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某三甲医院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7-30 01:26庄永玲张家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组间程度

李 霞,庄永玲,张 蔚,张家华

(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 山东日照276800)

职业紧张又称为职业应激、工作压力,当职业人群长期处于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下,就会导致社会心理因素超出人体调节能力或工作要求与能力、需求不相匹配,从而诱发职业人群出现生理和心理损害[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面对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感染性不断增强,隔离病房中参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会产生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在繁重工作量的同时,在应激环境中会对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引发不良影响。对职业紧张的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群体处于职业紧张状态,相对于医生,护士群体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2]。在隔离病房特殊的环境中,面对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职业紧张的情况更应引起关注。本研究调查该群体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查找职业紧张原因,为降低该群体的职业紧张水平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2022年11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收治隔离病房工作的5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通过注册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者;②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收治隔离病房工作,同意参加本次问卷调查者。排除标准:不自愿参与调查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称、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时间、是否睡眠障碍、是否经常加班、隔离病房工作总天数和工作次数。②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王瑾等[3]编制的《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对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进行测量。本量表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共有17个条目,包括社会支持、组织与汇报、要求与付出和自主性4个职业紧张测量核心因素。

1.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使用问卷星建立调查模板,通过护理团队发放至隔离病房护理微信群中,护理人员自主填写问卷后提交,电脑统计相关信息。本次共调查60名护理人员,回收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

2 结果

2.1 56名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情况 见表1。

表1 56名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情况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现状 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分,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影响组间比较 见表3~6。

表3 受教育程度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影响组间比较

表4 婚姻状况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影响组间比较

表5 每周工作时间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影响组间比较

表6 隔离病房工作总天数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影响组间比较

3 讨论

隔离病房护理人员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力量,承担着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和心理压力[4]。同时为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引发的交叉感染和扩散,隔离病房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在工作和生活中均需严格落实闭环要求,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造成紧张情绪的堆积。有研究表明,职业紧张不仅对生理器官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个体兴趣和工作信心,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工作质量[5]。为有针对性地帮助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缓解职业紧张,避免产生负性情绪,更顺利地开展工作,进行此次职业紧张调查。

本研究使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共对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工龄、职称、月收入、每周工作时间、隔离病房工作次数、隔离病房工作总天数、睡眠情况和是否加班12项个体差异性因素与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每周工作时间、睡眠状况、是否经常加班和隔离病房工作总天数对职业紧张的影响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本研究中,隔离病房男性护理人员的比例低于女性护理人员,不同性别的职业紧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护理人员在隔离病房中没有因性别的不同产生职业紧张的差异。

在相关研究中,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会相对升高[6],本研究,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分散较为均匀,各工龄层次的职业紧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影响也无差异。考虑主要调查人群是隔离病房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同工龄、年龄护理人员几乎同时更新工作要求,面临同样的感控风险,所以工龄和年龄对该群体职业紧张的影响较小。黄浪等[7]研究显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其职业紧张的水平会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每周工作时间对职业紧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每周工作时间增加,职业紧张得分逐渐升高。通过组间分析可知,每周工作时间<44 h的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工作时间≥45 h与≤40 h、41~44 h者职业紧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工作时间增加,会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心理状态,影响工作效率,加大了职业紧张程度。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主要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研究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逐渐下降。考虑与受教育程度高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充足、专业技能掌握程度高、有更强的自我调试能力有关,与尹雪梅等[8]研究一致。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职称主要是初级职称(50%)和中级职称(46.43%),未定级和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很小,均为1.79%。职称对所调查人群职业紧张情况影响较小,无差异性。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的婚姻状况对职业紧张也有明显的影响,未婚相比于已婚和离异者职业紧张水平低(P<0.05)。已婚护理人员占所调查护理人员的64.29%,多数护理人员的孩子处于学龄期,家庭中需要协助调整的因素较多,闭环管理的工作要求使其不能参与家庭事务,对工作中的紧张情绪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睡眠障碍的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水平高于无睡眠障碍者(P<0.05)。有研究显示[9],职业紧张与较差的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于所处隔离病房环境,工作压力大、感染风险高,在工作中还有很多应急情况出现,导致部分人员出现睡眠问题。同时职业紧张与睡眠有很强的相关性,睡眠质量降低又加重了职业紧张,易形成恶性循环。加班也会影响到职业紧张。加班时间越长,超负荷工作量越大,护理人员时间安排的自主性越小,进行职业紧张的缓冲与调试时间较短,往往会加重职业紧张情况。在李为翊等[10]的研究中收入与绩效不能真实体现疫情防控工作量时,将会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造成成就感降低。但本研究中月收入对职业紧张无明显影响,主要考虑疫情保障政策有效地在防疫人员中落实,减轻了收入对该群体职业紧张的影响。本研究同时把隔离病房工作经验与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进行关联比较,发现工作次数对职业紧张无影响,但隔离病房工作总天数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有影响。组间数据比较可知,隔离病房工作天数≥181 d组较≤60 d组职业紧张程度提高(P<0.05)。考虑主要是在隔离病房工作时间长,长期在高压高风险环境中,无法参与常规的工作和生活,职业紧张的累积因素不断增加而引发。

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每周工作时间、睡眠状况、是否经常加班和隔离病房工作总天数对职业紧张的影响更为明显,建议从学习培训、工作安排、人员调配、家庭社会力量的支持等多方面干预,缓解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首先,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职业紧张,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讲座,提高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的心理调试能力,在闭环工作环境下,鼓励工作人员室外适当运动,休闲时间与家人、朋友及周边同事视频沟通交流,及时排解不适心理因素。合理调节睡眠,保持愉快情绪。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其次,做好隔离病房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正确调控人员排班,缩短加班和在隔离病区内的时间,确保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心理紧张状况缓解。社会支持力量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家庭因素、婚姻状态是影响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重要因素。在林建琴等[11]的研究中,抗疫护士在得到社会支持时,能够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所以充足的社会力量、家庭力量的支持能够解决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社会存在感和职业成就感。

通过本次研究,查找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原因,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缓解该群体的职业紧张程度,为相关部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但本次研究主要对隔离病房部分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紧张程度的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问卷填写过程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的产生存在偏颇。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大调查的数据量,对临床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组间程度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正念减压与心理健康教育对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效果的比较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快速组建老干部发热隔离病房的探索与体会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