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品质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3-07-25 12:36胡荣梅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品质新课标育人

胡荣梅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教”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深度学习”样态,通过高品质课堂建设,掌握高品质课堂的价值追求、设计原则、方法与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

高品质 数学课堂 设计原则 方法与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把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当下,课堂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高阶思维培养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高品质成长。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创设初中数学高品质课堂。

一、高品质课堂的价值追求

笔者认为,高品质的课堂,即高效率、优品质的课堂,应该是在《新课标》的统领下,追求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的完善和完备,以及要素关联的适切和高效,并最终指向对师生素养、发展质量的成全。所以,高品质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夠让学生进入“入学”状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课堂。因此,高品质的课堂应该具备这样几点要求:

一是“引人入胜”。《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建成引人入胜的课堂”的发展愿景。“人”是基础,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是课堂的参与者、建构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相对应的心理期待和求知欲望。

二是“鼓励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 传统课堂注重预设,忽视生成;《新课标》提倡把预设作为基础和前提,鼓励生成,引导生成,在生成中彰显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是一种新常态,也体现以学生为本和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要求。

三是“知识建构”。为避免知识传递的碎片化,教师应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结构化,即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更高阶的认知能力,也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讲授逻辑,保证一节课的知识传授有逻辑、有条理,知识建构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便于学生深度掌握。因此,高品质的课堂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明确知识关系网,明晰知识连接线,使得知识建构有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确保课程内容结构化。

四是“素养生成”。《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人的内在品格和能力,它区别于之前“三维目标”的课标,更区别于早期“双基”的大纲。高品质的课堂应该建立真正以人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

二、高品质课堂的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相对于知识和能力,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唤醒,是更高级的教学智慧。而兴趣是学习一切新知的出发点和源泉,学生只有对课堂充满兴趣,才能主动、乐于去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投入,使学生思想活跃、联想丰富、注意力集中,教师上课的效率才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挑战性原则

高品质的课堂需要激发学生思维。《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思维,要从知识理解、掌握的浅层次,走向情境应用的深层次;要将教学与思维培育高度关联,培养敢于批判质疑,勇于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适切性原则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行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探索适合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教学范式。

4.实效性原则

高品质的课堂,仅仅有“高品位+高质量”还不够,还必须有“高效率”和“高体验”。教师要用更少的时间提高学生学科教学质量,用更多的时间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实践、探索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高品质课堂设计方法与策略

高品质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而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基于真实的情境,基于高质量的问题、基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学情,以此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1.情境创设,让学习趣味化

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唤醒或者启迪学生智慧。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情境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吸引力作为基础,寓教学内容于真实情境之中,让学习更有趣。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生活呈现情境、实物展演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情境、课内游戏情境、故事渲染情境等。

例如,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图片,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思考并总结位置关系。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问题对话,让学习挑战化

问题是引发探究学习的“触发器”,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建立高品质数学课堂,就要抓住“学生、学科、学习”三个根本,用高品质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方法的培养,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课堂问题设置首先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要有挑战性,能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时,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用量角器来画。有的学生想到用折纸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想到用刻度尺画角平分线的方法,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这种画法是正确的。教师要稍加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找出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并让学生证明结果。

3.概念构图,让学习可视化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学生重知识轻思维、重散点轻整合的现象,防止知识理解碎片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概念构图可视化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直观化、隐形思考显性化、零散知识结构化,让理解真发生,让思维真进阶。同时,在概念构图过程中,有效的“反思”要贯穿课堂始终,要让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理解有思辨,让学生从经验性理解走向衍生性理解、结构化理解和抽象性理解。

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列出导图“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性质→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培养学生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科实践,让学习素养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把育人方式从传统的学科认识转向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的学科育人方式。在做中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在时空上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催生更丰富的“学习信息”。只有基于实践、通过实践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活动,落实《新课标》,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让学科实践成为学科教学的新常态。

例如,在教授“抽签的方法合理吗”时,教师可以设计这么一个问题:有一张电影票,两个同学都想去看,请你策划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决定谁去看电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就地取材,后续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产生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深度学习”样态,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猜你喜欢
高品质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