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实践路径

2023-07-27 07:58许陈颖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现实问题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

许陈颖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背景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切实加强高校廉洁教育,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基础工程和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更是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从目前高校廉洁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形式陈旧、缺乏有效师资等现实问题来看,要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充分认识高校廉洁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优化高校廉洁教育体制机制,深入挖掘整合高校廉洁教育丰富资源,努力拓展和创新高校廉洁教育有效途径,大力加强廉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自觉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3)02-0083-07

“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最早源于经济领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这一表述首次出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背后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纳入“十四五”时期的目标规划,并对高等教育提出新任务新要求。[1]由此对照,当下所强调的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聚焦于人的发展、将人置于高等教育中心的内涵式发展,而非以规模扩张、数量增长为本质特征的外延式发展。[2]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加强高等教育的育人本位不动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廉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道德精髓,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和目标诉求,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更是党实现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廉洁教育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更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传承和创新文化,坚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高校不但要提供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更要承担起学生人格培养的重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廉洁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腐败问题愈发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等特点,近年来通报的高校腐败案一再警示,高校这一“象牙塔”绝非清净之地,不仅在教学、招生、科研、后勤、基建、财务、职称评审、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腐败问题,学生领域的班干部选拔“跑官拉票”、评奖评优入团入党送礼说情、学术研究弄虚作假以及资助管理“欺瞒获资”等现象也是层出不穷。这说明,从目前高校廉洁教育的现实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全面从严治党和切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视域出发,深刻揭示目前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创新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既是目前高校廉洁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实践基础上,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廉洁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廉洁教育,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基础工程和重要举措,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诉求、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充分认识高校廉洁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对于增强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于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和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更是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内在要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强化形势教育、纪法意识、警示震慑、示范引领。[3]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视域来看,切实推进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驱动力和重要举措,是对党百年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入总结和科学升华,更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时代性拓展和创新性发展。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理论视域来看,切实加强高校廉洁教育,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落实,也是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实践路径和基础工程,是系统推进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标本兼治,涵养廉洁文化即为治本的一部分,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推进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从思想上固本强基,锤炼党性修养,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持续蓄势。

(二)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和使命担当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坚持传承和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切实加强廉洁教育,推进高校廉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更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而加强高校廉洁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二者在逻辑遵循、理论内涵、价值追求等方面都高度契合。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视域来看,“廉洁”一词,虽多与“反腐倡廉”和“自我革命”等关键词挂钩,属于政治学的范畴,但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同样也属于社会学和伦理学范畴。廉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既是人的本质属性,更是每一个人应当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高校廉洁教育不仅具有规范高校管理者的政治行为和净化高校政治生态的政治学意义,而且更具有焕新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社会学和伦理学价值。新时代对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高校廉洁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提升。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确保大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道德情操。廉洁教育是否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是与党和国家发展大计紧密相连。

(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廉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既是一种社会价值观,更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格,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身处“两个大局”的交汇点,更处于高等教育阶段,这一青年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人生“拔节孕穗期”必须从这一阶段入手,展开全方位的廉洁教育,永葆学生的纯洁性,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生态夯实基础。从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切实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和立德树人的发展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使他们永远绷紧道德准绳,培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特别是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部分学生和学生干部廉洁意识淡薄,滥用职权,牟取私利。因此,发展高校廉洁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提升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

二、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

自2005年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来,[5]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的各项决定精神,将廉洁教育建设纳入高校“三全育人”的总体布局,认真落实、积极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为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重视不够导致廉洁教育形式化

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高度和实践要求出发,充分认识高校廉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切实加强高校廉洁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精神动力。然而,从推动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视域来看,廉洁教育工作虽然正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有序开展,但总的来说,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部分高校管理者对廉洁教育的基础性、普适性、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存在模糊认识。他们认为廉洁教育仅适用于党政机关、党员和领导干部,同高校教师和普通大学生没有直接关系,忽略了高校廉洁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个别高校在“长效性”与“实效性”关系的认知上不统一,以构建廉洁教育长效机制为名,行面子工程、敷衍了事之实,这已然成为阻碍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无法真正形成切实有效的廉洁教育体系。二是学生参与廉洁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大学生是高校廉洁教育的受众,更是高校廉洁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廉洁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将高校廉洁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事实上,无论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视域来看,还是从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来看,廉洁教育都是全社会各主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必须要实现全覆盖。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达到4430万人[6],大学生作为引领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风气,甚至可以从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中窥见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然而,面对全媒体时代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大学生不仅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而且有人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戏心态。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歷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滋生,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思想认识造成强烈冲击。受教育主体对教育内容缺乏必要的思想认同,从源头上导致了廉洁教育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难以真正实现廉洁文化在高校内的广泛传播。

(二)内容单一、形式固化,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让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将价值理念转化为指导具体行动的强大臂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近年来,高校廉洁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向前迈进,但发展至今已进入瓶颈期,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下兼容并包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廉洁教育相关专门教材缺乏,校本课程开发不力,且多以理论灌输为主,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一带而过,缺少灵活性和规范性,与现实脱节,学生的认同度不高,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大大降低了廉洁教育的效果。校史文化、校友文化、办学理念、价值追求、校训精神、校歌校徽等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独特、深沉、持久的文化资源,对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廉洁教育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对上述已有资源的挖掘,理解较片面、诠释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无法最大化发挥这些资源背后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难以和廉洁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二是教学形式陈旧,缺乏创新。网络教学利用还不够充分,流于表面,很多教师简单的将网络教学理解为课件播放,缺乏与学生的线下沟通和交流,难以掌握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廉洁教育的内容没有密切地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没有利用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让廉洁教育贴近学生实际,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导致学生的兴趣无法充分激发。征文、标语、演出、展览等常见的教育形式已经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共鸣效果有限,重复且枯燥的活动甚至会适得其反。在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难以将书本上的理论切实转化为主观上的价值认同以及日常的行为习惯。

(三)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教师是高校廉洁教育的落实主体,是传授廉洁知识、树立廉洁榜样、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群体,推进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关键在于组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当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对廉洁教育教师队伍进行了扩充,但现实中高校廉洁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不够扎实的情况依然存在,距实现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一是缺乏专职的廉洁教育师资队伍。很多高校的廉洁教育工作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通常需要管理几百名学生,甚至要负责整个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工作体量大,内容庞杂琐碎,对于廉政教育内容的系统学习研究无暇顾及。二是负责廉洁教育的教师质量整体不高。廉洁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一支廉洁文化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作核心支撑,只有教育者自身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学识扎实,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使廉洁教育收效显著。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对反腐倡廉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讲话的思考不够透彻,对古今中外优秀廉洁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各方面基本情况的把握不够全面,无法形成系统完备的廉洁知识体系,不利于教师廉洁文化素养的提升,导致对学生的廉洁教育仅停留在说教层面,无法真正带领学生深入领会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正确引导学生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三、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高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毋庸置疑。如何更加自觉、坚定、主动地走稳走实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是高校廉洁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实现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视域来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传承和弘扬优秀廉洁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校廉洁教育体制机制,深入挖掘整合高校廉洁教育丰富资源,努力拓展和创新高校廉洁教育有效途径,大力加强廉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实现高校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廉洁素养,增强铸魂育人实效。

(一)优化高校廉洁教育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廉洁教育工作领导体制。高校各层级党组织和部门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先聚识,再聚力,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把廉洁教育作为推进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与高校教育自身特点相契合,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相适应,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具体督导、各部门有序配合、师生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每一个环节都要抓到位、做到位,实现廉洁教育真到位、全到位。[7]分类指导,总体规划,以目标、问题、效果为导向,对廉洁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学生,在教育改革的主战场、价值引领的第一线、服务学生的最前沿,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廉洁教育工作状况,为廉洁教育事业发展凝聚共识,激荡力量。

不断完善高校廉洁教育的保障机制。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思维跳跃,处事活泛,追求个性独立,更加关注自我价值,加之信息碎片化、无门槛、传播快的聚集属性,一旦廉洁教育过程中出现纰漏,后果是难以预计的。因此,规划和推动高校廉洁教育的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贯彻执行中央精神,科学把握面临的机遇,合理预估存在的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提前量,让谋划走在工作的前面,全面了解形势,把握工作规律,超前思考筹划,筑牢高校廉洁教育发展保障,压实责任,主动作为,担当敢为,真正做到为廉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护航助力。要建立健全廉洁教育监督反馈制度体系,畅通广大师生和各部门意见反馈渠道,完善网格化舆情监控系统,查漏补缺,防患未然,提前预警,及时处理,持续对廉洁教育进行诊断和改进,确保廉洁教育工作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向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二)挖掘整合高校廉洁教育丰富资源

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高校廉洁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按照充分体现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意见的精神,编写符合当下实际的廉洁教育专用教材,大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教育校本课程,建立高校之间的廉洁教育共享资源库,进一步推动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密切联系高校发展现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尊重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良教学手段,瞄准学生普遍关心,社会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将廉洁文化的传授与之贯通,做好教育引导和解疑释惑工作,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增长才干,增强对廉洁文化的认同感。此外,高校的各门课程都应具有廉洁文化的传播功能,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廉洁教育资源,每一位教师都应有担负廉洁教育重任的自觉,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巧妙将廉洁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自我修养的提升,加强对廉洁文化的认识。

积极开发并有效利用除课程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借助互联网,以“两微一端”为抓手,以校园网为媒介,不断拓宽廉洁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廉洁教育主题网站,开展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廉洁教育专题活动,并在网络平台同步推送,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合力,努力在全校师生中培育崇廉向上的正确价值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生态,让廉洁文化入脑入心,为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持续向好提供强大的内驱动力。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要将廉洁教育嵌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做好校史、校训、校歌、校徽的解读工作,发掘其中潜藏的廉洁因子,让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沁润心田。抓好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时间节点,寓廉洁教育于丰富的校园活动之中。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建立廉洁文化教育工作坊,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持续渗透廉洁文化,让意蕴丰富的校园文化在廉洁教育中再焕新彩。充分用好本土特色廉洁资源,立足新时代廉洁文化宣传的需要和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的职能,对相关廉洁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掌握一手资料,形成廉潔文化地图。抓住“关键少数”,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廉洁模范人物,聚焦榜样模范,让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成为一面旗帜,强化正面引领示范,持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根铸魂,启润心智,让高校廉洁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才能事半功倍。

(三)努力拓展高校廉洁教育有效途径

重视社会实践这一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廉洁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各类活动中,创办形式各样的“行走的课堂”,开展好“三下乡” “西部计划” “乡村振兴计划”等精品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思践悟,领悟廉洁文化的博大精深。完善社会实践服务体系,整合学校、政府、社会的实践资源,以青创园、企业工厂、街道社区、政府组织等实践平台为依托,结合廉洁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丰富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廉洁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感受廉洁文化精神,在身体力行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社会中根植廉洁情怀,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弄懂做实,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廉洁教育的落实应以多元的校园活动为抓手。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为主体,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党团组织在廉洁教育中的纽带和桥梁优势,协同配合,组织学生,团结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效的廉洁教育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形式上要不局限于常规,结合时代背景和廉洁主题,借助新媒体,以前沿的思维组织活动,对传统活动形式进行解构和重塑,寻找全新的突破口。活动主题上要坚定地以宣传廉洁文化为主旨,拒绝形式主义,对优秀活动进行成果展示、表彰奖励,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通过对活动组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严格把控,有效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闭环,真正做到围绕廉洁主题,深入学生开展活动,充分保证全过程关注、全方位覆盖、全身心投入。

充分利用“互联网+廉洁教育”,占领网络育人高地。“00后”是当下高校人员构成的主力军,他们是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已成为影响学生价值确立的最大“变量”。把握网络的特点,让“互联网+”为廉洁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可能,通过慕课、学习强国、VR、抖音、微信等新平台新技术实现廉洁教育的个性化内容选择。[8]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新媒体矩阵联动发力,探索全新的话语模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廉洁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同向同心,同频共振,增强廉洁教育的影响力、时代性、时效性,稳固廉洁教育成果。与此同时,也需加大管理力度,严防网络上的各种有害信息倒灌,扭曲学生的价值取向,危害身心健康。

(四)大力加强廉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设置专人专岗,扩充廉洁教育师资队伍。可以根据学校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设置专门的廉洁教师岗位,就高校师资的储备来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廉洁文化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胜任廉洁教育教师一职。可以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选拔出一批对廉洁文化有深刻认识和研究的学者成为廉洁教育专任教师。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实现对廉洁教师队伍的精准化、专业化管理,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博学笃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廉洁教师队伍,协同提升高校廉洁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廉洁教育教师培养考核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9]。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从廉洁教育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反腐倡廉相关理论、廉洁文化知识、师德师风建设、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展开,落实以理论学习为主体、培训轮训为依托、实践锻炼为保障的重点分明、层次清晰、形式多样、覆盖全面的培养制度[10],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完善廉洁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提高日常考评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将学生评议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尊重学科差异,增强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奖惩机制,奖励表彰要单设计划、单列标准。同时,也需加大惩戒力度,从而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推动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深化廉洁文化相关理论研究,推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理论研究是廉洁教育发展的基石,教师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關键所在,应当时刻牢记教书育人才是第一要务,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严格贯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党中央有关反腐倡廉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申发,开展适应高校发展的廉洁教育科学研究。与此同时,要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鼓励引导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不断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要有针对性地对廉洁教育教学过程中浮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记录、反思、探究,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答疑释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廉洁教育背后的深意,把对廉洁教育的思考转化为开展学术科研的有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升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箹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2] 李正元,陈嘉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进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18-127.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J].党风,2022(3):2.

[4]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J].党建,2022(5):4-6.

[5]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J].党的建设,2005(2):7-11.

[6]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22(3):109-112.

[7] 吴成国,陈怡帆.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制度化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84-86.

[8] 卞程秀,邓小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要素构成及其优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69-74.

[9]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10] 任建明,王方方.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全覆盖目标及实现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20(3):112-118.

责任编校   张煜洋

Practical Issues in Integr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the New Era and Their Settlement

XU Chenying(Medical School,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00,Jiangsu,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ing a new era and on the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strengthening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gr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ar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for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Party administration and building a culture of integrity,basic projects and important measures being their basic connotation,historic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and they are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and the only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nurture themselves in the new era.Judging from the practical issues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integr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its content and form calling for immediate innovation,and lack of effective teachers,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integrity education in these institutes in order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grity education,based on which,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integrity education are to be optimized,rich resource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are to be deeply explored and exploited,effective way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are to be found to expand and innovate realization means,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education work teams is to be vigorously strengthened,and the consciousness,creativity,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are to be continuously enhanced.

Key words: new era;integr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actical issues; realization path

猜你喜欢
现实问题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