班徽、级旗班旗、级服班服等方面体现红色教育特色,建设红色教育特色年级、红色教育示范班级,凸显学校的红色教育理念。在环境改造上,中小学应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标志性景观和红色教育成长空间,如建设红色书院、红色图书角,添置反映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建设“红色长廊”“红色阶梯”,利用橱窗、展板、横幅、显示屏等打造红色墙壁文化、红色地面文化;建设共青团学习室、少先队活动室,创办校园报刊,专门开设红色教育专版专栏,为学生红色文学阅读与写作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建设红色网络空间。中小学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校园论坛、校园信箱、校园博客、校园QQ群等平台,善用图文、音频、短视频、微电影等媒体资源,通过开设网络专题专栏、网络话题讨论等,多维度、立体化、有节奏地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例如开设“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青春宣言漂流瓶”“榜样风貌随手拍”等主题网络活动,举办“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题网络话题活动要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形式和载体,感染、引领学生。红色网络空间的建设应以体验式、交互式的活动和服务为载体,以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体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的兴趣,通过学习素材共享、工作资源共享、生活经验共享的方式达到体验共享、情感共享、价值共享的教育目的。注重活动体验性、生活服务性,才能打造具有思想引领性、文化传承性的网络红色文化学习空间。

三、豐富红色活动形式

整体安排时间。中小学红色教育活动应以全年为单位整体安排,确定重要节日纪念日、仪式教育、校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例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的文化活动。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中国航天日等主题日,均可设计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入学典礼、入队仪式、入团仪式、毕业典礼、成人礼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中,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校园节会中,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也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

系统规划主题。红色教育主题的规划和确定应结合全年活动安排,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盖的伟大精神纳入其中。例如将“传承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活动主题。在国庆节,可以通过学习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梳理国家发展历程。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宣讲红岩精神、太行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在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学习伟大抗战精神。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宣讲塞罕坝精神。在劳动节、青年节、成人礼宣讲南泥湾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劳模精神、特区精神。在中国航天日、科技节宣讲“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在体育节宣讲女排精神。在入队仪式、入团仪式上宣讲长征精神、张思德精神。

全面设计形式。通过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平台,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如聆听红色歌曲、宣讲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撰写红色文章、观看红色电影、录制红色视频、参观红色景点、演绎红色剧作、践行红色承诺等。

四、拓展红色实践途径

红色实践途径多元化,从实践空间上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类型。红色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充分考虑红色课程的构建和红色活动的设计,这充分体现了红色教育的协同性。中小学开展校内红色实践,可以通过军训的形式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例如组织开展防护技能训练、军训会操汇报表演等,组织开设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等军事理论课,融入体验式教学、模拟化训练和互动性活动,融入爱党、爱国、爱军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劳动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成立志愿服务驿站、劳动实践驿站,组织环境清洁、图书整理、垃圾分类、禁毒宣讲、消防宣传、秩序管理等多种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文明班级、文明校园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小学开展校外红色实践,要充分规划和利用好节假日,可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访学旅行,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首先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研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式的“访学”深化对文化问题的认识,最后通过“践学”反馈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以“研学”“访学”“践学”保证实践效果。例如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引导学生关注百年青年运动史,先利用课内外资源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再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参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的相关陈列,从历史召唤、潮起东园、青运新篇、牢记使命四个方面掌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百年运动史。校外实践地点可以选择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选择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可以选择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开展法治教育,可以选择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可以选择科技馆、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普教育,也可以选择军事博物馆开展国防教育。

五、完善红色协同机制

红色教育实施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学校,也在其与家庭和社会多领域的合作联动,这也是红色教育协同性的另一体现。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长会、家访等家校沟通渠道,把红色教育主题内容贯穿其中。例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良好家风”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可以包括“颂歌献给党”家庭同唱一首歌接力赛活动、“礼赞新时代”红色故事讲解活动、“共读红色经典,同抒赤子情怀”亲子阅读活动、“好家教好家风”家书征文活动、“百部经典影片,千条精彩视频”观影短视频征集活动等。中小学可以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发挥优秀典型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讲述家庭好故事,传播家教好理念,弘扬时代好家风,不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另一方面,学校要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主动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校研学实践基地,实施红色教育校馆共建。同时,中小学应主动联系当地宣传、公安、司法、文化、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家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借助社会资源,邀请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专家学者、劳动模范、青年榜样等,为学生开讲座,让学生通过与榜样模范,争做未来好榜样。

新时代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旨在引导中小学生通过汲取道德滋养、感受道德风范、提升道德修为,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进而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中小学以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协同来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使红色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探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蕴含民族特性、富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教育实施新路径。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中小学新时代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