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2023-08-08 15:45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展区文创文物

当代青年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谱写新起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华章!

【热点1】

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

开门见“书”,现场挥毫打招呼“破冰”;用时间跨度2000年的书法故事串讲中国大历史;从古代著名碑帖中集字制成“名家点赞章”;将现场多人临写的《兰亭集序》采用技术活化拼合成独特的合写版……近日,《中国书法大会》将聚光灯对准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甫一开播,诸多令人惊艳的巧心细节就溅起不小的水花。人们在这一趟书法艺术之旅中,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和美的感受。

过去几年,从诗词、典籍再到非遗、曲艺等,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持续俘获几乎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在博物馆打卡成为人们旅游的优先级安排,“逛馆”甚至被评为新年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传统服装自信地行走街头,汉服成为服饰新时尚。在短视频平台上,音乐戏曲、舞蹈杂技、古玩篆刻等也从来不缺少关注热值,更有同好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安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

◆解读

传统文化如今已经融入更多年轻人的日常,虽然不同于古人的使用场景,但并不妨碍人们在这种松弛与随性中,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思想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仍有敬畏,但不再只是远观;仍存鉴赏门槛,但不再束之高阁。

【热点2】

文博会上的文化新气象

2023年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径,让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在山东展区,一张摆满五谷杂粮的长桌前坐满了体验粮画制作的观众;在山西展区,以绛州汾河湾的泥为原料制成的澄泥砚手感如玉;在内蒙古展区,悠扬的马头琴声、极具特色的舞蹈,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在北京展区,“开放活力看朝阳”主题展通过VR设备带领参观者“坐”上游船感受亮马河璀璨风光……

在文博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宋代《听琴图》的笔触,也能聆听悦耳的琴声,仿佛“走”入画中;用APP扫一扫亲手制作的年画,画上的鲤鱼一跃而起又跳入水中;《瓷绣》将绣片与瓷器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拓宽两种工艺的边界,形成新的艺术品……徜徉其中,傳承与创新并举,文化和科技交融,中华文化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魅力。

◆解读

文化五彩斑斓,科技突飞猛进,“文化+科技”新业态正在打开无限可能。科技的加持,给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羽翼,也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潜力、进步空间。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热点3】

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推出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示非遗魅力,呈现文物风采,凝聚文化力量,为人们奉上一场场文化大餐。在四川,开展了2023成都非遗年度盛典、成都非遗小运会等活动;在山东,通过情景剧、舞蹈等艺术形式,讲述文物故事;在上海,启动了“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大赛……各地策划推出主题展览、艺术化展现文物故事、制作创意文化节目、依托文物设计相关文创产品等一系列各具特色、形式丰富的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一波波“博物馆热”“非遗热”“文创热”。人们不仅能近距离与珍贵文物面对面,而且通过“活”起来的文物感知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魅力。

◆解读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传承好历史文脉、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展区文创文物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物的栖息之地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文物的逝去
铧芯文创
文物超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