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优化的路径探索

2023-08-11 08:46何芸
求知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

何芸

摘 要: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区域活动仍存一些问题。文章对此展开探究,并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实验幼儿园的实践为例,提出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路径——“明”问题:调查分析。“知”理论:深度学习。“行”实践:探析策略。旨在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全面发展,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三)扎实行动,探索研究途径

在文献调查、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园结合自然教育、区域活动主题组织教师开展研修活动,以将教育理念内化为实践经验,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形成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区域活动模式。例如,切合区域活动研究主题的专家讲座,能有效调动教师视听感官,更加形象、全面、深入地帮助教师了解自然教育的意义、发展以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实践,并对区域游戏的规划与设置、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管理等方面展开具体解析,从专家视角出发,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为教师接下来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又如,在《指南》精神和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精神的指引下,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园级、组级、班级的具有分层持续性的专题教研活动。首先,帮助教师明确自然教育视角下区域活动新样态的本质,在学习、总结、反思的同时重新思考区域建设的意义、方向和策略,从而推进区域活动新样态研究的持续深入。其次,依托活动视频,借助案例分析的思路,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的介入等多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策略,进一步理解自然教育视角下区域活动和幼儿发展的实质。最后,根据全体教师的交流、思考、碰撞,总结支持策略,激励教师用心观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我园要求教师耐心等待,追逐幼儿的兴趣;退位放手,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精神支持、材料支持、情境支持和充足的探究空间;注重分享对话、多表征的运用,做好工具的支持以及全方面评价 ;等等。以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演练,学习观察与支持的方法,帮助教师提升理论水平。

三、“行”实践:探析策略

自然教育能使幼儿增强好奇心,提高运动、观察、解决问题、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及正确的生态观。我园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全面挖掘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拓展幼儿活动空间,开发开放性自然材料,不断探索支持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样态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三级资源库,生成活动

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园建立课程的三级资源库,既有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幼儿园所在区域的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人文资源,也包括对园内外资源的梳理和利用情况,还有师生共同绘制的幼儿园周边资源图等。三级资源库分别以幼儿园、年级组和班级为建设单位,三者之间不是单列孤立,而是互相融合、灵活运用。例如,我园围绕“立足科学素养提升,探索自然资源利用”主题,基于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经验,将春天的自然资源整理归纳为动物、植物、美食、气候四类,各班生成班本化的资源利用活动。在自然中,幼儿寻找美丽的花朵,为树朋友做“身份证”,制作美味的青团子,种植心仪的植物,放风筝……他们用独特的游戏方式,释放了探索的热情与激情,感受到了自主观察与独立思考的魅力,提升了对自然的认知水平。幼儿在玩中学,在自然中感知科学、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同时,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得以引领幼儿探索自然、融入自然,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拓展活动空间,合理布局

在研究过程中,我园激励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需求,围绕区域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各班从重点区域着手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可持续性优化,使得活动空间更利于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我园户外环境资源丰富,包含大量植物,另有池塘、山坡等,均是优质的活动资源。我园教师尝试将园所户外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开发了“绿野仙踪”“山坡探险”“青青菜园”“百硕果园”等区域,并与幼儿共同探索各类活动的可能性,注意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活动需求,层层递进,理清户外与室内区域活动的紧密联系与特殊差异,逐步尝试实现区域活动的空间互通,架构“室内—户外”网,以满足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空间需求。

(三)开发开放性材料,丰富内容

开放性材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丰富他们学习了解世界的方式,为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官参与提供了多种机会。我园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开发丰富的开放性材料和工具,满足幼儿在户外开展“野餐”“挖宝”等游戏的需要,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和创造热情。我园还在保持材料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亲自然性、有效性,提升非结构化材料的层次性。我园鼓励教师重视活动中的偶发、生成,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反思、追踪,挖掘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一种能力的进阶培养方式,以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使得静态材料动态化呈现,以促成幼儿多领域、个性化成长。组织和构建自然教育视角下的区域活动,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材料投放对于环境创设以及活动实施所具有的积极影响,正确看待幼儿整体的学习诉求,加强对自然材料的科学投放,构建更具有生命力的区域环境,从而有效激活幼儿在整个区域活动中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开展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園区域活动的研究,能够改变以往区域活动以室内为主的模式,将空间拓展到自然环境中,在室内外的联通中使幼儿更亲近自然,实现幼儿与大自然的有效互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4.

[2]戈柔.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1.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