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路径探究

2023-08-04 10:19史欣博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中华院校

史欣博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可以有效注入鲜活的课程思政元素,助力高职院校人才高质量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基础性作用,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去,是现阶段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经过漫长历史时期检验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德育类的重要通识教育课程,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当与技术技能教育携手并行,这也是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内,用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有高尚品德、有丰富内涵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是对照立德树人要求得出的必然选择。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通过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案例,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宝贵品质,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品性。

1.2 有利于增强高职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高职语文课程的课程标准一直是诸多高职语文研究者共同研讨的内容。由于近些年来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已大势所趋,强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是许多院校的共同要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高职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核一再被削弱,单纯的成了为求职就业服务的工具型课程。可是部分教学内容如简历制作、自荐信写作等内容又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趋同,造成学生重复学习。高职语文课程要实现立德树人任务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如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与奋斗精神;引入节庆文化及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自觉抵制“洋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民俗,领略民族文化风情;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如先秦百家、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优秀作品,让学生汲取其丰富的文化营养,有益于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总之,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有力抓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工匠精神、文化自信。高职语文课程应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来面貌,增强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

1.3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一方面也给外来文化带来了传播空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许多学生被互联网上迅速涌入的外来文化所吸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可有效拓宽文化传播阵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灿烂的农耕文化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风骨;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让学生感悟惜时如金的必要性;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悲壮豪迈中让学生感悟博大的爱国情怀;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感悟伟人的革命情怀。除了文学作品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进入高职语文课程,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现状概述

2.1 课程内容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往往被视为是以培养学生基础职业能力为教学目的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不少院校还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高职语文课程主要以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主要以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及工作场景中出现的应用文为主,内容较为枯燥教条。传统的高职语文课程被视为是专业课的补充,被视为是具有工具属性的课程,因此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如职场应用文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近些年来,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纷纷要求高职语文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强调高职语文课程的工具属性和应用性,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育人属性有所削弱,课程内容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毕竟属于人文基础课程,很难完美对接数量庞杂繁多的各个高职专业,在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当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应深化高职语文课程文化育人的基础作用,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培养具备高超技术技能和高超品德修养兼备的新时期“大国工匠”。

2.2 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不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底蕴十分深厚,数千年的文化沉淀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文化宝库。无论是诸子百家的丰富思潮,亦或是各类民间传统节日、浩如烟海的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可以涵盖十分广阔的文化元素。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对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不深入的客观问题。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种类十分丰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优秀古代文学作品、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优秀历史文化故事、优秀传统民俗节日、优秀语言文字等。然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过程中,缺乏挖掘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最为直接的媒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性的呈现出来,是教材编写必须重视的问题。

2.3 实施过程缺乏有效路径。近年来,随着“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要求的全面提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高职语文课程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也逐渐成为共识。“大国工匠”的培养需要技术技能层次的培育,同样也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人文涵养的培育,从教学观念上而言还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许多院校甚至停止开设高职语文课程,或者将高职语文课程设置成选修课。此外,高职语文课程本身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互动体验等问题。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理论灌输,学生参与感薄弱,更像是高中阶段语文课堂的延伸,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有效路径亟需开拓。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路径

3.1 立足教材改革,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决定教材内容的重要文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写入课程标准中对提升教材的传统文化含量意义重大。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首先应立足于教材改革,完善相关课程标准。造成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标准中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内容的要求,对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没有硬性规定必须具备一定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导致教材编写过程中没有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明确高职语文的课程性质仍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通识类文化培养课,具有人文属性而非单一的工具属性。推进教材改革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将我国丰富灿烂的文学作品等内容写进课程标准。应对照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要求,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选取蕴含浓厚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只有坚持高职语文课程的德育理念,才能真正让高职语文课堂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3.2 拓展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当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单一,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许多语文教师还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造成高职语文课程不被学生认可,消磨了学生对高职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吸收接纳知识具有不同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情具有特殊性,学生普遍对枯燥单一的理论课程缺乏兴趣。语文课程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程应改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应将学生视为教学环节的主动参加者,以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以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典型性;以情景教学法模拟真实情境,提升教学的可感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堂文化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生硬的说教变成文化浸润,如可以在课堂上实施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如讲授求职类应用文时,可创设具体工作情景,模拟仿真职场面试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课下也可拓展第二课堂,组建各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接受。此外还应改变当前以传统考试考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价模式,高职语文课程的评价模式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综合评价学生通过本门课程收获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不应该简单粗暴的评价学生。

3.3 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文化积淀。长期以来,在开设有高职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中,语文教研室就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由于不像公共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拥有英语等级考试及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重点工作任务,高职语文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师资水平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往往由非专业出身的教师兼任或外聘教师担任,不利于师资团队建设。语文教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之一,应通过师资培训活动提升语文教师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语文教师的文化储备。此外,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从思想上提升认识,认识到本门课程对育人的重要作用,才能端正教学态度,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只有丰富自身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好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中华院校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