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3-07-25 05:22付登峰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墒情长势生育期

付登峰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心位置,是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区。河南省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种植模式主要有小麦、玉米连作和小麦、花生连作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冬季降水量越来越小,全年的雨水也在逐漸减少,地下水和地表水均逐渐减少,农业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将严重受到水资源的影响,河南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非常多,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农业来说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根据小麦的长势、不同生育期及土壤墒情进行不灌溉(CK)、定量灌溉、充分灌溉三种试验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初步了解小麦、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保障河南省的农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

试验地选择肥力均匀、地势平坦、便于灌溉的田块。试验选用的小麦品种为驻麦305,玉米品种为农大372。

(二)试验方法

小麦和玉米均露地种植,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对照(CK)为不灌溉,处理2为定量灌溉,处理3为充分灌溉。3个处理试验除灌溉条件不同,其他田间管理均相同。本次试验数据均测定3个重复,试验结果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驻麦305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墒情能影响小麦产量。定量灌溉(处理2)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充分灌溉(处理3)的小麦产量,不灌溉(处理1 CK)的小麦产量最低。根据小麦的长势、不同生育期及土壤墒情进行定量灌溉,为小麦生长提供合理的水分,小麦产量达到最高。处理2每667 m2小麦产量达

593.7 kg,处理3每667 m2小麦产量476.9 kg,处理1(CK)每667 m2小麦产量381.2 kg,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但是小麦产量也不是随着小麦生育期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前茬种植的小麦成熟收获后种植玉米,玉米品种为农大372。玉米试验田块同样根据玉米的长势、不同生育期及土壤墒情设置不灌溉(处理1 CK)、定量灌溉(处理2)、充分灌溉(处理3)等三种灌溉试验方式。试验结果如表2,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墒情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产量。处理2每667 m2玉米产量达到562.4 kg,处理3每667 m2玉米产量534.3 kg,处理1(CK)每667m2玉米产量511.8 kg。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1玉米的产量与处理3玉米产量比较接近。根据玉米的长势、不同生育期及土壤墒情进行定量灌溉,为玉米生长提供合理的水分,玉米产量达到最高。

三、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数据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对大田种植的小麦、玉米产量均有一定影响,且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本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根据小麦、玉米的长势、不同生育期需水特点及土壤墒情进行定量科学灌溉,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且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这充分说明适宜的土壤墒情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中,种植户总是认为只有水肥充足,作物才会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只有水肥适量才能使农作物达到高产。

充分掌握了小麦和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在粮食产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不仅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且有利于生态循环,对河南省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助推了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程丽红)

猜你喜欢
墒情长势生育期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额尔古纳市2013年春季土壤墒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