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2023-07-22 16:01刘慧刘伟
地理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高中地理

刘慧 刘伟

摘 要:从地理核心素养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地理课程知识涉及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进而明确地理研学可以促进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养。在挖掘杨浦滨江研学资源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实践力、绿色发展理念等角度制定研学目标,并设置逐层深化的问题链促进研学的深度开展,达到内化绿色发展理念和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7-0068-04

地理学中闪耀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1],在实践性很强的高中地理研学中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计相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并深刻感受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的必要性

1.时代赋予地理学科的特殊任务

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各国日益重视环境问题,愈发强调绿色发展 [2]。发展绿色经济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绿色经济围绕节能减排,包括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通过创新方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过程的学科关注不同尺度区域的结构、特征与发展。高中生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而且他们对国家和所在城市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应鼓励其运用所学为国家或城市的绿色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地理研学活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课堂学习与研学探究深度融合,获得对自然和社会的真实体验,启发高中生进一步发现和分析问题,并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4]。所以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活动对于引导高中生认识绿色发展、走进绿色发展以及未来践行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5]。地理学科是一门包含资源、环境、人口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学科[6],所以通过地理研学活动,一方面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立体化,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真正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应用知识挑战复杂问题情境和与同伴合作有助于丰富社會阅历并提升社会参与能力[7]。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计与实施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获得真实情境体验的同时将知识融会贯通,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绿色发展理念融合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的可行性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体现了地理学独特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人地协调观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有利于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人地关系出现矛盾时可以正确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这与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不同尺度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阶段,所以不同尺度的区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路径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掌握认识区域的方法,并从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与评价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这与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密切相关。作为高中生若想深入认识、理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还需要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或者实施相关活动方案,最后尝试着发现与分析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这与地理实践力素养密切相关。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的拓展)和选修课程(个性化需求)三个模块。其中必修一与选择性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人地关系的分析尤其是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对区域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分析,充分认识与了解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认识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必修二与选择性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主,特别是选择性必修二在必修二的基础上就区域的发展围绕人地协调观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密切相关(表1)。选择性必修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坚持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三、绿色发展理念下上海市杨浦滨江研学活动设计

1.挖掘研学活动资源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沿岸金融贸易业、近代工业等逐步兴起与发展,带动了上海的发展。杨浦滨江地处黄浦江岸线东端,即上海滨水“东大门”,是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滨江岸线,也成为上海开埠后兴办实业的首选之地[8]。二十世纪上半叶逐渐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曾拥有诸多中国乃至远东“第一”的称号,如拥有最多船坞的修船厂、中国最早的机械造纸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等。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杨浦滨江产业的发展陷入污染环境和水资源以及成本提高等困境,逐渐成为“锈带”[9]。 “锈带”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十多年的主动转型与跨前布局,如今这里已实现华丽转型。

杨浦滨江保留的工业遗存及部分工业遗存的“重生”反映了上海寻求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以杨浦滨江作为研学点,设计研学活动,将一些工业遗存作为研学资源(表2),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认识绿色发展、走进绿色发展和践行绿色发展。

2.确定研学活动目标

在深度挖掘研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从地理知识目标、实践力目标、中国学生发展素养目标的三个维度制定本次研学目标(表3)。

3.设计研学活动内容

为实现研学目标,促进深度学习,研学活动问题链之間层层递进。如表4所示,工业锈带是“功”还是“过”、生活秀带是如何炼成的、杨浦滨江的变形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这三个问题之间以及三个问题的子问题之间逐层深化,引领学生探究杨浦滨江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以及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无痕渗透。

4.制定研学实施方案

如表5所示,为保障研学活动有序、顺利开展,从行前准备、行中考察、到展示与评价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研学实施方案。

评价是研学的重要环节,本研学采取研学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表6),涵盖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以期发挥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研学的主动性,提升研学的研究深度。

四、结语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杨浦滨江区域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都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研究研学资源、目标制定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地理研学活动能够实现杨浦滨江研学的育人价值。

在研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杨浦滨江变形记”的研究报告为成果导向,提升学生思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师生在毛麻厂仓、瑞镕船厂旧址、英商怡和纱厂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杨树浦自来水厂等工业遗址的研学过程中感受到上海滨江工业辉煌的历史成就。在雨水花园、绿之丘、远东最大制皂厂原址、国棉十七厂厂房等城市更新实践的研学中理解人地协调观,感受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研学报告中反馈出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小组辩论的过程对产业发展与上海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关系理解更为深刻,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关键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昕雨,罗晓芳,马昕梦,等.“双碳”目标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J].地理教育,2022(12):9-12.

[3] 赵良仕,杜泽楠,潘晓柏,等.“双碳”目标视域下高中地理知识解析与教学策略[J].地理教育,2022(12):17-20,24.

[4] 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4-7.

[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J].基础教育课程,2017(1):39-40.

[6] 林桂珠,谢跟踪.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探索[J].地理教育,2023(2):73-75,78.

[7] 李文翎,温牧玉,何亚琼.分阶布局研学实践,有效提升地理素养——以广州白云山地理研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2(12):61-65.

[8] 吴春花,章明,秦曙,等.杨浦南段滨江的更新贯通之路[J].建筑技艺,2017(11):34-47.

[9] 吴怡然.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锈带”治理研究[J].老区建设,2021(18):54-60.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高中地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安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