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爱国心?梅花寄深情

2023-07-25 18:04任娟
课外语文·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爱国心爱国情外祖父

任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几千年来它始终保持大一统的重要原因,很多诗作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如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篇抒发了作者真挚、强烈的爱国热情。近代的林则徐,面对艰难的时局,也抒发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讲,文人墨客的笔下,爱国也总与一些中国特有的意象相联系,如梅花。宋代诗人文天祥就曾借梅花抒发自己的爱国深情——“可怪新祈雪,相思久别梅”,因为在南宋,梅花可以称得上是“国花”,可谓是无人不爱,无人不赏。无独有偶,当代作家陈慧瑛的《梅花魂》也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让人感动,让人动情。

一、创作背景分析

《梅花魂》的作者是新加坡归侨作家陈慧瑛,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女性作家。这篇文章以“梅花”为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挚爱,也表达了以她为代表的华侨对伟大祖国的那份眷恋:文章以平凡的笔触从外祖父教“我”读古诗说起,到对墨梅图的珍爱,再到赠送墨梅图,最后送梅花手绢这几件事,无一不反映了外祖父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因而,在外祖父心中,当然也在作者心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一颗爱国心,梅花寄深情

(一)几首思乡诗,沉重爱国情

作者回忆年少时候的“我”与外祖父一起读诗的情景。每当“我”依偎在外祖父的怀里,外祖父就会教“我”读诗,但外祖父在读诗的时候总有奇怪的举动—“哭”。这里,作者节选了两首经典的古典诗歌,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山中送别》。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和“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表达古代游子思乡的经典佳句。外祖父是博学之人,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他所读的诗词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思乡情怀,只有深入诵读这些诗歌,才能理解一位银发老人无法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那份无奈,当然,年少的“我”其实不懂,更无法领会这晦涩难懂的诗句,也无法感受这些诗词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些诗歌已经暗地里为“我”的爱国情感埋下了种子。

(二)一幅墨梅图,一份爱国情

“我”的外祖父家中其实有不少古玩,不管幼小的“我”怎样摆弄,他也不甚在意,但唯独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万分爱惜,连“家人碰也碰不得”。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作呢?或许是名人留下来的吧。当“我”不小心在上面留下了脏手印,居然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了他对母亲的训斥——“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脸色凝重,语气沉重,让人不明觉厉。说完,外祖父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干净,动作是那样温柔,那样细致,以至于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宝贝。究竟是怎样的画作,让一向慈祥的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爱女,轻轻修补?这里为下文情节的开展留下了疑问和铺垫。当外祖父知道“我”将回到梦寐以求的祖国的时候,严肃的、慈祥的他居然“嗚呜呜地哭了起来”。因为他年龄太大,不能一同回去,临别之际,外祖父居然将他一向珍藏的这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送给“我”,原来是希望“我”将这份爱国之情带回久违的祖国。这份爱国之情是淳朴的,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爱国心、爱国情,让人感动。

(三)一块梅花绢,一份爱国心

当“我们”即将出发的时候,场景是感人的、让人落泪的。首先,当天的天气“凉飕飕”,明明是热带地域,正如作者所言——此时是无所谓隆冬烈风的,这是亲人别离的悲意,毕竟外祖父并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到家乡祖国。在中国文化中,“分别”总是别样的情感宣泄。其次,是外祖父的姿态。明明只有一天的时间,而“我”却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错觉吗?实则也不是。因为外祖父不能跟着一起回来,前一晚肯定辗转反侧,无心睡眠,他心里肯定在想“何日才能重回祖国呢”这个问题。外祖父自身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重回故土了:他一生漂泊,以后可能还会葬于异乡,这是多么伤心和落寞,而外祖父年华已逝,黑发已变银丝,但是内心深深的爱国之情与怀乡之意却是他的生命源泉,滋补又安抚着他干涸、不安、悲伤的心灵,当梦想更近一步又变得虚无,这应该是人世间最大的沉痛。最后,明明已经准备开船,外祖父依然跑上来递给我一块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又是梅花,可见在他心中“梅花”已经成为精神图腾,是支撑他信念的力量源泉,这一块平凡的手绢,承载了一位海外华侨沉重的爱国深情。

(四)梅花的秉性,民族的韧性

自古以来,我国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以这些来喻人,赞誉人世间的高风亮节,回过头来看外祖父对梅花应该是怀着极大的赞美之情的,但他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显然不是,他赞美的是所有有气节的中国人。

也就是说,“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选择在最寒冷的冬天开放,在百花凋零的时节开放,它不怕风欺雪压,深受人们的喜爱,实实在在就是外祖父口中的“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是梅花的秉性,历代中国人都无比崇尚:文天祥、林则徐、秋瑾……这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心怀祖国、忠贞不贰的精神。因此,作者笔下的“梅花魂”,出发点是对充满爱国情怀、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外祖父的热切赞美。宋代的王安石曾深情吟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是诗人高洁品格的体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寄寓在险恶仕途中坚持初衷的高贵精神品质;近代的毛泽东在同样的《卜算子·咏梅》中吟诵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大气、磅礴和豪迈。因此歌颂梅花魂,就是弘扬中华儿女的英姿和豪气。而外祖父作为博学大家,他内心的这一份爱国情怀,唯有梅花能够体现。

三、爱国贵在你我践行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平凡的一朵梅花,居然隐含着这样伟大的爱国热情,着实让人感动。但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外孙女已经回到祖国了,外祖父却不能重踏故土,这是多么无奈,“我”只能带着外祖父的嘱托和信仰回到故土,让这梅花幻化作一缕淡淡的梅香,延绵悠久地萦回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中。回顾历史,我们深知,像外祖父这样侨居海外,即使晚年也不能重回故土的华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在有生之年始终挚恋祖国,心中始终常怀爱国热忱,单单这份情感都已经让我辈感动不已。旧时的中华民族又是如此艰难,让我们不得不在大自然中觅寻精神的图腾—梅花。梅花精神不但是外祖父的信仰,更是已经刻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世界中。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后知后觉的我们应该将炽热的中国心、爱国情与梅花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梅花不只是在外祖父心中绽放,也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绽放。

猜你喜欢
爱国心爱国情外祖父
熠熠生辉的爱国情
“千人剪纸”剪出爱国情
灵感不是等来的
如此“爱国”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悠悠爱国情:领略非遗文化中的魅力中国
两种爱国心,我们该要哪种?
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