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路程、时间、速度”的对比解读与教学建议

2023-08-11 05:11张晓锋汤华锋
求知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路程苏教版数量

张晓锋 汤华锋

摘 要:教材对于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是较好的备课蓝本之一。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设计效能。文章通过对比解读苏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路程、时间、速度”内容的前期孕伏编排、例题呈现方式、练习设计方式等,为解读教材和改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和组织的空间。

北师大版教材的安排如下: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后教学“总价、数量、单价”。例题先呈现一幅松鼠、猴子、小兔竞走比赛的情境图,图中列表呈现了三只小动物的竞走成绩。然后,教材通过“猜一猜,谁走得最快?”“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誰更快?与同伴说一说。”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让学生感悟“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少的反而快;时间、路程都不同,要选定一个单位时间比快慢,如比较1分钟各自能走多少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主动与同桌交流,从数量关系“每份数=总数÷份数”推及“速度=路程÷时间”。教材用红色标注小兔的速度和复合单位“米/分”,引导学生照例说出松鼠和猴子的速度。“看一看,说一说”用四种不同的速度单位“千米/时、千米/分、米/秒、千米/秒”介绍了行人的步行速度、飞机的飞行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光速,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速度非常快的事物所用单位也很大,是较大的长度单位与较小的时间单位做“搭档”,如“千米/秒”。

(二)对比解读引出其他数量关系的方式

苏教版教材随例题呈现了一张表格,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融于一张表格中。已知列车与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引导学生计算两者的路程并填空,表格中两者的路程分别用千米和米作单位。在教学时,教师可顺势追问:“如果已知路程与速度,可以求哪个问题?怎样求?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呢?”这样的问题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直接推理,也可以举例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用三只小动物竞走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内涵,明确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再以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明确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单位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然后通过“想一想,填一填”,以图文式填空的形式引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此处由教材直接提供具体实例,无须学生举例,学生只需要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填写数量关系,计算路程。

三、对比解读练习设计方式

苏教版教材设计了6小题。“练一练”1题,“练习五”5题。这6题中,一步计算的有4题,两步计算的有1题,填表1题,表中分别求路程、时间、速度。第14题分别要求计算出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的实际长度,也是简单应用“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苏教版教材的“单元整理练习”中出现了几个问题:第1个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第2个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第3个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符合“路程=速度×时间”的例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北师大版教材设计了5小题。“练一练”第1题比较“谁行驶得快”,题为“面包车3小时行180千米,小汽车4小时行220千米,比谁行驶得快?”比较方法和例题中的小兔和松鼠比速度一致。第2题是对比第一宇宙速度和步行速度,先比较再谈感受,这一内容能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练一练”第5题是填表题,表内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单位一致,有利于学生比较自行车、汽车和火车三种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进一步体会物体的运动有快慢,用同一种复合单位比速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第6题将计算路程与标注位置相结合,综合性较强。

四、教学讨论和建议

(一)创设真情境,支持学生理解速度内涵,促进量感生长

虽然学生对于物体运动有快慢或求速度并不陌生,但是从量的角度理解速度的内涵还是第一次。教师在教学“速度”概念时应激发需求,由“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到“路程、时间都不同,比相同时间的路程”,引导学生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中抽象出速度概念,让学生对速度内涵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刻。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复合单位教学。如结合苏炳添跑60米仅用6.43秒的短视频,提出“假如跑60米,时间没有了,会……”“假如跑60米,用时1秒、1分、1时,会……”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没有时间就不能比快慢,乱用时间也不行,必须用长度加上合适的时间才能表示速度,明确在长度单位“米”的后面加上时间单位“秒”,用“米/秒”表示一种速度单位[2]

笔者建议将比较不同交通工具速度的表格改为两张表,一张表中三者的速度单位分别是米/秒、千米/时、米/分;另一张表则统一速度单位,将速度单位都改为“千米/时”,便于学生比较与感悟。前者能让学生感悟“不同事物运动的快慢可以选用不同的、适切的速度单位加一个数来表示”;后者能让学生清晰、快捷地对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自主优化比较方法,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二)解决真问题,助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培养模型意识

本课理应设计为一节总结提升课,基于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常见数量关系,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内涵,学习并掌握用“数+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丰富时,教师可以像苏教版教材一样,由“路程=速度×时间”抛出问题“已知路程与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引导学生联系已有学习经验自主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或者,教师可以借鉴北师大版教材的处理方式,通过两个具体问题,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温故知新,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这样设计对部分学生而言更感性,有利于他们对照理解,增强模型意识。

(三)组织真练习,指引学生沉浸鲜活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两种版本的教材都围绕主题设计了一些经典的习题,值得参考借鉴。如苏教版教材借助两张动态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看钟面变化推算时间、看指示牌明确路程并应用数量关系求出速度,简洁却又精妙,妙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联系紧密,很有代入感。

北师大版教材在“路程、时间、速度”教学后编排的“谁先到达目的地”创意很好。教材创设了一个大情境:从A城到B城有两条路,一条路是1092千米,一条路是940千米。大客车和面包车分别绕山走远路和钻山洞走近路,哪辆车先到达目的地?另追问:大客车实际上在中途休息了65分钟,哪辆车先到达目的地?真情境、真问题,使数学课堂教学育人功能更丰富。

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增加一些能和现实生活产生关联、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如结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回家”的新闻,引出第一宇宙速度为7.9千米/秒;播放视频“神舟回家惊险8小时:闯过2300℃温差,角度稍有偏差就会烧毁”,了解飞船从7800米/秒减速到200米/秒,再与人的步行速度约1米/秒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深刻。

潘小福先生曾指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走向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从专业化的教材解读开始。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与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编写意图,从而更好地厘清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通过适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潘小福.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路程苏教版数量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多走的路程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