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源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7-25 05:22苗亚波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济源龙头企业示范区

苗亚波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源示范区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基地支撑、招商引资、集群推进等多种举措,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战略总体目标。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龙头企业集成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管理等现代产业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带农富农,处于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主体。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火车头”作用,搭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之间的共同利益链,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对产业兴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龙头企业逐渐成长

经过十多年的大力发展,济源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 2 家、省级龙头企业10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2021年,济源示范区龙头企业总产值达74.53 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营业收入74.25 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利润5.23 亿元,同比增长3.87%;上缴税金1.749 亿元,同比增长3.15%,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较好发挥了“三农”发展中龙头作用。

(二)持续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济源示范区龙头企业坚持多元投入,不断增量扩能,促进产品升级。2021年谋划建设项目5个,吸引工商资本、外资和民间资本30亿,围绕优质粮食、高效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种业、休闲观光五大主导产业,持续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中,禾牧然生态观光牧场项目奶牛产业总投资9亿元,存栏奶牛6000头,新建伟恒生态观光牧场项目存栏奶牛1万头;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和济源市瑞星牧业有限公司与双胞胎集团签约总投资20亿元的6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济源市丰之源薄皮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联镇带村农产品加工项目,可以有效解决1 333.33 hm2核桃的销路问题;河南济世药业有限公司规划冬凌草种植面积2 666.67 hm2,有效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经营模式多元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济源示范区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采取“五统一”服务机制,实行订单生产,对农户进行标准化技术服务、保底收购,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带动农户进入产业链,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多赢局面,其累计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及周边辐射发展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多家,带动种养户4000多户。

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制种产业订单化比例達到 100%,针对贫困户,每667 m2给予180元补助。农户每667 m2蔬菜单季收入4000元左右,年收入高达1.6万元。绿茵种苗种子基地辐射济源 8个镇、92个基地,带动制种农户4130户,农民年均收入增加7200多万元。

济源市丰之源薄皮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薄皮核桃深加工为纽带,通过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开展标准化种植,不断提高薄皮核桃产能和质量,每年直接从农民、合作社以及自建基地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量的80%以上,进一步拓宽了收入渠道,切实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四)品牌打造快速提升

在企业品牌培育方面,济源示范区立足“自主创新、提升质量、强化品牌”的原则,及时督促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各项品牌荣誉。为充分展示品牌效应的重要性,济源示范区每年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全国性农洽会、农交会、绿博会等展会,展示展销各类品牌农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济源示范区先后培育了中国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6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打造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市场信息资源把控不准,决策研判失误

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信息掌握不全、研判不准的情况,容易产生过度投入和快速扩张等投资战略失误等问题,给企业资金正常运转埋下隐患。

(二)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当前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企业规模、产业集聚程度小,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不精,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仅有3家,超1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仅占全部49家企业的26.5%,占比较低。

(三)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部分企业仍是传统家族式管理,现代经营理念落后,企业内部制度较为混乱,阻碍了外来资源要素的进入,无法形成现代化的技术、经营和管理团队。另外,农业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往往缺乏高端产品,品牌杂而不亮,处在价值链低端。

(四)资金紧缺、融资难问题突出

资金不足成为龙头企业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是先期基础投入比较充足,但资金消耗量过大。受经济增速减缓和转型升级压力,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银行实行紧缩性信贷政策,部分农业企业融资难;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企业承担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与工业项目相比贷款更加困难。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

1.落实落细用地政策。济源示范区要积极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倾斜。据调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多数龙头企业租赁厂区办厂,很大程度限制了企业融资及抵押贷款的能力,影响企业发展。

2.落实落细财税政策。有关部门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及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奖励,对龙头企业新设备的引进、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补助,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并结合实际情况,因企而异,制定相關退税、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

3.落实落细金融政策。银行和金融管理部门,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摆在重要位置,结合涉农企业的自身特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门槛,不断推出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让更多涉农企业能够融资。

4.落实落细人才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龙头企业引才聚才、创业扶持等方面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研人员与校企、院企双聘机制,对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等方面给予奖励,支持建立奖励资金和创业融资资金,吸引各类人才加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

(二)推动集聚发展

济源示范区应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多个涉农经营组织紧密协作为基础,选择一批上下链接、合作紧密、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基地,集中力量培养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及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三)密切利益联结

农业企业是产业兴旺的带动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促进者,要抢抓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转型升级。济源示范区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基地建设、深化加工,吸纳更多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龙头企业要各显其能,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积极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加工及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村、农民进入大市场,为济源示范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四)履行社会责任

济源示范区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每年评定一批市级社会责任龙头企业标兵,引导龙头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支持建立人性化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文化、卫生、农村教育等公益事业建设,以结对帮扶为抓手,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

(责任编辑   于海)

猜你喜欢
济源龙头企业示范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河南济源:产业扶贫大格局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