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纪录片的叙事和价值探析

2023-08-04 05:07王琦瑛刘洵
声屏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李白纪录片历史

□王琦瑛 刘洵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视听特征

纪录片是一种影视艺术,其实就是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现实世界题材的电影,历史人物纪录片是纪录片中的典型类型,但是由于历史人物的时空缺席,因此大部分历史人物纪录片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历史遗址或是相关人物的采访等资源来进行历史佐证。

人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社会的重大发展和进步都少不了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他们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重要性甚至会影响后世之人。客观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由于历史资料遗存的不完整性,使得历史人物纪录片在呈现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视听语言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在影视创作中视听结合,给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感官体验。历史人物纪录片以画面为主,以解说词与旁白为辅塑造立体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画面与声音承担着不同的叙事任务,发挥着不同的叙事作用,纪录片视听语言的叙事表达、画面表现与象征性的多重特点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整饱满的人物形象。

例如,《李白》是2021 年播出的一部经典历史人物纪录片,李白是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其诗歌成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注定是浓重的一笔。由于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记载已多如牛毛,因此,这部纪录片在视听语言上要打破固有思维,跳出舒适圈进行拍摄,选择独特的拍摄视角,赋予纪录片更丰富的内涵。在画面布景上通过借鉴博物馆中保留的服装或古画等史料,尽量贴近史实,为了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更是使用大场景来体现李白作诗时的纷乱孤独的心境及当下意境。声音上则通过专家的不同观点或者旁白来对李白诗歌进行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分析,例如在《李白—长安道》一集中开篇即通过旁白讲述李白去终南山的目的,随即对历史文化专家进行采访,由专家解答片中悬念,让片头旁白和专家采访有机结合。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技巧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历史史实,其创作手法和剧情片有一定的区别,需在大量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设计纪录片的戏剧冲突,设置时空结构。有研究者提到纪录片的叙事是建立在对事实素材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剪辑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不是杜撰的。

线性结构的叙事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和逻辑顺序来对纪录片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剪辑,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纪录片叙事结构。线性结构可以使创作者根据自身的创作需求,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叙事,能使整个片子叙述得更有条理性。如《梁思成与林徽因》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叙事,把他们从康奈尔到北平,跨越数千里对古建筑结构进行测量,后又在战争中南下,最后事业未竟而终,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把中国建筑史的开端和令人感慨的学术精神展现了出来。如《玄奘之路》中的玄奘法师为了求取大乘佛法不顾艰难险阻一路西行,足迹遍布一百一十个国家,以西行的路线做为线性线索造就了一部经典的纪录片。线性结构的单一性可能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乏味之感,但由于历史人物纪录片本身的特性即是讲述历史人物会在时间流逝中的成长,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发生在某一独特时间,因此线性结构对于表现历史人物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这种叙事结构更容易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突出历史人物对当下及对后世的历史影响,表现出历史的传承感。

板块结构是将不同的人物、地域、时间等分成不同的板块内容,表现出比较繁琐复杂的故事内容,每个板块之间互不干涉且各个板块内容完整、叙事清晰,但是不同的板块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叙事方式其实受到众多纪录片导演的青睐,如2006 年播出的《艺术的力量》,每集长达六十分钟,一共八集,分别将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雅克、透纳、梵高、毕加索、罗斯科八个人分为八个独立板块,并列式呈现艺术史的群星闪耀,以此展现整个纪录片的主题。著名主持人西蒙·沙玛激情昂扬的解说让观众一度投入到纪录片中,每一个独特的板块让人们领略了艺术史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的变迁,艺术的追求也从真实与光影到追求精神感官的体验。这八大板块之间相互分离,板块内部结构与情节表达独立完整且内容丰富,通过艺术领域内多位艺术家的故事呈现,展现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艺术成就及艺术影响,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呈现了并列板块结构的美学效果。通过西蒙·沙玛的旁白与解说在看似独立的碎片化故事板块之间串联起一条结构线索,整个系列纪录片看似独立,每个篇章都塑造了一个不仅有艺术天赋也面临诸多困境的鲜活人物形象,但是也将“艺术的力量是永恒的”这一中心思想嵌于各板块之中,最终使整部纪录片成为一部艺术作品。

历史人物纪录片是秉持着真实与纪实两点来客观展现历史人物的,在叙事结构上围绕典型人物作为叙说主体,结合人物生活背景、当时社会等诸多生活语境,通过故事化的重建以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广泛观看历史人物纪录片后,通过分析发现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玄奘之路》《艺术的力量》等在叙事结构上,或通过线性结构或通过板块结构进行综合研究和全局把握,将复杂繁琐的历史材料按照主题串联成一个紧密联系、逻辑清晰的整体。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叙事技巧。 纪录片的主要特点是纪实性与真实性,在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纪录片中,历史人物大多是由演员扮演或是将各种文献资料、历史史实等进行结合来呈现历史,探寻人物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价值。人物生平事迹的记录是人物传记的书写,也是对当时语境的研究和分析,历史人物纪录片中人物选择的真实性、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叙事内容的真实性,都是让原本单一的文字影像变得更为形象直观的前提。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叙事技巧主要是通过多维度和多视角的记录方式来书写人物传记,历史人物纪录片需要结合照片、文字等史料遗存,拜访相关研究学者或历史人物的有关后人等,在原始资料记载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运动无疑是赋予影像美感的。因此,在表现历史人物时将静态的史料图像和文字记载转化为动态的影像化呈现,丰富的镜头和多元的史料呈现方式会更吸引观众,让观众有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此外,在叙事技巧上要选择最恰当的拍摄视角,创作者在拍摄时不能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赋予主观看法,不能带有主观色彩,不能以一个历史参与者的身份对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要以旁观者的视角即上帝视角,站在历史之外来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记录。例如,在纪录片《李白》中在某一片段之后会先出现对相关历史学家、研究学者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此分析站在历史本身和后来的研究两个层面上,因而更具有客观性。且由于历史本身是不可复刻和无法重复的,故与历史相关的纪录片通常会以旁观者的视角和创作者的主体视角等多元视角进行创作。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价值

历史人物纪录片的文化价值。 历史人物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对史料遗存进行挖掘,通过还原历史人物唤醒某段历史记忆,以提升文化自信。国内著名学者张岱年曾言,文化是多层面的统一体系,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思想观念等;二是指文化在实物上的表现,包括文艺作品的表现、科学技术物体的表现,例如某些人工改造过的物质等;三是指制度风俗,是思想观念的产物。文化包含文艺作品、文化遗产等物质层面,也包括承载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人物精神和思想观念。优秀的历史人物纪录片必然会塑造出一个性情真实、人格独立且个性极强的典型人物形象。历史人物纪录片的社会功能是进行文化传播,基于此目的塑造的人物形象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同时也是文化的体现。正如纪录片《李白》所塑造的形象除了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也代表着唐代历史上众多有才却不得志的有志之士。李白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才总会被发现,即使未能做出一番政绩却在诗歌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白》这部片子从一个历经磨难但仍有理想的普通人之视角,展现了李白为追求政治抱负而背井离乡,也展现了李白落寞孤寂而寄情山水,既表达了家国之情又歌颂了朋友之谊。李白在这部片子里所表现的情感也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情感,还原的不仅是诗仙李白更是普通人李白,使观众不由得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又感受到他不是谪仙,更是一个有温度的普通人。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李白的致敬,也是后人对李白的高度认同。

美国著名纪录片研究学者罗森沙尔曾在书中说过,纪录片的使命在于阐明抉择、解释历史,增进人类的互相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逝去,随着历史成为过去,历史记忆与历史事件始终会被尘封。将历史人物拍摄成纪录片,可以增强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人物形象是历史人物纪录片的灵魂和文化精神所在,当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则此文化已成为信息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历史人物影像化的价值呈现。 历史的发展创造了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化,也成就了众多有着卓越成就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影像化是在原本静态的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动态的画面及声音语态,以此弥补文献记载方面的空白,丰富历史人物形象,使观众全面了解与感知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纪录片在人物选择上不仅仅投向有着丰功伟绩的历史伟大人物,还要关注留下时代烙印的群像人物,在历史脉络中找寻纪录片创作的艺术来源,在题材上应选择符合影视创作的大历史观,通过影视创作直观、系统地还原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长久以来,以文字纪录历史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方式,也是学者或官方进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影像出现后也开始作为文献储存的一种手段。在数字化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每天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有语言、文字、图像、影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事实上,相比文字和图片,影像是更为高效和直观的记录方式,能够弥补文字无法传递的共情与感受,将抽象冰冷的文字图片转换成有温度、有深度的影像。

孔子不仅在中国的大儒学家,而且其思想对现代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正向的价值取向。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他的儒学思想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纪录片《孔子》除了谈及礼义廉耻等儒学思想外,也将充满人性的小故事置于纪录片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影像方式让观众对孔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片中不仅有对历史语境的描述,还把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加入其中,巧妙地把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进行自然穿插,在时空交错中拉近现代人与孔子的情感距离,实现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这一纪录片通过搬演的形式将孔子的形象塑造得立体饱满,更传达出孔子的儒学内涵和博学的人文精神,不仅使观众备受启发,更让汉学家在研究儒家文化时有了更多的启发和参考,丰富了历史文献。

历史人物纪录片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或是对后世影响深远,让原本在人们心中处于历史文学中抽象的人物角色通过影像化处理成为直观自然的视觉形象,影像化的处理在弘扬优秀人物品格、文化传承及文献记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虚构的剧情片不同,历史人物纪录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情节的推进更依赖于镜头的叙述和语言的讲解与表达。观众是通过观察人物的行为与感官体验等领会当时社会语境带给人们的内心体验,叙事主体是人或者说是时代造就的伟大人物,人作为必要的载体贯穿纪录片叙事的完整过程。

结语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伟大的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了无数奇迹,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出现了无数成就卓越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品格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中甚至在当代语境中也是值得解读一番的。通过叙事方法和叙事结构对历史人物纪录片进行分析,对历史人物的生命轨迹、成长历程、后世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回溯和探寻,在对那些历史资料中记载的故事进行重构与解读时,影像化的呈现方式在文化价值与感官体验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李白纪录片历史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纸上的李白(三)
纪录片之页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新历史
倒下的那一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