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榆协作促发展 共同富裕谱新篇

2023-07-23 10:48陈江伟扬州市对口协作榆林市工作组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榆林市扬州市对口

陈江伟 王 波 黄 征/扬州市对口协作榆林市工作组

2016年底,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战略将两座相距千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扬州和陕西榆林紧紧连在了一起,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唱响了一曲悠扬的扬榆协作曲。2021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用心用情用力把“榆林所需”与“扬州所能”有机结合,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协作等各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实施项目276个,项目金额4.076亿元,县区额外帮扶资金5794万元;精心选派329名“三支”人员到陕西省榆林市开展技术服务与交流;新增引导落地企业77家,实际到位投资27.14亿元。在2021和2022年度陕西省对口协作年度考核中,扬榆协作组分别取得全省第一、第二的好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个人表彰17人次、先进集体表彰6次,1人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

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结对协作模式

扬榆工作组以党建为抓手,通过支部会议学精神、党校课堂学理论、实地观摩受洗礼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与对口协作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持续强化组织保障。扬榆工作组定期组织各县区联络组和“三支”人员代表集中学习,不断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进党的建设与对口协作工作深度融合。扬榆工作组、高邮米脂联络组与省苏陕工作队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接受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两地8个对口县区完成高层互访,对口协作牵头部门充分对接,扬榆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扬州30个乡镇、30个村、22个企业、22个学校、13个医院、8个社会组织与榆林相关单位建立了帮扶结对关系。

拓宽路径,不断优化协作模式。率先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活动。为全面推进携手结对工作,扬榆工作组在全省率先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活动,探索“4+1+N”共建示范村新模式,引导江苏商会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立榆林市江苏商会。扬榆工作组牵头成立榆林市江苏省商会,强化“以商引商”,连续两年聘请30名“招商大使”,引进落地重大投资项目,为扬榆产业协作搭建了更好、更高的平台。持续开展社会帮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对口协作。扬州市江都区驻子州县联络组建立了100万元“重大疾病专项救助基金”,推进重特大疾病特殊困难群众慈善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丰富内容,凝聚协作合力。为适应新阶段扬榆协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扬州市工作组引商引智引技引才并举,推动对口协作内容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聘请“招商大使”引商。加大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力度,聘请“招商大使”,同时积极与嘉兴江苏商会、江苏华飞宇节能科技公司等对接,引进落地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打造“三支平台”引智。扬州市邗江区驻绥德联络组牵头在绥德县成立“邗绥协作名师工作室”,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聚焦“名城保护”引技。生态科技新城邀请扬州市规划编制研究院帮助编制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及响水堡旅游规划,无偿提供规划技术服务。瞄准“精准定制”引才。江苏宝应县针对陕西定边县提出的特殊人才需求,在“三支”人员支援的基础上,从城控集团优选2名同志帮助定边建设县域融资平台。

创新发展思路高效推进产业协作

立足财政帮扶资金不减少、社会帮扶资金广开源,加大统筹整合对口帮扶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榆林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共建示范村集体经济发展。

牵手“飞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吴堡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紧缺,近年来通过苏陕产业协作引进不少企业,但更多的项目却受土地、物流、产业链等因素制约,无法落地。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合作,保障东部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地,扬州仪征市驻榆林吴堡县联络组创新推进实施“飞地”模式,由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为吴堡县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土地和厂房,吴堡负责招商引资,财税收入、经济指标等两地约定分成。目前,总投资3000万元的智慧路灯飞地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特种电缆飞地项目落户榆神工业园“双创”园区,这两个项目投资主体均为江苏企业。

立足传承,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宝应县驻定边县联络组在新乐移民社区建立非遗文化创业中心,利用苏陕协作资金帮助脱贫户学习技艺、传承非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实现社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定边说书小剧场采取“文化馆业务指导+扶贫产业公司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说书进校园、进村组、进社区等系列活动,鼓励说书艺人传承传统剧目,还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宣传、推广、销售定边名特优农产品和剪纸、柳编等非遗艺术品。定边剪纸艺术工厂吸引附近移民工人110余人,其中脱贫户占80%左右,

因地制宜,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仪征市驻吴堡县联络组聚焦高效农业,引进扬州龙头农业企业到吴堡投资,流转李家河村1600亩山地种植吴堡青梨,配套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将李家河村打造成吴堡青梨种植基地。高邮市驻米脂县联络组推动落实镇村帮扶资金110万元、国网陕西电力公司帮扶资金45万元、高邮企业捐款5万元,支持帮助李家站村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改造提升养牛场等设施,培育“富硒牛肉”“富硒羊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李家站村打造成为米脂县富硒功能农业特色村。

拓展助销渠道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前店后厂”,实现农产品全链条联动。为保证农产品新鲜度、减少流通成本,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驻榆林市横山区联络组通过资金和智力支持,推动扬州援陕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在扬州与横山之间建立“前店后厂”模式,在扬州开设了2个陕北横山农产品专卖店,按照“互联网+农产品+旅游+展销会”的理念,帮助形成横山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多方共赢。同时,扬州企业利用地缘优势,与长三角80多家旅行社以及携程、同程等合作,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7月,扬榆工作组会同扬榆两地贸促会、发改委、外事外经局等部门,在扬州举办了扬榆经贸交流推介暨榆林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推动榆林农产品走上扬州广大市民的餐桌,榆林市有关县区和江苏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总投资达20.8亿元。

品牌共推,助力“大礼包”畅销。扬州市江都区驻子洲县联络组积极对接两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并组织召开品牌建设座谈会,针对当前子洲农产品生产销售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大规范生产和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子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江都区协调江都宏信龙等大型商超签订供销协议,开辟10个专柜帮助销售子洲特色商品。江都子洲联络组还结合东部市场需求,集中采购26000份、价值1200余万元的组合式“子洲大礼包”统一发往扬州。

优化服务,促进原产地品牌化电商发展。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驻榆林市清涧县联络组以“互联网+”为抓手,按照“创响一批品牌、打造一支团队、完善一批网点”的工作思路,打造“塬上清涧”“西部粮仓”等一批知名品牌。2022年累计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培训400余人次,协调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商直播学院在清润县韩家硷村建立了清涧县第一个村播实训基地,推动建成电商产业园和电商物流园,持续优化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探寻出一条原产地的品牌化电商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榆林市扬州市对口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