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2023-08-06 03:02郑休嘉吴晓丹黄志成官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结肠癌评估疼痛

郑休嘉 吴晓丹 黄志成 官申

结肠癌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即人们的饮食结构开始向着动物蛋白以及动物脂肪的方向改变,与既往饮食相比而言缺少足够纤维素的摄入,加之突变的诱导,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针对结肠癌的治疗在当前临床工作中仍然以手术为主,当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操作尽管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速度也较快[2]。不过在实施腹腔镜或其他手术治疗时由于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术中牵引或拉扯等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或者在将标本取出后,可能需要辅助切口,这也进一步对患者造成了不良影响[3]。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应用于结肠癌患者术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本研究就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从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早期营养支持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出发,由此获得更好的预后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 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批准编号:20200212)。纳入标准:年龄30 ~80 岁;实施术前检查以及术后病理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接受开腹或腹腔镜腺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存在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结肠癌远处转移者;依从性较差者;复发性结肠癌;接受了新辅助放疗及化疗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状态进行科学评估及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出院时给予相关健康教育以及围绕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告知等[4]。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

1.2.1 术前量化评估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体病情以及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情况、并发症、负面情绪、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等进行评估,评分1 ~3 分,随后按照评分对患者的手术风险情况进行评估,评分1 ~3 分。随后按照评分结果对患者的手术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其中低风险者的总分小于9 分,中度风险者的总分在9 ~12 分,高度风险者的总分在12 分以上。见表2。

表2 术前量化评估标准

1.2.2 分层护理方法的制订

通过结合术前的量化测评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对低度风险者安排1 ∶1、中度风险者安排1 ∶2、高度风险者安排1 ∶3[5]。

1.2.3 具体护理措施

(1)术前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30 min对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调节,将温度控制在22 ~26℃,湿润控制在50% ~60%,由此确保患者术中可以维持良好的体温。且护理人员也需要对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环境,消除其不良负面情绪以及紧张感。(2)术中体位护理[6]。护理人员可按照不同患者的个体病情调整并摆放相应的手术体位,若结肠癌病灶解剖结构及位置较为特殊,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则在手术操作期间对患者的四肢进行肢体按摩,由此促使肢体血液循化,避免术中压疮情况的出现。(3)术中基础指标的监测。在手术期间尽可能地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操作,提供相应的手术器械,加强对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基础指标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立即告知给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7]。(4)术中手术护理配合。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呼吸系统进行观察,包括呼吸的频率以及呼吸深度等,一旦出现异常指标的改变则需要自动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并与手术操作者共同制订解决对策。(5)术后护理。在手术后对手术使用的器械进行处理,并采用语言唤醒法促使患者清醒,对合并存在明显疼痛的患者,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镇痛药物等,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心理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biotherapy,QLQ-CCC)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术后康复指标包括了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费用。(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由Zung 于1971年编制,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办法,每个量表均含有20 个项目,分为4 级评分,用于评出主观感受[8-9]。(3)VAS 是最常用的一种疼痛强度的单维度测量评估工具。量表主要由一条10 cm 的直线组成,该直线的一端表示“完全无痛”,另一端表示“能够想象到的最剧烈的疼痛”或“疼痛到极点”等[10]。患者会被要求在这条线上相应的位置做标记(用一个点或一个“×”等)以代表他们体会到的当时的疼痛强烈程度。(4)QLQ-CCC 量表共包括5 个维度,覆盖35 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数范围在1 ~5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1]。(5)常见术后并发症类型包括感染、气肿、胃肠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排便时间(h) 首次下床时间(d)总住院费用(元)对照组6065.25±2.3878.21±5.1410.32±1.2175 642.21±1 025.69观察组6040.66±3.6648.65±4.627.85±0.5162 469.25±1 687.21 t 值-43.62933.13114.04051.677 P 值-<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AS 评分、SDS 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s)

组别例数SAS 评分SD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6065.25±5.6658.14±6.2557.65±3.8445.32±5.21观察组6064.11±6.1044.98±5.9958.11±2.6634.66±6.10 t 值-1.06111.7750.76310.293 P 值-0.291<0.0010.447<0.001

2.3 两组术后VAS 评分、QLQ-CCC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CC 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VAS 评分、QLQ-CCC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结肠癌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加之疾病长期消耗等均导致患者处在不良的营养状态,此时机体因自身保护减少而出现能量消耗的问题,机体为了保持代谢平衡,术前可因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而对进食情况造成不良影响[12-13]。加之部分患者存在肿瘤长期性的营养消耗性疾病,术后短期内存在的不同程度疼痛感等,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体质量快速降低、营养状况恶化等不良情况,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4-15]。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及护理结肠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前临床工作中针对结肠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且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的不断应用,发现腹腔镜手术操作可通过切除病灶避免肿瘤进展对躯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不过结合当前临床资料显示,尽管腹腔镜手术操作治疗结肠癌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但部分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整体免疫功能低下,恶病质等问题,也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问题的出现[16-17]。另外,各类临床经验以及手术操作方法可见,在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应激反应也会对机体内分泌系统、神经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不利于手术的开展以及术后康复进程。因此,医院开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的应用[18]。量化评估本身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在应用期间通过对患者的性别、疼痛程度、受教育程度、疼痛情况以及年龄等综合评价,随后将其划分成不同程度的护理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层及分类结果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护理[19]。当前已经有临床资料显示在对患者的个体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后,对高危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并确保每一处的护理细节到位,由此获得更好的护理结局。

在本研究中,福建省肿瘤医院就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地维持肠道内菌群的正常平衡,并有效维持肠道黏膜及结构的完整性,通过个体化的肠道干预,以更好地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为接下来的预后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有临床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结肠癌患者面对疾病治疗以及护理时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加之出现意外、麻醉风险、术后伤口疼痛等问题,非常容易引起不良情绪,并对预后指标造成不良影响。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AS 评分、SDS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缓解其面对疾病产生的恐惧,避免对预后造成影响。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CC 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避免出现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20]。

综上所述,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获得较好的围手术期指标,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地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延长随访时间,深入地对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由此更好地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表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猜你喜欢
结肠癌评估疼痛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