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于学校卫生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3-08-06 03:02余晓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传染病卫生学校

余晓玫

学校为人群密度较高的地点之一,也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由于学生们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使学生群体间不仅密度大,且整体的聚集时间比较长[1-2]。假设一旦学校内出现了突发性传染病的情况,会出现人传人大面积传播的问题。当前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肺炎病毒的侵袭,国家对于学校内部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也愈发重视。当前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多属于事后处理,而忽视了传染病的预先预防[3-4]。但是却存在着对事前风险评估不足的问题;既往传统的学生症状监测仅仅表现在以因病缺勤方面的记录,在管理上易存在监测管理办法不系统、不完整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既往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不足之处予以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后的传染病预防与管理措施应用于本校学生管理中,最终有效地实现了传染病控制关口前移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5月—2022年6月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的2 051 名学生为管理对象。同一批学生在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管理模式支持。在进行2020年管理时,男性1 080 名,女性971 名;年龄6 ~12 岁,平均(9.38±1.12)岁。另纳入10 名教师作为管理人员,其中男性6 名,女性4 名;年龄24 ~51 岁,平均(37.31±4.62)岁。

1.2 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该校应用常规传染病预防与管控措施。涉及的管理重点即为根据上级防疫需求,并结合季节性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情况,做好经验性防控干预措施。若发现班级内部存在着传染病流行的问题,需要立即上报,彻查传染源后,进行送医或隔离治疗等。

2021年6月—2022年6月该校应用优化后的传染病预防与管理措施。涉及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对近3年来该校发生的传染病数据予以汇总。包括小儿腮腺炎、水痘、细菌性痢疾及流行性感冒等。

(2)完善学校内部的卫生管理制度。参照国家标准性文件及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立健全各项传染病管理制度。如在学校可完善如下制度:《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等级制度》《教师与学生常规体检制度》《疑似传染病因病排查制度》《饮水管理制度》及《消毒管理制度》等。而在医院机构的安排上,则需按照学校的要求设置保健室、学校卫生室等部门。同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接受三明市及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所组织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当发现公共卫生事件时,第一时间进行消毒、隔离与报告。

(3)开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管理措施。数据分析得出,学校既往所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均符合传播途径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染途径及受传染学生3 类。在管理时需要从抑制传染病流行的3 个阶段入手,即为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及控制感染源3 项。①传染病预防管理:定期在学校内部开展多元化的传染病健康宣教工作。在卫生健康课上对学生开展多途径的宣教,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在日常,需定期在校本课上宣传学校内部开展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都能够对自身的健康安全引起重视;在学生放学时,校内广播可播放与传染病预防相关的知识,并定期在学校开展“传染病预防”手操报比赛,让学生也参与到疾病管理的过程中来。②强化学生的健康体魄:学校教师应当树立统一的精神,确保每周学生能够上不少于3 节的体育课,减少对体育课时间的占用。体育教师在课上多开展与有氧运动相关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跳绳、踢毽子、跑步及跳远等。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免疫力水平。③定期在学校内部开展体检工作:学校应当配合当地医院,做好整体化的体检工作。对学生免疫接种的情况予以了解。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时期,学校应与接种单位做好共同的免疫管理协商,合理安排工作开展路径,以降低学生发生感染的概率。④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提升传染病报告效率: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将传染病发生的具体情况详细地向医疗机构予以报告。并提供学生的晨检及午检结果,为疾病溯源筛查提供可行性意见。在管理时针对疑似病原携带者或是疑似病例,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感染管控工作。通过早期进行隔离,避免增加小儿感染的风险。⑤强化校内消毒工作开展的水平:在学校进行消毒时,常应用的化学物品包括二氧化氯、碘伏、过氧乙酸及含氯消毒剂等。在进行消毒时需避免对儿童机体造成损伤。在进行校内消毒时,根据不同的消毒需求选取最适配的消毒剂类型应用。⑥强化校内不同功能区的管理:食堂卫生管理,提升学校食堂的自查能力,同时尽可能地在学校中采取引入自主经营管理的食堂,以预防暴发性疫情的出现;学校饮水卫生方面,饮水机要做到一日一消毒,以避免细菌繁殖;厕所卫生方面,应当增加厕所内部卫生纸、吸收设施及清洁用具的投入,使学生养成自主的卫生习惯。聘用多名卫生清洁人员,时刻保持好厕所的卫生,避免出现肠源性疫情大规模传播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卫生管理工作评分:结合学校传染病管理预防实际工作情况,制订卫生管理工作评分表。其中共涉及5 个维度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组织、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传染疫情报告情况、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校卫生保健室管理等。各维度按照Likert 1 ~10 级赋分法赋分,分值与管理效果呈正比。(2)不同时期突发卫生事件比较:分别统计在不同管理时期下发生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的学生数量,并将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下卫生管理工作评分比较

优化措施下的卫生管理工作指标(传染病管理组织、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传染疫情报告情况、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校卫生保健室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措施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下卫生管理工作评分比较(分,±s)

表1 不同时期下卫生管理工作评分比较(分,±s)

管理措施人数传染病管理组织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传染疫情报告情况 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 校卫生保健室管理常规措施107.81±1.218.80±1.018.91±0.548.91±0.718.71±0.71优化措施109.41±0.529.51±0.229.81±0.319.82±0.209.54±0.41 t 值-3.8412.1724.5703.9013.201 P 值-0.0010.043<0.0010.0010.004

2.2 不同时期突发卫生事件比较

优化措施下突发卫生事件发生率为1.17%(24/2 051),低于常规措施下的6.39%(131/2 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45,P<0.001)。见表2。

表2 不同时期突发卫生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学校是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类机构,具有人群密集、人流量大、来往人员多样的特征,属于传染病传播发生率高的机构之一[5-6]。学校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极高的聚集性特点。若是在此机构发生传染病暴发的问题,不仅会对学校及家庭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这要求学校应当对突发公共卫生等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开展提前处置,尽量将事件控制在发展的最初阶段。

从学校内部高发的传染病类型上看,(1)季节流行性感冒的传播特点:该类疾病往往传染性比较强,是一种呈现季节性发生的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一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学生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是极为密切的。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人-人、被污染物品之间与呼吸说话时空气飞沫之间相互传染的。(2)细菌性痢疾在学生中也是有一定发病率的。这类患儿多发病较为急骤,会出现嗜睡、反复惊厥、突然性高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系统衰竭,影响生命[7]。既往学校中有罹患该病的学生,但是干预的早,学生症状并不显著,入院治疗后症状迅速好转,也未造成大范围传播。(3)水痘在学校学生中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此传染病传染性比较强。一般在该病传染时,机体会在1 ~2 d 出现疱疹结痂样改变。该病的鉴别是比较容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传人或是空气飞沫传播[8]。(4)肺结核的发病率极低,因该疾病较为严重,在发生后学生会立即得到隔离。这类疾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被污染物品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5)腮腺炎发病趋势呈现季节性的特点,在春冬季节的发病率比较高[9]。这类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的途径进行传播的,学生免疫力强是能够抵御该病的。保健医师及学校所有的教师,均应当对上述疾病发生时的常见症状予以了解,从而早期将学生予以筛选并进行隔离治疗。

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是极强的。一般来看,校医的数量及业务技能水平将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从这一角度看,为了从根本上强化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一方面从管理制度上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从保健老师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上得以优化,最终才可提升多发病的防治能力。有的学校学生规模大,但是保健教师只有1 名。通过与当地乡镇卫生院取得合作后,由学校负责提供场地,乡镇医院卫生工作人员负责定期在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传染病防控成效[10]。

学生本身的卫生习惯也是影响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学校进行传染病管理的同时,还应当致力于学校本身硬件条件的改善,如在不同的楼层多设置自动洗手装置、自助口罩发放装置等,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传染病的防控中来。同时在校本课中,也应当强化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如在进行个人卫生知识健康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抓住不同人群的分型差异。特别是针对处于小学阶段的男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以及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自身的卫生习惯塑造是较为重要的。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小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是开展成效最佳、最明显的时期[11]。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塑形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其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干预,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支持,利于其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也可利于传染病的防控,开展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管理措施中在学校内部也强化了对食堂、饮水设备及厕所的卫生管理,在“硬件”上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也进行了优化,提升了管控的多元性特点。

但是从当前来看,教师和卫生部门的学校传染病工作从业者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同时部分学校也存在着医疗资源不充足的现象,这均会增加学生自身传染病发生的风险[12]。未来学校可开源节流,并尽可能地增加对医疗资源及设备的投入,以期能够提升学校的传染病应急处置水平。

综上所述,在学校卫生管理中,应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既可提升学校的卫生管理措施,也可降低学校内部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率,管理成效可观。

猜你喜欢
传染病卫生学校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卫生与健康
学校推介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