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2023-07-25 01:24曹颖
今传媒 2023年7期
关键词:淮剧红色文化传播

曹颖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时期创造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精神内核。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挑战和压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成为迫切课题。本文以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现代剧为例,分析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以及淮剧现代剧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之处。并提出四点建议:坚持内容为王、强化技术赋能、优化平台建设、创新传播机制,希望通过创新传播路径来提升各地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淮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0109-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平台媒体场域主流话语的建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2YJA860011)。

2021年6月,上海淮剧团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了《淮剧里的党史》主题演唱会,内容涵盖了许多上海淮剧团精心推出的红色淮剧,例如《大洪流》《寒梅》《八女投江》《闯上海》《海港》以及《浦东人家》等。通过对经典淮剧的改编和演绎,上海淮剧团带领全场观众沉浸式地学习了党史,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

互联网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过去的传播路径面临的传播困境愈加凸显。媒介融合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种种困境,因此,如何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淮剧里的党史”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得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的淮剧现代剧成功“出圈”,为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提供了启示,也为红色文化传播事业持续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红色文化及其传播研究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从其外延来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解放斗争精神,从其内核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具有强烈的革命先进性和开放永恒性[1]。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虽然列宁没有系统地论述红色文化,但是,列宁也认同革命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抵御外敌入侵和革命斗争形成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让红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根和魂,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时不我与[3]。

(二)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现状

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提供了新路径。红色文化传播从本质上来看是文化实践的一种新形式,信息技术是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

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数量可观,但是,对于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武家璇通过线上三次议程设置的完成,使百年复兴的城市历史实体从人们的线上记忆延伸至线下记忆,从而发挥出了线下红色文化实体建筑在承载民族记忆功能方面的作用[4]。胡晓艳和蒋信炜认为,沉浸式红色文化旅游能够让游客带入革命家的角色,体验革命的艰辛,从而在“共鸣式”的体验感悟中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能[5]。冀鹏从现代技术手段入手,提出要建立以受众导向为核心的有声读物平台。他认为,有声阅读智能化和普及化能够为山西红色文化提供新的传播路径[6]。被碎片化信息充斥的网络时代,人们难以系统地、深度地学习和接收信息,杨民朴认为专题报道、专题展览,搭建红色文化融媒体平台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具冲击力[7]。刘婷婷认为,立足于大数据背景下传播的高效、高价值及多样化特点,分析了遵义市红色旅游文化存在宣傳力度弱、形式单一、资源较为分散的困境,认为遵义市政府和旅游部门应采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平台化拓展传播形式,推行VR等新型景点造型[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9]。”目前,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的研究分别集中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技术手段等方面,但是,在成功案例研究中很难找出可以效仿的方法。媒介融合背景下,淮剧对于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既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创新方面,也存在困境,因此,本文选择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作为文本研究对象,探讨其对于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的实践意义。

二、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文化体制的约束

由于革命历史题材所具有的特殊性,创作者在题材创作和艺术表现方面容易忽视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细节展现,过分注重事件本身,难免缺失历史语境,从而导致与“当代审美”大相径庭,严重阻碍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此外,在具有一定意识形态框架下的红色文化传播较之于其他文化传播要更显严肃,经历了相关部门层层把关和筛选后的呈现内容相对缺乏活力。对此,笔者认为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释放红色文化传播新活力。

(二)碎片化传播“肢解”红色文化语义

智媒体时代,在算法加持下,人工智能极大地增加了大数据的使用价值,从而使短视频平台、新闻推送平台可以按照用户个人偏好和其搜索记录筛选内容,并进行推送,但是,如果用户不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相关信息,那么红色文化将很难借助大数据算法走进用户视野,红色文化传播将面临边缘化风险[10]。此外,平台的碎片化数据处理方式也容易削减红色文化的整体内涵,这不仅损害了红色文化的整体逻辑性,也使得受众的认知思维零散化,不利于红色文化传播。

(三)平台建设亟待优化

现代戏剧往往采用传统媒体的报道宣传,利用新媒体的文本生产和传播行为个性化的特征,进行叙述表达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受众的主动性。目前,淮剧已经入驻各大媒介平台,但是,仅靠政府部门在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官方APP进行相关红色文化的普及教育是不够的。新兴媒体平台的涌现势如破竹,红色文化传播应积极借力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以及自媒体平台,推动红色文化传播。

三、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现代剧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盐城作为盐阜区革命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红色血脉和红色基因,同时,盐城也是淮剧的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的淮剧给革命文艺作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让新一代受众接受淮剧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成为了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课题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在最新的红色淮剧演艺中,可以从作品内容、传播策略、媒体平台、文化意向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借鉴。

(一)作品内容:创新创作模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上海淮剧团推出的都市新淮剧《寒梅》突破了原剧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创作模式,以象征性符号把握剧中具有的政治隐喻,从而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艺术品格由“旧”向“新”的跨越,更加契合了传播受众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11]。

在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淮剧创作中,部分剧情往往会陷入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的“茧”,过分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自我框缚观念,这会与跨入新时代的现实语境产生分歧。对此,淮剧《送你过江》成功“破茧”,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上挖掘历史逻辑,剧情充满人文关怀,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语境增强红色精神的价值表达,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江常秀和郭逸飞三年前于识字班相识,在封建制度下,江常秀的身份是童养媳,而郭逸飞带给江常秀希望和慰藉,“迷茫中,明灯一盏照心田”“教我读书明事理,使我看到天外天”,两人由此互生愛慕之情却难以表露。三年后渡江战役中,成为部队指导员的郭逸飞和成为村长的江常秀再次相遇,并互表心意,可这时却到了江常秀和江更富即将完婚的日子,她出于感念恩情顾全大局选择了完婚。激烈战事的时局变化使得人物情感发生转变,江老大从私藏船舶到主动贡献,江更富更是无畏参战投身革命再到壮烈牺牲,郭逸飞也在战役中牺牲。剧中的人物既富有国家情怀也不失使个人情感,在革命事业与爱情中毅然选择前者,使“小我”统一于“大我”,赋予革命题材淮剧新的人文厚度[12]。

(二)传播策略:利用数字技术

新时代,数字技术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圈”,成为了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中华淮剧”App上线暨淮剧数字书屋揭牌仪式在江苏盐城举行,这极大地推动了淮剧传播的普及力度。“中华淮剧”官网、App和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平台设计了一系列淮剧视听栏目、淮剧VR红色文化博物馆导览、社区红色文化互动等创新传播形式,其中,淮剧VR博物馆成功地还原了实体博物馆的环境及作品陈列,用户只需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进行参观浏览,同时,语音讲解还能使人们在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淮剧的熏陶。

中华淮剧官网推出的一系列淮剧方言翻唱,巧妙地将淮剧与脍炙人口的网络流行歌曲结合,以短视频的方式在各大平台进行推广。在淮剧新演绎板块,给淮剧的台上功夫配上短视频平台的流行音乐,成功收获了大量粉丝。在翻唱板块,戏剧演员巧用淮剧特有的戏曲腔调对一些流行古风歌曲进行翻唱,如《虞兮叹》《十年人间》等,收获了大批流量的同时,也彰显了现代淮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了年轻人对淮剧的兴趣。

(三)媒体平台:增强受众交互

在媒体平台运营方面,微博、喜马拉雅有声书屋、抖音等也通过票友互动、创作革命情景短剧等方式提升了淮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传播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红色文化传播也应借此做出创新调整,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要出现在各种新兴网络媒介传播平台,跳出线下舞台戏剧的传统传播模式,利用社交互动提升传播效能。

“中华淮剧”微博官方账号推出了每日一曲栏目,受众可以回复留言自己喜爱的曲目,官方便请观众喜爱的淮剧表演艺术家运用淮剧方言对歌曲进行翻唱,通过歌曲的翻唱互动使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淮剧更加贴近生活。2021年6月13日,在江苏淮剧博物馆成立10周年之际,江苏淮剧博物馆联袂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南京越剧博物馆、锡剧博物馆、扬州戏曲博物馆以及淮安戏曲博物馆,在盐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了长三角戏曲博物馆交流活动并进行了专场戏剧演出,线上加线下互动的交流方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了淮剧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文化意向:打造文化IP

除了通过线上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还可以将红色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将革命年代的英雄主角打造成可爱的卡通形象,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衍生产品让红色文化成为“流量担当”,让具有高辨识度和自带流量性质的文化IP创意产品进一步提升革命历史题材淮剧的传播力度。2021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锐景展台展示了丰富的淮剧文创产品,例如,生动的淮剧IP形象延展帆布包、卡通抱枕、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淮剧明信片以及精致非凡的淮剧电雕折扇等等,成为现场广受欢迎的文创产品。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使得抽像的红色文化变得具体化,使得革命红色文化走近年轻受众的,更符合年轻人的文化需求。

四、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坚持内容为王

好的传播需要好的内容,红色文化传播者要注重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坚持内容为王,创作创新,牢记高品质的创作内容来自基础研究。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演艺不单单是靠剧作家的创作手法和演员的艺术表现,还需要导演和编剧对革命故事背景的精神内涵做深入研究,形成红色文化智库,同时加强与原革命胜地的区域合作共享,挖掘红色文化的开发深度[13]。

比如,微纪录片《共产党员请回答》通过问答式的专题报道,体现共情式报道在融媒体时代的报道中更容易出彩,让红色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避免了内容的同质化[14]。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质且具新意的原创内容生产才能使自己站稳脚跟。

(二)强化技术赋能

近年来,智媒技术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革新,基于大数据优势将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予以精准推送,但算法的设计研发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将精准推送升级为智慧推送,增设红色文化信息赋值权重分析,优化算法推荐制度,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需充分利用VR和AR技术,增强与受众的交互性,“还原”历史场景。“学习强国”平台创新传播形式,建立了融媒体传播矩阵,并将视频、音频、图片运用到VR技术中,使受众在线上就能“身临”于各大革命主体展览馆,同时增设了问答栏目,提高了传播效率。

(三)优化平台建设

新媒体具有双向交互性,它包含新旧媒体之间的交互以及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交互,能够使受众掌握传播主动权,从而极大地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15]。受众的交流反馈,成为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的典范之一。因此,应建立多媒体融合矩阵,除了传统的官方网站、微博官微、微信公众号等以服务和提供资讯为主的媒体平台,还要让红色文化传播融入短视频平台、各大电商平台、自媒体平台,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通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传播机制

由多个高校联合发起的“青春为祖国唱歌”网络拉歌活动打破了红色文化固有的传播机制,“游戏化”传播机制运用了一系列游戏元素和概念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受众的趣味化个性情感需求,给红色文化传播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16]。

五、结 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一员———红色文化传播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传播的路径,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大程度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传承要从传播内容、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和传播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质量,扩大革命历史题材淮剧现代剧的影响力,不断促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97-104.

[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3] 陈苗.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4):1-2.

[4] 武家璇.从线上记忆到线下纪念:延乔路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世界,2022(5):79-83.

[5] 胡晓艳,蒋信炜.新时代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传播路径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王若飞故居为例[J].旅游纵览,2022(3):73-75.

[6] 冀鹏.“智能+”时代山西红色文化有声读物传播路径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19):122-124.

[7] 杨民仆.创新传播方式,打造红色文化品牌[J].城市党报研究,2021(12):50-52.

[8] 刘婷婷.大数据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汉字文化,2021(18):192-193.

[9]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

[10] 张克素,邱峰.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1,36(8):50-55.

[11] 廖夏璇.历史的现场与人性的回响———评淮剧《寒梅》[J].中国文艺评论,2021(8):110-117.

[12] 万立良,赵森.从现代淮剧《送你过江》看革命历史题材戏剧的“陌生化”创作[J].四川戏剧,2021(8):134-136.

[13] 黄欣怡,黄俊毅.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研究———以三明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8):21-22.

[14] 劉璞,薛蓓.问答模式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中的应用探索———以专题报道《共产党员请回答》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21(11):40-42.

[15] 聂素丽.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16] 孔清溪,许力丹.红色文化的“游戏化”传播机制创新研究———以“青春为祖国歌唱”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0):21-25.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淮剧红色文化传播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淮剧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解读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