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规模两周增两成,公募增配沪深300拐点?

2023-08-11 03:30易强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季度末标的份额

易强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关“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精神激发了投资者对A股的预期与想象。

7月24日至8月4日,沪深300指数两周上涨5.20%,同期沪深300ETF份额规模及净值规模分别增长11.03%和20.25%,分别领先全市场股票型ETF近9.66个及12.99个百分点。同期北上资金对该板块的持股比例由4.68%升至4.80%。

在此之前,作为A股优质资产的代表,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一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已经调整超过两年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沪深300板块已发生不小变化。例如,其成分股中科创板标的数量由4只增至15只。

公募基金整体上亦在减配沪深300板块。

2020年年底,该板块在公募所持全部股票资产中占到64.18%的权重,至2022年年底已降至50.22%。不过,仍有一些成分行业同期获大幅增配,例如电力设备、电子等。

若积极预期得到确认,公募应有一定实力择机增配相关资产。截至二季度末,公募账户上现金资产有5.37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及混合型两类)持有4632亿元。

规模增两成,交易量增七成

下面先看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情况。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8月4日,市场上的沪深300ETF有22只,份额规模合计653亿份,较7月24日(中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当日)增长11.03%;净值规模则由1674亿元增至2013亿元,增长20.25%。

与全市场股票型ETF相比,沪深300ETF的份额规模及净值规模增速分别高出9.66个及12.99个百分点。同期,全市场股票型ETF份额规模由1.13万亿份增至1.15万亿份,增长1.37%;净值规模由1.26万亿元增至1.35万亿元,增长7.26%。

同期,规模扩张绝对值排在前六的股票型ETF中,有4只是沪深300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值规模由782.71亿元增至986.50亿元,以203.79亿元的增量排在首位。

与二季度末相比,截至8月4日的沪深300ETF份额规模增长17.66%,比全市场股票型ETF高出13.79个百分点。

市场交易数据方面,7月24日至8月4日沪深300ETF的日均成交金额为67亿元,较上半年日均成交金额(39亿元)增长71.79%,远超全市场股票型ETF平均水平。后者同期日均成交金额为529亿元,较上半年日均成交金额(463亿元)增长14.25%。

显然,相较于股票型ETF整体水平,沪深300指数对中央上述精神的反应更为积极。

不过,在此之前,自2021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步入调整后的9个季度中,沪深300ETF至少有5个报告期的份额规模增速不及全市场股票型ETF。

数据显示,自2021年二季度末至2023年二季度末,在9个季度报告期中,沪深300ETF有4个报告期是负增长,而全市场股票型ETF仅2021年二季度是负增长,其余8个季度皆为正增长。此外,即便是同为正增长的2023年二季度,沪深300ETF份额规模增速也比全市场股票型ETF低8.53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自2021年一季度末至2023年二季度末,沪深300ETF份额规模由337亿份增至552亿份,增长63.80%,全市场股票型ETF份额规模由4981亿份增至10011亿份,增幅100.98%,前者占比由6.89%降至5.51%。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沪深300ETF更受机构投资者青睐。截至2022年年底,沪深300ETF份额规模合计559亿份,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460亿份,占比82.29%。在披露了2022年年报的20只同类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超过90%的有6只;全市场股票型ETF份额规模合计8013亿份,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4531亿份,占比56.55%。

换言之,从近期沪深300ETF份额规模变化来看,持有八成以上份额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中央有关“活跃资本市场”的精神会给沪深300板块带来更多的机会。

已减配两年

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仅凭ETF规模的增长很难撬动沪深300板块的趋势。按照8月4日沪深300ETF的规模(2013亿元),将其全部于当日投入沪深300板块亦只能持有该板块总流通市值(39.73万亿元)的0.51%。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自2021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步入调整之后,公募对该板块的掌控力整体上是在下行。

2021年年底,公募持有的沪深300板块标的市值为3.79万亿元(全口径数据),占到该板块总流通市值(41.09万亿元)的9.22%;至2022年年底,其所持该板块标的市值(3.11万亿元)是该板块总流通市值(35.91万亿元)的8.67%,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再看重仓股数据。2022年四季度末,公募重仓持有的沪深300板块标的市值为2.06万亿元,2023年一季度末降至2.02万亿元,环比下降1.80%,二季度末降至1.92万亿元,环比下降5.30%。2023年一季度及二季度,滬深300指数涨幅分别为4.63和-5.15%。

站在公募基金股票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沪深300板块所占权重亦在走低。

2020年年底,公募持有的沪深300板块标的市值(3.38万亿元,全口径数据)是其持有的全部股票资产(市值合计5.27万亿元)的64.18%。2021年年底,其持有的该板块标的市值是其所持全部股票资产(7.01万亿元)的54.01%,较上年同期下降10.17个百分点。2022年年底,其持有的该板块标的市值是其持有的全部股票资产(6.20万亿元)的50.22%,较上年同期下降3.79个百分点。

再看重仓股数据。2022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沪深300板块标的市值(2.06万亿元)是其所持全部重仓股市值(3.17万亿元)的65.08%。2023年一季度末,公募重仓持有的该板块标的市值(2.02万亿元)是其所持全部重仓股市值(3.21万亿元)的63.15%,环比下降1.93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公募重仓持有的该板块标的市值(1.92万亿元)是其所持全部重仓股市值(3.09万亿元)的62.06%,环比再下降1.09个百分点。

不过,如果公募对沪深300板块确立了积极预期,应有一定实力择机增配相关资产。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其账户上有5.37万亿元现金,其中权益类基金持有4632亿元。

成分行业配置变化

下面再看看公募对沪深300板块成分行业的配置情况。

截至二季度末,在公募重仓持有的沪深300板块标的市值中,权重排在前三位的成分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电子行业,占比分别为17.99%、16.30%、10.46%。

一季度末权重排在第三位的医药生物下滑至第四位(占比10.33%),排在第一及第二位的食品饮料及电力设备行业所占权重分别下降了3.31个及0.14个百分点,同期排在第四位的电力设备行业则上升了1.85个百分点。

二季度所占权重提升幅度较大的还有通信、家用电器、国防军工、汽车及传媒行业,分别提升了0.92个、0.84个、0.71个、0.63个及0.35个百分点;权重降幅较大的行业还有交通运输及计算机,分别下降了0.58个及0.55个百分点。

历史数据同时显示,公募对食品饮料成分行业的持股比例自2020年年底达至顶峰后已经连续下滑两年,2019至2022年年底分别为7.55%、11.46%、10.95%、10.73%。对电力设备成分行业的持股比例自2021年达至顶峰后下降一年,2019至2022年年底分别为10.13%、15.76%、16.61%、16.12%。电子成分行业的情况与食品饮料相同,2019年至2022年年底公募持股比例分别为12.90%、16.03%、14.61%、13.71%。

公募持股比例连续三年上升的成分行业主要有汽车及国防军工行业,前者自2019年至2022年年底分别为5.81%、5.90%、7.68%、7.85%,后者分别为8.77%、9.59%、10.37%、11.80%。

北上资金方面,截至8月4日,北上资金持有的沪深300板块标的市值合计1.91万亿元,占到该板块总流通市值(39.73万亿元)的4.80%,较二季度末提高0.08个百分点。同期其持股比例最高的三个成分行业分别是传媒、家用电器及机械设备,持股比例分别為15.54%、15.30%、12.40%,相较于2022年年底分别高出2.68个、7.54个及3.98个百分点。

除了上述三个成分行业,同期北上资金持股比例超出公募基金的行业还有社会服务、钢铁、公用事业及建筑材料等四个,分别超出4.50个、0.88个、0.77个及0.35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季度末标的份额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信託资产规模突破23万亿26%投向实体企业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