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式赡养”有弊端

2023-07-28 16:48蒋锐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轮流生活习惯子女

蒋锐

张女士今年83岁,3年前老伴去世后,她的3个儿子觉得老人独居隐患大,于是协商决定让她轮流在各家居住,每月的最后一天搬到下一家。当时,张女士一听要和儿孙同住,心里非常期待,但几个月这样住下来,她觉得疲惫不堪,又搬回了自己的老房子,独自生活至今。她表示,等到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的那天,就去养老院生活,不会再考虑轮流去子女家居住了。

“轮流养老是多子女家庭常见的一种养老方式。”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于普林表示,这种方式可以让子女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减轻单个子女的负担,但对很多老人来说,这种方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于普林总结,看似公平的“值班式赡养”主要存在以下3个弊端。

1.适应环境变化难。频繁变换居住环境,需要老人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但人上了年纪以后,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在减退,可能还没有适应上一家的生活方式,就要搬去下一个子女家。而且,搬家过程中的奔波也容易让老人吃不消。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不利。

2.平衡亲情关系难。多子女家庭轮流赡养老人时,看似每个子女都承担了责任,但实际上很难保证每个人的付出都一样。有些子女付出得多,可能就会觉得吃亏,因此容易闹出矛盾。老人夹在子女中间,需要不断平衡各方关系,有苦难言。

3.缺乏安全感。不停地在子女家之间搬来搬去,会让老人感觉自己像个外人,无法真正融入任何一个家庭,容易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在交接时,老人可能会产生被这一家“扫地出门”,被另一家勉强接受的感觉。

“多子女家庭赡养老人时,最核心的一点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于普林表示,如果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居住环境,儿女可以轮流到老人家里照看。此外,以下3种方法也值得尝试:

1.雇保姆。儿女集资雇保姆照看老人,平时多回去探望,这样既不改变老人的居住环境与生活习惯,又能保证安全性与舒适性。

2.明确分工。由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子女照顾老人,其他子女出钱。明确分工后子女不容易有怨言,老人得到长期稳定的陪伴,也能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

3.日接式养老。早上将老人送去养老院,晚上接回家。这样老人既可以与同龄人交往,丰富自己的生活;又能每天与晚辈共处一段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于普林建议,当条件受限,老人只能暂时由子女轮流赡养时,老人和子女都要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彼此之间产生隔阂。老人要有边界感,对子女关心要适度,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做好子女關系的润滑剂,公平对待所有子女,避免偏心引发的不满。子女要提前做好规划,对涉及老人的事情沟通到位,减少不必要的家庭内耗;在与老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多点耐心,少点抱怨,学会接纳老人的想法和习惯,帮助老人尽快适应家中的环境,安度晚年。

(摘自《生命时报》2023年4月25日,春之暖荐)

猜你喜欢
轮流生活习惯子女
空化对轴流泵叶轮流固耦合特性的影响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最好的爱情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移动轮流反冲洗网式过滤器的设计应用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