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

2023-07-25 05:22李铜山张新雨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宜业宜居民主

李铜山 张新雨

党的二十大、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一再强调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且提出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明确要求。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反映了亿万农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具体落实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认知和切实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思的叠加。顾名思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适宜居住、适宜就业创业、和谐美丽兼而有之的乡村。或者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适宜居住乡村、适宜就业创业乡村、和谐乡村、美丽乡村的复合体。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显性涵义

(一)适宜居住乡村

适宜居住乡村就是适合村民长期居住和生活的乡村。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适宜居住的乡村意味着:一是有可供人畜饮用和灌溉的充足水源;二是有可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可耕地;三是有适宜人们生活、作物生长、动物繁育的气候;四是有比较舒适宽敞的住房条件,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比较整洁的生活环境;五是基本没有或很少出现人们难以抵御的重大自然灾害。

(二)适宜就业创业乡村

适宜就业创业乡村就是适合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创业的乡村。适宜就业创业的乡村意味着:一是有可供人们就业的工作场所,包括就地就近工作的岗位和机会;二是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乡村道路等;三是有适宜产业开发的场地,包括区域内的便利交通、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等;四是有独特的产业,包括结合当地的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五是有可进行创业就业的营商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及银行相关的金融贷款业务扶持,给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入乡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三)和谐乡村

和谐乡村就是乡村社会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融洽、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睦统一的乡村。和谐的乡村意味着:一是乡村干部组织领导能力强,村内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民收入较稳定;二是乡村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融洽,能够时刻了解群众需要,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村民关系和谐亲善,邻里邻居都以纯真淳朴之心对待他人;四是村民家庭和睦友善,尊老爱幼、和睦团结、相亲相爱的氛围比较浓厚;五是村中生活生产环境和谐稳定,各类案件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发生,村民生产、生活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强。

(四)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就是以本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乡土社会结构为依托,以经济发展为前提,通过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具有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美丽的乡村意味着:一是有美丽的村容村貌,乡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得到了健全,乡村环境变得整洁、优美;二是有美好的物质生活,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实现了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农民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达到了一定的富裕程度;三是有优美的乡村文化,当地的传统文化受到继承和保护,特色的乡土文化得到发展;四是有秀美的生态环境,加强了当地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了综合保护,营造出了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五是有美好的人文环境,村民精神面貌好,文明程度较高。

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隐性涵义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隐性涵义,具体包括富裕乡村、民主乡村、文明乡村、生态乡村、平安乡村。

(一)富裕乡村

富裕乡村就是全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强的乡村。

1.富裕乡村是美丽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美丽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乡村达不到一定的富裕程度,就不会有雄厚的资金积累和经济基础,村民自身就不会去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自然也就不会去参与乡村改造、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也就难以实现美丽乡村。

2.富裕乡村是适宜居住乡村的条件依靠。因为一个乡村的富裕程度关乎整个村民的生活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乡村生活富裕是推动村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乡村生活富裕,村民才会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基础设施才会不断健全,村民的生活才会更加便利,整个乡村才会更适合村民生活与发展。

3.富裕乡村是和谐乡村的物质基础。只有村民富裕起来了,乡村才能更和谐。如果一个村不是富裕乡村,村民比较贫穷,常常会产生“因穷生事”的社会现象,和谐乡村也就难以建设。

(二)民主乡村

民主乡村就是组织和其他成员都拥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和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村务和政务公开、透明的乡村。

1.民主乡村是和谐乡村的題中应有之义。建设民主乡村,是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权益、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如果一个乡村不民主,没有把村民放在第一位,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那么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乡村社会就难以达到和谐共处,也就难以成为和谐乡村。

其次,民主乡村是适宜居住乡村的重要保障。如果村两委不关心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不替村民着想,不与村民保持紧密的联系,对村民居住情况和居住条件置之不理,不办改善村民居住情况和居住条件的任何实事,那么,这个村就既不是适宜居住乡村,也不会是民主乡村。

2.民主乡村是适宜就业创业乡村的强力支撑。如果一个乡村是民主乡村,村两委会让村民都享有参与村务管理的权利,千方百计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全民动员等形式谋划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村民创业就业,从而提升村民的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

3.民主乡村是美丽乡村的组成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依靠群众来推动美丽乡村发展。民主乡村能够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让村庄变得更美、更好,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让村民能够更多地参与村庄事务管理,让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以实现,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文明乡村

文明乡村就是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为建设目标,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高,实现了移风易俗,农民富裕程度比较高的乡村。

1.文明乡村是和谐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文明乡村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对于构建和谐乡村具有重要意义。乡村中如果出现了不文明的风俗或者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就会给这个村带来不稳定因素,乡村的社会秩序也会变得非常混乱,就会对家庭和谐、邻里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产生不利影响。这有悖于乡村环境的稳定和谐以及乡村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也就难以形成和谐乡村。

2.文明乡村是美丽乡村的重要体现。美丽的乡村除风景秀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只有这样,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个美丽乡村首先得是一个文明向上、稳定安宁的乡村。因为文明就是一个乡村发展的精神动力,如果一个乡村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人文历史和优秀文化,乡村的精神面貌便能得到改善,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乡村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3.文明乡村是适宜居住乡村的客观要求。村民生活的村庄,离不开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村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会影响整个村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如果村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那么整个村子的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高。

4.文明乡村是适宜就业创业乡村的有力支撑。如果一个乡村展现出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工作,安心就业创业,繁荣乡村产业经济。

(四)生态乡村

生态乡村就是重视和利用生态规律,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现代生态文明的思想,建设以人为中心,集生产、生活、生态等为一体,具有良性物质循环、拥有良好“三生”环境的乡村。

1.生态乡村是美丽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发展阶段,要想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美,就必须要以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推动生态乡村的发展。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具有普惠性的民生福利,更是乡村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村民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村民的生活质量将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便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生态乡村是和谐乡村的必要条件。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前提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提高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乡村的生态得到了保护,乡村的环境得到了治理,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不断增强,村民的思想将会发生很大转变,乡村社会将会更生态、更和谐、更文明。

3.生态乡村是适宜居住乡村的基础保障。如果一个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土地和水域遭到了污染,乡村居住的适宜度不断降低,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受到挑战,村民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乡村的生产力将很难得到发展,村民的生存发展也就难以为继。

(五)平安乡村

平安乡村就是以乡村治理为基础,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在解决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前提下,健全了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了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成了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

1.平安乡村是美丽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平安乡村能促进美丽乡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一个美丽的乡村,首先必须是一个平安的乡村、一个稳定的乡村。如果一个村庄的乡邻关系不好,那么这个村庄的社会就不一定安全,村民就无法感受到强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很难让美丽乡村变成现实。

2.平安乡村是和谐乡村的必然要求。平安乡村的建设,能够加快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好地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乡村的社会矛盾,降低乡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3.平安乡村是适宜居住乡村的前提条件。平安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切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乡村不是平安乡村,那么乡村社会治安形势会越来越严峻,村民也就难以在此居住,适宜居住乡村就是空谈。

4.平安乡村是适宜就业创业乡村的重要支撑。乡村的平稳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保障,平安乡村能够创造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村民就会安心工作,乡村就能适宜就业和创业,年轻人也能返乡创业,乡村经济便能发展起来。

三、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丰富内涵的总体把握

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显性涵义和隐性涵义综合起来,广义地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适宜居住乡村、适宜就业创业乡村、和谐乡村、美丽乡村、富裕乡村、民主乡村、文明乡村、生态乡村、平安乡村的“总和”。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显性涵义和隐性涵义之间的关联,请参看图1。

政府要想走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路,就必须完善乡村环境设施,走好适宜居住乡村之路;必须强化政策支持,走好适宜就业创业乡村之路;必须重塑乡邻关系,走好和谐乡村之路;必须注重保护人文和生态环境,走好美丽乡村之路;必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者持续增收,走好富裕乡村之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走好民主乡村之路;必须树立文明新风,走好文明乡村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好生态乡村之路;必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好平安乡村之路。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压舱石作用的应然体现、实然考察及強化策略研究”(21BJY023),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农业压舱石作用的理论诠释、实证透析与践行策略研究”(2021-JCZD-24)。

(责任编辑    张梦纳)

猜你喜欢
宜业宜居民主
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环湖强县的几点思考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浮山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
加强大庆数字化城管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结合古城宣化实际 浅谈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