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菌草栽培技术及应用

2023-07-25 05:22赵启光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豫东药用菌坑塘

赵启光

菌草是指可用于食用菌、药用菌栽培基料的高大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既可作为培养基料为食用菌、药用菌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也可作为牧草饲养畜禽,还可用于生态治理、生物质发电、制作饲料、有机肥等。鉴于此,周口市川汇区政府从2018年起,将菌草栽培技术应用到脱贫攻坚中,大力发展菌草产业,拓宽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菌草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菌草引种示范后发现,适合豫东地区栽培的菌草品种有巨菌草和绿洲1号等。

1.巨菌草是一种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生长的大型速生菌草,在常年温度为15℃以上的地区为多年生植物,但在豫东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巨菌草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蛋白的含量高达10.5%,为青贮玉米的2倍,是非常好的食用菌、药用菌的基质原料和牛、羊、猪、兔等的优质饲料。巨菌草是C4植物(指碳四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抗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在农村的旱地、抛荒地、房前屋后及废旧坑塘都能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2.绿洲1号是由国家菌草研发中心选育推广的优良菌草品种,应用范围广,耐寒性极强,在-20℃的环境下也能正常越冬。绿洲1号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20年,综合产量高,生长速度快,40~50 d可收割1次,适合在农村废弃院落、闲置坑塘等抛荒地种植。

(二)育苗

示范试验证明,豫东地区菌草种植可采用直接开沟土埋种节种植和扦插育苗后定植两种方式。土埋种节种植方法的优点是易操作,缺点是出苗不一致,容易造成缺苗断垄,且草害严重。扦插育苗后定植方法,出苗快而整齐,定植后苗齐苗壮,不会造成缺苗断垄,且能减轻草害,有利于田间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因此,在实际栽培中多采用扦插育苗。

1.育苗前的准备。豫东地区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选择生长期150~300 d、腋芽饱满、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株,选择晴天收割后进行冬储。翌年3月中下旬在大棚内进行育苗,育苗前3~5 d整理苗床,苗床宽120 cm、深10 cm。种株在育苗前需先剪切,每节保留1个健康饱满腋芽,芽下留1~1.5 cm,芽上长度不限,保留叶鞘,然后在水中浸泡12~36 h,沥干水分备用。

2.育苗。菌草育苗可采用穴盘育苗或者苗床育苗。

(1)穴盘育苗多采用32孔穴盘,穴径5 cm,穴深10 cm。将种节腋芽朝上插入装满基质的穴盘孔内,保持腋芽插入基质深度2 cm;然后将穴盘整齐摆放在整理好的育苗床内,洒水保湿,保持棚内湿度85%~90%、温度20 ~35 ℃。

(2)苗床育苗的苗床宽度120 cm,长度不限,以利于苗期管理为好。在整理好的苗床内纵向间隔12~15 cm开沟,于沟内间隔12~15 cm摆放种节,覆土深度1~2 cm,并使种节直立,然后洒水保湿,保持棚内湿度85%~90%、温度20 ~35 ℃。

(三)适时定植

菌草定植前7~10 d整地。每667 m2苗床施用三元平衡复合肥25~30 kg,另施生物有机肥50~75 kg,旋耕后平整土地并開沟,沟深20 cm左右。在谷雨前后,菌草苗龄30~40 d、株高30 cm左右时,可定植到大田。定植要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可用孔径6~8 cm点播器打孔,打孔深度约12 cm。移出的苗放到定植穴内覆土,然后顺沟浇透水。次日检查定植情况,确保全苗直立并覆土。

(四)田间管理

菌草的生长主要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生长期4个时期。

1.苗期一般15~20 d,此时期不需要施用苗肥,缓苗后浇水1次即可。

2.分蘖期一般为25 d。80%的菌草植株开始分蘖时,需要追施三元复合肥15~20 kg,追肥后浇水1次。

3.拔节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叶片每天可生长5 cm,每667 m2菌草每天可增施80~120 kg肥料。进入拔节期,每667 m2菌草追施尿素15~20 kg,随后浇水。

4.菌草的收割要以菌草的用途而定。若用于栽培食用菌、药用菌,菌草生长期要在180 天以上,且生长期越长越好。若用作养殖原料的菌草,则依养殖畜禽的种类确定收割高度。以巨菌草为例,用于饲养牛的菌草,收割高度180~200 cm;用于饲养羊的菌草,收割高度120~150 cm;用于饲养兔子的菌草,收割高度100 cm左右;用于养殖草鱼的菌草,收割高度100~120 cm。饲养家禽则可以和菌草立体种养,提质增效。

二、菌草的应用

(一)用作基料栽培食用菌、药用菌

豫东地区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地区。20世纪90年代,豫东地区食用菌栽培多以棉籽壳为基料。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豫东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培食用菌的基料被玉米芯替代。然而,随着玉米收割机械化率的提高,在收割玉米时大量玉米芯被直接粉碎还田。可以预见,未来可用于栽培食用菌的玉米芯将会越来越少,以菌草代替玉米芯栽培食用菌是很好的选择。

具体做法:使用菌草配置基料,将生长期180 天以上、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菌草收割后晾晒3~5 d,然后用粉碎机粉碎,与玉米芯按1:1至1:2的比例混匀,加入适量石膏和麸皮,配制成含水量65%左右的基料。实践证明,该种基料接种的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产量

高;利用菌草碎料与小麦秸秆按1:1配成的基料栽培大球盖菇,发菌快,出菇早。

(二)用于饲养牲畜

菌草种植技术、管理要求简易,产量高,营养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种类多样且含量丰富,粗蛋白含量高,是青贮玉米的2倍,是牛、羊、兔等牲畜喜食的优质饲草。菌草通过发酵可制成青贮料和高效猪饲料,能被牲畜充分消化吸收,种植全程不需施用任何农药,是抗病高产绿色牧草,可以起到“以青补精、降本增效”的作用。

具体做法:在铡短的巨菌草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放入水泥池、发酵罐、发酵袋等密封容器中储藏。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巨菌草秸秆具有酸香味,利于牲畜采食,饲喂的牲畜肉质明显提升,并且牲畜群体健康度明显提高。

(三)用于生态养殖

周口是养鹅大市,以圈养肉鹅为主,也有少量的散养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变化,由吃饱吃好变成吃出健康,散养鹅的价格每千克高出圈养鹅4~5元。鉴于此,把菌草栽培应用到生态养鹅技术中,采用以草养鹅、鹅粪肥田、以田种草、种和养有机结合的方式,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具体做法:菌草株高100~120 cm时,在菌草田中放入750~1000 g的仔鹅,每667 m2菌草地可放仔鹅80~100只,用3~4块播种期间隔20~25 d的菌草田循环放养。生长前期另需投喂适量鹅饲料和水,并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粉,预防仔鹅苗期瘫痪;生长中后期可以将鹅饲料用麸皮或秕麦与雏鸡饲料混合料替代,降低喂养成本。随着鹅与菌草的生长,不仅菌草100 cm以下的叶和田间杂草被鹅食用,改良巨菌草田间通风条件,而且产出的鹅粪还可以肥田,达到田内生长巨菌草、草下饲养家禽、禽粪肥田的立体种养效果。

(四)用于美化村落坑塘

周口市地属豫东平原,一些农村存在废弃院落、破旧房屋和干涸闲置坑塘,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影响村容村貌。针对这种现状,把菌草种到村里,既能美化村庄,又能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具体做法:把废弃院落整理干净,进行简单整地施肥,按株距50 cm、行距80 cm定植菌草,并围上网或者扎上篱笆,可放养适量的家禽。此外,在干涸坑塘从上到下做成梯田,每层梯宽40 cm,施肥整地后按40~50 cm的株距定植菌草,塘内可放养鸭鹅。

(责任编辑   刘沛儒)

猜你喜欢
豫东药用菌坑塘
农村坑塘污染分析及治理建议
“青风杯”《食药用菌》2021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近五十年来大理海西流域坑塘系统发展演变及分布特征研究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方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安惠 坚定食药用菌梦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的坑塘设计
基于河渠和坑塘联通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食药用菌》2016 年(第24 卷)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