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2023-08-09 14:10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帕米心动过速特发性

李 婷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关键字】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因素均有可能诱发该病[1]。若该病突发突止,则会有轻度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但不伴晕厥、休克等症状;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发作,则患者心悸、胸闷、头晕症状亦会随之加重,此时若不能及时治疗则容易导致晕厥、休克、心衰等情况出现[2]。该病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确,有作者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最小年龄为1 岁,临床上可以通过心肌酶测定、血电解质、pH 和免疫功能等检测方法,以及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做好与癫痫、室上性心动过速、儿茶酚胺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可通过常用药物治疗或/和射频消融治疗[3]。本院于2021 年1 月至2022 年5月收治60 例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观察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1 年1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0 例,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并按照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成两组,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LBBB型患者35 例)和右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RBBB 型患者25 例)。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7 ~18岁,平均年龄(10.72±4.31)岁,其中持续性心动过速50 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 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或/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单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终止发作。

(2)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可采用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1 年内有复发情况再次采用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手术相关指标、随访结果、并发症情况。

(1)心电图诊断结果包括LBBB 型和RBBB型两类。

(2)分别对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进行统计。

(3)治疗后1 年收集儿童家属总满意度评价结果,共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评价等级供儿童家属选择,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占比之和[4]。

(4)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包括X 线曝光时间、射频消融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消融后电轴变化情况。

(5)随访 结果: 主要对患者治疗后1 年内复发情况以及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情况进行统计。

(6)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治疗后1 年内是否存在晕厥、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计数、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23.0 软件处理,并用P<0.05 表示差异性显著。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并且用(%)和(±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诊断结果对比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表明:LBBB 型患者有35 例,RBBB 型患者有25 例。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为(174.73±16.47)次/min,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终止。射频消融在X 线二维或三维指导下采用普通头端4mm 消融导管、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

2.2 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1 年内临床治疗效果表明:35 例LBBB 型患者中,10 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 年内复发3 例(复发率为30.00%);剩余25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 年内复发2 例(复发率为8.00%);25 例RBBB 型患者中,8 例采用维拉帕米或联用维拉帕米+小剂量腺苷药物药物治疗终止发作,治疗后1 年内复发2 例(复发率为25.00%);剩余17 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均成功消融,治疗后1 年内复发1 例(复发率为5.88%)。

2.3 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满意度对比

LBBB 型患者中:非常满意20 例、满意10 例、不满意5 例,其中不满意患者均为复发患者,总满意度为85.71%。RBBB 型患者中:非常满意15例、满意7 例、不满意3 例,其中不满意患者均为复发患者,总满意度为88.00%。

2.4 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LBBB 型患者和RBBB 型采用X 线二维或三维射频消融治疗,其中X 线二维指导下X 线曝光时间为(22.85±2.91)min、射频消融手术时间为(122.48±15.70)min、放电次数为(3.76±1.20)次、消融后电轴变化占比为64.00%(16/25);X 线三维指导下X 线曝光时间为(5.83±1.40)min、射频消融手术时间为(98.65±10.47)min、放电次数为(3.56±1.13)次、消融后电轴变化占比为58.82%(10/17)。X 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X 线曝光时间、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均低于X 线二维指导,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X线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放电次数、消融后电轴变化占比与X 线二维指导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2.5 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随访结果对比

治疗后1 年内LBBB 型患者共复发5 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消融成功,心电图检查无明显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结构改变或左室增大情况;治疗后1 年内RBBB 型患者共复发3 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消融成功,心电图检查也无明显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结构改变或左室增大情况。

2.6 两组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LBBB 型和RBBB 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1 年内虽有复发情况,但症状以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头晕为主,均未出现晕厥、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情况。

3 讨论

1922 年,Gallavard 首次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它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但是无常规心动过速患者相关症状,该病发生率约占室性心动过速的1/10。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发生在右室流出道和左室间隔部,少部分发生在左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可以根据心电图情况进行判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情况占多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大多会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在相关调查过程中发现,此类病人不会出现较明显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问题,容易造成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儿童发生此类问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胸闷和恶心的症状,重者会出现晕厥或心脏骤停。虽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属于良性室性心动过速,但是如果症状长期持续亦容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当前我国针对心电生理方面的研究逐渐加强,相关从业人员针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作出研究后发现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左束支阻滞型,另一种为右束支阻滞型。任何一种类型都可通过治疗缓解其症状,具体处理方式如下文所述:

左室IVT 使用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治疗,维拉帕米对该病有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的良好效果,该病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抗心衰治疗效果不明显。右室IVT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左室IVT 药物使用无明显区别,但是其药物治疗效果与患者个体因素具有直接关联,若药物作用效果不明显可直接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本文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射频消融在X 线三维指导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的效果更好,能够在保持放电次数、消融后电轴变化占比等指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X 线曝光时间以及射频消融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由(22.85±2.91)min下降至(5.83±1.40)min、射频消融手术时间由(122.48±15.70)min 下降至(98.65±10.47)min,差值分别为17min、24min 左右,可见在X线三维指导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更具推广价值。LBBB 型患者和RBBB 型患者在使用射频消融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的数据均较为出色,其中LBBB 型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下复发率仅为12%,而RBBB 型患者复发率为14.29%,仅相差2.29%,差异不显著,可见LBBB型患者和RBBB 型患者疗效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直接对LBBB 型和RBBB 型等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可以对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型和右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型进行区分,该病常用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亦可直接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若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则需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猜你喜欢
帕米心动过速特发性
《思考心电图之169》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稳律灵治疗室性心动过速58例
帕米磷酸二钠合成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