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展望

2023-07-25 21:46翟庆慧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济源示范区食用菌

翟庆慧

济源示范区本着“循环利用、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引导秸秆基料化,发展现代智能食用菌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引领更多农户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打造样板工程。

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食用菌是“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重要渠道

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重要论述的实现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食用菌产业因其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农争时”的特点,已经成为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济源示范区80.8%的区域为丘陵山区,树林覆盖率45.1%,年平均气温14.5℃,气候适宜,种养业废弃物和木屑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

(二)食用菌生产是循环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

食用菌属于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动物构成三元结构农业生态系统。食用菌生产利用种养业形成的大量废料为栽培原料,生产美味健康的菇类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食用菌采收后的菌根、菌糠、培养料袋等废弃物也是有机肥、饲料、生物质燃料的原材料,能被再次利用。食用菌产业属于现代产业化农业种植项目,是国家鼓励并大力扶持的现代化种植业及新形态农业。

(三)工厂化菌物生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让农业农村更有活力、让脱贫户更好就业、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食用菌产业是不二选择。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可实现周年生产供应,单位面积效益是常规种养业的40倍。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的食用菌现代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产业兴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

(四)现代菌业示范园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食用菌作为传统产业优势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只有通过建设标准工厂,全面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食用菌产品才能产销两旺,实现循环经济正常运行。建设生态智能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和示范标准食用菌工厂生产技术,加快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支撑体系

(一)政府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

济源示范区重视食用菌产业,出台《济源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支持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发展菜篮子产品等重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产业。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网络不断健全,产业发展迅速。三大基地已具雏形,一是以思礼镇北姚村为中心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杏鲍菇年产量9500 t;二是以王屋镇林山村、清虚村为中心的小有河香菇产业基地,香菇年产量100 t;三是以梨林镇裴城村为代表的的平菇生产基地,平菇年产量400 t。

(二)种业资源与生产原料丰富充足

济源示范区位于黄河之滨,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据初步普查,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近20种。食用和栽培食用菌传统悠久,人工栽培品种主要有杏鲍菇、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常见食用菌,以及羊肚菌、蛹虫草等高端食用菌。济源示范区周边产地拥有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玉米、小麦、大豆、杨树等种植面积较大,有丰富的麸皮、玉米、玉米芯、豆饼及木屑等农业下脚料,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可控。

(三)科技服务团队与力量支撑强劲

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重视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调整20名技术人员充实到名优经作产业组,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内外专业技术能力建设项目,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市园艺工作站现有科技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2名,高级农艺师6名。市园艺工作站组织科技人员申报课题攻关项目,提升科研能力,拥有多项专利成果,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0人次取得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等;3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量强劲。

(四)科技网络与模式新颖高效

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健全市、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利用农业科技服务区域站,网格化布局科技人员,发挥各镇(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区域站力量,开展蔬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服务,推广“科室+专家组+包村技术员+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模式,创新技术传播手段,力推技术服务“二维码”,农户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即可获得最新资讯,共享经济作物科学栽培技术,实现与专家一对一技术咨询。

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潜力分析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明显

食用菌产业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等特点,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实踐。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力支持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杏鲍菇、香菇等食用菌工厂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食用菌发展规模和产业基础,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农业科技贡献支撑有力

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组建有一支强有力的科技队伍,抓住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拥有专利14项,最大程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济源示范区食用菌产业每年可消耗10万t农作物秸秆、麦麸、玉米芯、木屑等下脚料,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生产主体创新活力十足

为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培育了济源市康鑫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先后获得“国家级食用菌生产标准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最喜欢的绿色食品”“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等荣誉。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攻关过程中,该合作社将生物效率由30%~40%提高为45%~55%,将正品率由70%提高到90%,高于国内产出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设施农业用地储备充足

济源示范区统一运筹、合理储备,适时完成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优先保证设施农业用地指标;组织人员调研各镇(街道)农业产业园区,开展部分废旧闲置养殖小区排查,着手废旧闲置温室恢复利用工作,为下一步设施农业发展预留土地指标。

(责任编辑   于海)

猜你喜欢
济源示范区食用菌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河南济源:产业扶贫大格局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