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学科融合实践探索

2023-08-08 02:33赵云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突破情趣情境

赵云鹏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需求,建构体育课堂“体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成为在新时代下的应然之举。

[关键词] 体育+;情境;思维;突破;情趣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与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有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体育课堂的跨学科融合绝非简单地叠加相应学科的知识,而是立足于确定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梳理、优化,让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此为突破口,回归真实的学习情境,做到跨界融合,实现合力育人。

一、体育+语文:创设真实情境

将语文学科和体育学科有机融合,挖掘语文、体育二者的共同育人素材,可以提高体育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冬季教学时,教師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向学生推荐《一起上冰雪:我的冬奥故事》《酷!冰雪运动》等冬季运动项目的书籍。此举既拓宽了学生阅读渠道,又让学生在感受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医学研究发现:随着朗读声音的加大,坐姿也自然越来越端正,因为既不挺胸又不收腹,是无法放大音量的。这符合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体育锻炼预防驼背、脊柱侧弯有异曲同工之妙。体育教师巧妙结合朗读的这一特点,将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朗读和体育教学有机融合。以《锄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古诗中的劳动场景和动作去创编《锄禾韵律操》,要求学生在做各种动作时大声朗读古诗。学生大声朗读并配上有韵律的动作,其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肌肉力量得到了锻炼,脊背自然挺起。大声朗读时,口腔、鼻腔、咽喉、胸腔等身体器官也得到了锻炼。体育、语文两门学科的融合,既丰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又培养了学生积极锻炼、健康向上的运动精神。

二、体育+数学: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之广的点睛描述。体育教学虽然以身体锻炼为主,但和数学学科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将体育教学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将原本较为模糊的思维变得具体、形象,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教学水平一“原地转法”时,学生识别左、右、前、后等方向还比较容易,但转体90°和转体180°对学生来说就过于抽象。学生头脑中没有这样的具体概念,训练中就很难将动作做到位。教师在教学时,结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的内容,带领学生在场地上找出“直角”“平角”的形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90°、180°。有了数学学科知识为铺垫,学生在“原地转法”的训练中掌握动作要领就容易多了。

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融合数学知识。在进行队形教学时,教师会要求学生走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此时,教师可以直接展示各种图形给学生看,学生有了具体的表象后,走起队形来就会从容得多。体育与数学的融合,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体育+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师往往将体育课上成单一、机械的运动训练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较为灵活地运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一个新的技术动作,必须通过看、听、模仿来感受动作全过程。常规、常态的教学形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怎样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兴趣呢?除去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及教学策略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上呈现相关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一种新异的视听刺激,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山羊分腿腾越”的运动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要在一瞬间完成。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停在空中对“提臀、分腿、推手、腾空”等技术动作进行具体讲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色彩等技术手段,及时配合技术动作同步解说。学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能够清楚每个瞬间动作的要领。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让学生快速、直观、全面地建立动作表象,也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更可喜的是,有效缩短了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体育+艺术:增强教学情趣

音乐、美术、体育三者分别是听觉、视觉、形体表现的艺术,教师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学习体育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美术的手段和元素,不仅能增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素养,而且能增进学生的艺术知识、技能和素养。

小学水平一的“单手持轻物掷远”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安排好投掷时间和次数,再让学生分组练习。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不具备长时间的自控能力,容易接受生动、明朗、有趣、感染力强的教学形式。课堂上几次练习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下降。练习中,教师发现学生容易出现肘关节外展、鞭打不充分、出手角度过大或过小等错误动作。对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漫画或简笔画画出各个技术动作,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动作示范,教师及时讲解和纠正;一方面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歌曲《粉刷匠》,要求学生在唱到“粉刷本领强”的“强”字时放大音量,同时用力挥臂“出手”将轻物掷出。显然,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什么是“鞭打”,怎样的“出手”角度合理后,做体育动作就能水到渠成。

复杂多样、千姿百态的体育动作,通过美妙的线条进行描绘,能集中体育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能将教师的讲解示范长期保留,还能让学生科学了解人体运动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知识,为体育人生打好基础。在体育课堂中合理运用音乐,能缓解学生紧张、烦躁、焦虑的心情,将原本枯燥的体育锻炼变成活跃、有趣的课堂。

“体育+”跨学科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这不仅是外显的体育活动,更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体育+”跨学科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总结、反思、梳理和发现:在“体育+”跨学科教学中,教学方式是否硬搬生套,教学理念是否落后,教学组织是否突兀?

总之,“体育+”跨学科教学最终要回到学科本身,要立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多学科的教育资源,“跨”得合理,“整”得有效,“融”得自然,达成跨学科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勇吉.学科融合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践与创新[J].新课程导学,2023(2):45-48.

[2]江薇.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视野,2022(23):73-75.

[3]姚晨.学科融合视域下背景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视野,2022(14):152-154.

[4]冯刚.基于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的小学体育多学科融合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求知导刊,2022(17):113-115.

[5]郭战胜. 小学一年级体育与语文、数学学科知识融合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突破情趣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