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入小学音乐课堂

2023-08-11 08:15洪岩
求知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学业戏曲课程标准

洪岩

摘 要:文章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分析了小学艺术课程中的戏剧和戏曲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区别,研思小学戏曲课程中器乐教学的开展及评价要求,结合实例,论述了“学科交融、以学促评”的培养方式,分析了生活化的器乐培养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以学促评,重视表现

艺术课程应该坚持以学促评的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进步,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小学艺术(音乐)教师不能把自己定义为教唱歌的人,更不能将自己定义为“炫技的艺术家”,在进行评价时,要结合艺术的特性,体现长期的培養目标。

3.课堂延伸,多元评价

学业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评价活动的设计应注重素养立意,体现开放性、情境性、整合性,做到难度合理、类型多样,可包括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共性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如实物作品、视听表演、数字化编创作品等,也要关注过程,如方案策划、素材收集、创意构思等。

(二)实例简述学业评价思路和过程——以京剧学习为例

1.课前活动:自查自视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积累活动,以个人为单位,完成对乐器的故障自检、器材自清工作;通过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请教家人,了解京剧中涉及的乐器。活动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增加课业负担,以资料整理、了解为主,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课后活动:活检活测

以家庭为单位,发挥家校力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开展有效的实践;借助相关设备对活动进行记录和反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开展“家庭梨园会”的活动,让学生哼唱《京调》主题旋律或乐句,用手机录音或拍摄成小视频,分享到班级群,或者出几个小题目考考家人。总之,教师要延续课前活动的要求和相关内容,注重考量活动的持续性,以学生的自我表现作为构建核心,挖掘家校共育的可行途径和模式。

3.实践活动:寻访戏曲艺人

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身边的本土戏曲的认识。寻访中的见闻、感受、思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感受,学生记录和收集到的资源会回到学校、汇于教室中。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打听身边谁会演唱京剧,并在组内交流信息,再约定采访时间,撰写采访提纲,准备录音、录像设备,和组员一同拜访京剧艺人,对其进行采访并记录他们的表演。教师可结合本土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活动,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标中的评价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作出了明确指示:围绕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依据课程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考查。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评价就会有失客观、公正,因此应在遵循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规定的前提下,使学业评价体现高效、灵活的原则,体现核心素养的质性,而不是量的要求。

四、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实效,兼顾个体差异

教师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创新的、有效的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认识和了解戏曲,把学生对戏曲的自我感知和参与度放在首位,同时也要考虑教师参与的时机和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师生互学的力量

教师虽然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查阅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搜索教学资源,但这样一来,学生接收的就是经教师过滤后的信息。对此,教师可以放低姿态,以学习者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学习,以自身影响和鼓励学生,发挥师生互学的作用。

(三)以游戏助力戏曲生活化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设计开放性的玩乐游戏,在其中渗透戏曲知识。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戏曲教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情感;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体会戏曲的魅力。

总之,艺术是人类的通用语言,器乐是情感的桥梁,教师要找准戏曲器乐学习要点,拧开艺术的阀门,让喷涌而出的艺术清泉净化学生的艺术灵魂,让学生在艺术的滋养中成长、成才。[参考文献]

[1]韩晓娜.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学业戏曲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艰苦的学业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