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黏虫在驻马店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3-08-10 11:47冯二茹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涂白黏虫枣果

冯二茹

(驻马店市驿城区林政稽查大队,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枣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全身是宝,其叶、花、果、皮、根、刺及木材皆可入药,据《本草钢目》记载:大枣“甘、平、无毒。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枣果是优良的滋补果品,甘甜味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18 种氨基酸。枣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一般中药都要配上红枣少许,提高药效,故红枣被称为“百药之引”。此外,枣果可加工成蜜枣、醉枣、糖枣、枣糕、枣罐头、枣茶、枣汁、枣泥、枣粉、枣茸等食品饮料。驻马店是河南省重点小杂果生产基地,有栽培枣树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需求的提高,当地枣树栽培面积已由20 世纪70 年代的0.95 万hm2发展到如今的4.5 万hm2。但多数果农只追求栽培面积,忽略了在枣树栽培中的精细管理,结果造成近几年的枣果品质降低、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当地果农栽培枣树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

枣黏虫,学名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 sativa),属卷蛾科(Tortricidae)镰翅小卷蛾属,是枣树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2019—2021 年对驻马店地区枣黏虫进行了观察、记载和防控,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文中从形态特征、危害情况、生活史、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面对枣黏虫在驻马店地区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介绍,旨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及果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枣黏虫成虫体长6~7mm,翅展14mm 左右。全身灰褐黄色,触角褐黄色。下唇须下垂,第二节鳞毛长大,第三节小。前翅褐黄色。前缘有黑白相同的钩状纹10 余条。在前几条钩状纹的下方,有斜向翅顶角的银色线3 条,最下面的一条较长,并与近外缘的一条银色线汇合。翅中央有黑褐色纵纹3 条。其他斑纹不明显,翅顶角突出并向下弯曲。后翅灰色。

1.2 卵

卵扁圆形,长约0.6 mm,表面有网状花纹,初产时为黄白色,半透明,后出现一圈圈红色,孵化前近黑红色。

1.3 幼虫

幼虫共5 龄,初龄幼虫体长0.8 mm,头部大,黑褐色,胴体黄白色,后逐渐变成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2~15 mm,头部赤褐色,有黑褐色花斑,胴部转为黄白色。前胸背板分为2 片,两侧与前足之间各有褐色斑2 个,腹末节背面有“山”字形赤褐色斑纹。

1.4 蛹

蛹纺锤形,被蛹,体长6~8 mm,藏于白色茧中。初化蛹为黄褐色,羽化前变为深褐色,腹部各节前后各有一列锯齿状刺突,尾端有8 根臀刺,呈长毛状,末端弯曲。

2 分布与危害

枣黏虫在驻马店9 县2 区均有分布,是当地枣树主要害虫之一。枣黏虫以幼虫危害枣芽、叶、花和果实。枣树展叶时,幼虫吐丝缠缀嫩叶,躲在其中啃食叶片,轻则将叶片吃成大小缺刻,重则将叶片吃光;枣树开花期,幼虫钻入花丝中,吐丝缠缀花序,食害花蕾,咬断花柄,造成枣花枯死;幼果期,幼虫蛀食幼果,造成大量落果,虫害严重时,蔓延成灾,树体如同火焚,可造成绝收。

枣黏虫在驻马店从5 月危害至9 月,第1 代幼虫主要危害叶片,吐丝卷叶,造成叶片纵卷如饺子状;第2 代幼虫常将2 片叶或数片叶缀连在一起,潜藏其中,除食害叶片外,还食害枣花;第3 代及以上的幼虫除危害叶片外,还可以将叶片与果实粘贴在一起,由果柄处蛀入果内,食害果肉,造成落果。

3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枣黏虫在河南驻马店1 年发生3~4 代:越冬代成虫在3 月下旬开始羽化,4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晚间出来活动,趋光性较强。卵产在枣树嫩芽上及1~2 年生的枣枝上,卵粒散产。5 月上旬(立夏前)第1 代幼虫孵化,吐丝粘合1~2 片嫩叶缀成饺子形,以幼虫在卷叶内食害叶肉。幼虫长大以后,缀连叶片的数量也在增加,由原来的2~3片增至到5~6 片,连缀一起成卷。幼虫行动非常活跃,若稍遇惊扰,便迅速吐丝下垂。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幼虫逐渐老熟,在卷叶中化蛹。第1 代成虫在6 月上中旬(芒种后)羽化,成虫在枣树开花的花柄的基部,嫩芽、叶背及小枝上产卵;第2 代幼虫在6 月下旬(夏至前后)出现,幼虫在枣花基部引丝缠绕花蕾、花梗,危害鲜嫩的花蕾及嫩叶,幼虫渐渐长大后,就钻进幼果内食害嫩核和果肉,老熟后卷叶化蛹,也有极少数的在果内化蛹。第2 代成虫在7 月下旬(大暑前后)羽化,产卵在枣叶背面。第3 代以上的幼虫在8 月下旬(处暑前后)孵化,最初仍粘叶片危害,渐渐长大后就粘合叶片和果实在一起,取食果肉。9 月下旬(秋分前后)幼虫老熟便钻到粗皮裂缝中结茧越冬,也有部分幼虫爬到树干周围土壤里结茧越冬。

各代幼虫对枣树的主要危害部位随着枣树不断地生长发育期而各有不同。第1 代幼虫发生期主要在枣树发芽展叶阶段,幼虫集中危害枣芽和嫩叶,造成枣树迟迟不能发芽生叶。因此,应掌握枣树展叶期是全年第1 次用药剂防治枣黏虫的最适期,也是全年防治枣黏虫的关键时期,若此时防治得及时周密,基本上可以控制全年危害。第2 代幼虫的发生期,正是枣树的花期及幼果期。2 代幼虫除危害叶片外,主要危害花蕾、花及幼果,造成大量的幼果脱落,直接影响着当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第3~4 代幼虫发生期,正是枣果的着色期和后熟期,第3~4 代的幼虫除危害叶片外,主要危害枣果。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刮除老翅树皮,树干涂白

结合枣园的冬季管理,组织人员刮除老翅树皮,将刮掉的树皮集中烧毁,并进行树干涂白。

4.1.1 涂白剂的作用。给枣树主干涂白,可防治树皮内隐藏的越冬病菌和害虫,并可预防和减轻日灼和冻害。涂白次数以2 次为好,保证枣树的主干一年四季都是白色的,第1 次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涂白,第2 次在春季天气回暖后至树木萌芽前涂白,涂白的部位主要是主干和树枝分叉处。

4.1.2 涂白剂配方。生石灰12 kg、食盐2 kg、硫磺粉2 kg、豆面0.5~1.0 kg(或废机油0.5 kg)、水36 kg。把生石灰消解后加水调成石灰乳,加入其他配料(豆面先调成糊状),搅拌均匀后即可涂抹树干。

4.2 诱虫杀蛹

秋季在枣树主枝的基部绑草绳,引诱虫在草绳上化蛹,并集中焚烧。

4.3 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盛期,因枣黏虫的成虫有一定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者利用糖醋液(按照糖(蜂蜜)∶醋∶果酒∶梨汁∶水=1.5∶1∶1∶1∶10 的比例配制)及性诱剂诱杀成虫。

4.4 饲养或保护天敌

如人工饲养赤眼蜂、叶蝉柄翅卵蜂等,或在天敌出现盛期减少果园打药次数,以保护天敌。

4.5 生物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喷施0.5 亿~1.0 亿/mL 孢子的B.t.乳剂,可消灭85%以上的幼虫。如释放赤眼峰,杀虫效果也可达到85%以上。

4.6 药剂防治

在枣黏虫第1 代幼虫初盛期,选用75%辛硫磷EM 3 000 倍液、50%杀虫螟松EM 1 000~2 000 倍液,20%杀灭菊酯3 000~4 000 倍液加40%氧化乐果1 500 倍液的混合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 d 喷1 次,2~3 次可完全控制枣黏虫的发生。

猜你喜欢
涂白黏虫枣果
不同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提高山地枣果维生素C 含量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果树冬季怎样涂白
果树冬季涂白 试试这些配方
16个枣树品种枣果营养成分分析
涂白
如果银河倾泻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8种药剂防治枣果病害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