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3-08-08 23:40胡尤琼
花卉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管护

胡尤琼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昆明 655200)

0 引言

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不仅是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职责,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是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保护区的关注度,让公众了解保护区建立的目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是保护区新时代的职责使命[1]。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自然环境等科普资源,是进行自然科普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的重要场所。管护局以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仅能让公众亲自饱览自然保护区生态美景、感受生态保护成效,而且能够让公众进一步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对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

1 保护区基本情况

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Ⅰ级野生动物黑颈鹤及其栖息生境为主要目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小型规模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217.32hm2,其中核心区1708.50hm2;季节性核心区1502.84hm2;实验区4005.98hm2。地处寻甸县中西部的六哨乡、甸沙乡、金所街道交界的处的横河梁子高寒山区,东西宽9.8km,南北长10.8km。保护区涉及六哨、甸沙、金所3 个乡(镇),横河、马鞍山、恩甲、拖期、新田、鲁六6 个村委会1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463 人。

2 保护区宣传教育现状

2.1 保护区宣传教育设施及队伍建设情况

2.1.1 保护区宣传教育设施设备情况

保护区现有用于宣传教育的设施设备有照相机1 台、摄像机1 台、单筒望远镜1 个,多媒体播放器1套,LED 显示大屏一台、LED 横幅显示器两台、宣教中心一座208m2,内正在建科普宣教馆,展示保护区建设、发展、资源状况、保护与管理现状、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科普知识等。

2.1.2 保护区宣传队伍建设情况

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主要由保护区管护局科普社区宣教处负责,各科室、管护站工作人员配合开展。宣教队伍共有14 人,从年龄结构上看,51 岁以上2 人占14.29%,41 ~50 岁7 人 占50%,40 岁 以 下5 人 占35.71%,说明宣教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宣教形式多样化的选择应用。文化程度方面:大学本科生人数较多,共13 人,占比92.9%;大学专科1 人,占比7.1%;总体上看,宣教队伍文化程度偏高,为开展宣教工作提供一定人才保障。专业类别方面,非文史类专业12 人,占比85.7%,文史类专业2 人,占比14.3%。由此可见,宣教人员多为非文史类专业人员,科普宣教所需的基础知识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宣教质量和效果[3]。

2.2 保护区宣教资料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管护局先后印制了宣传折页5000 册,《鹤舞横河》《鹤舞寻甸》两本宣教册共计1.8万册;制作宣传视频资料1 部;制作宣传无纺布袋1 万个,围腰1200 块,宣传纸杯12 万个,森林防火五彩旗300 面。这些宣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黑颈鹤及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基础知识,让公众更加直观的了解自然保护区、了解生态保护知识。管护局还收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保证。

2.3 保护区宣传教育方式

自2017 年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成立以来,管护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保护区及周边乡镇群众的保护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保护区的顺利发展。

2.3.1 举办宣传培训班

利用农闲时期到保护区及周边村委举办培训班,发动群众每户1 人参加培训,给与群众适当的务工补助,让群众安心坐下来听取保护区建立的目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及农业适应技术讲座,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培训提高群众遵纪守法及保护意识。2017—2020 年共举办宣教培训13 期,集中培训2040 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4000 余份。

2.3.2 开展现场宣传活动

通过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日、环境日、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月等宣传节点,利用赶集日到县城、社区开展现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

2.3.3 制作标识标牌

通过保护区标牌体系建设,在保护区主要路口、重点地段设立安装指示、警示及宣传碑牌,达到宣传警示教育目的。保护区共设立宣传碑牌55 块,制作防火宣传标识牌60 块。

2.3.4 通过墙体彩绘、标语、展板开展宣传教育

保护区把主要保护对象及相关知识、重要宣传内容,通过墙体彩绘、标语、展板固定展示在保护区入口、主要道路两侧等醒目位置,让公众学习了解。现已完成宣传墙体标语343.2m2,墙体彩绘117m2,粘贴森林防火宣传标语40 条。

2.4 保护区宣传教育对象

目前保护区宣传对象主要是保护区及周边居民、中小学生、进入保护区参观考察的人员,特别是当地基层干部,以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县城居民。

2.5 宣教内容

针对不同的宣教对象,其宣教的内容也有所差别。针对社区群众,宣教内容以法制宣传为主、科普宣传为辅。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讲解,同时介绍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亚高山沼泽化草地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社区群众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当地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以达到以法管理、依法治区的目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以科普宣传教育为主,增加中小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观念,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3 保护区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宣传教育,增加了公众对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群众的保护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下问题及不足。

3.1 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做好宣教工作需要经费支撑,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宣传教育工作无法高质量开展,只能开展简单的宣教活动。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仅靠财政拨款,宣教工作没有专项经费支撑,加上近几年办公经费压缩,宣教经费投入主要保证宣教中心科普宣教馆的建设,致使宣传教育仍停留在简单的现场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单一的宣教方式。另一方面,申请经费渠道少,除靠国家拨款支持外,几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渠道,经费短缺,导致宣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严重影响宣教发展。管护局成立至2020 年,每年预算10 万元金费,用于宣教培训,管护局到保护区及周边乡镇举办两轮培训班为群众讲解保护区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及群众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群众积极性较高,培训效果较好,后因没有资金支持,只能利用“2.2 世界湿地日”“3.3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世界环境日等宣传节点和其他单位的宣传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但从群众的反应来看,未必能取得实效。宣传活动流于形式,效果较差。

3.2 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近几年,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仍然存在,宣传内容和宣教形式都相对固定,创新性不足,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无论是各种主题的现场宣传还是一般宣传活动,多是自己搭台自己唱。如现场宣传多以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宣传内容多是与保护区有关的重点法律法规摘录、本部门的工作成效,主要保护对象相关知识等,多为单方面的信息传递,缺乏与公众的互动内容,难以吸引公众,更难使生态保护意识转变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模式,使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大打折扣。

3.3 缺乏专业宣教人才

保护区宣教工作主要由科普社区宣教处2 位同志负责、还要负责科研等其他工作,其负责人还负责单位党建工作,其他科室、站工作人员仅举办大型活动才参与。人少事多,精力投入不足。此外,保护区科普宣教者大多是非文史类专业人员,宣教知识匮乏,没有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和系统指导,导致提供的宣教服务满足不了受教者的需求。宣教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保护区宣教工作质量的提高。

4 保护区宣教发展对策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宣教管理机制

管护局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避免宣教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切实提高宣教工作效率。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宣传教育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引进或招募一定的文史类及传媒类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宣教人员或现有人才队伍开展综合培训和专项训练;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社会团体合作,利用他们的宣传培训项目,加大人才培养,提高宣教队伍人员能力水平,为保护区宣教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4.3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要使保护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切实保障宣教经费的投入,加强宣教硬件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以一些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基金会、高校、保护协会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宣传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4 创新宣教形式,丰富宣教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宣教模式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发展需要,保护区应积极运用创新理念,创新宣教形式,不断丰富宣教内容,增强宣教吸引力和感化力,以更有效的方式吸引公众认识、支持、参与保护区保护工作。加强纵横向沟通合作,通过文艺创造采风等编制生动形象的科普宣传作品,举办观鸟活动,鸟类课堂、植物讲堂等活动。不断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提高宣教质量。

4.5 建立门户网站,扩大受众范围

网络以实效性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保护区应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科普视频、文章、组织网络征文、摄影比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宣传的受众范围。

4.6 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宣传渠道

宣传人员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充分发挥保护区资源优势,积极联络宣传、科技、教育、群团组织等部门,建立科普宣教的横向协作机制,整合宣传项目和资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思想、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科普宣教活动,努力扩大宣传教育受众范围,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和社会影响力。

4.7 加快科普宣教馆的建设进度,充分发挥科普宣教馆宣传阵地作用

积极联系承建单位,加快宣教中心科普宣教馆安装扫尾工作,协调做好“VR”等软件开发及调试应用工作,培训宣传人员正确使用科普宣教馆相关设施设备,做好科普宣教馆开放使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科普宣教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向公众展示、普及保护区、黑颈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知晓率,树立正确保护理念,推动保护区各项保护工作。

5 结语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仅是保护区的主要职能,也是保护区资源保护的手段,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需要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广泛宣传,形成保护共识。同时,保护区为公众提供感知自然魅力的场所、普及自然科学科普知识是保护区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4],不断增强做好宣教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踔厉奋发,精心谋划,走出保护区、走进乡村、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凝聚人们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成为自然保护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5]。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管护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