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伤寒论》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体会及探讨

2023-08-12 06:31李满意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7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张仲景

【摘 要】 结合临床实践,研读学习《伤寒论》相关条文和治法、方剂,总结探讨《伤寒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法、方剂和思路。研究发现,应用《伤寒论》经方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小柴胡汤、附子汤等及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伤寒论;张仲景;经方;针灸;辨证论治;中医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障碍[1]。中医药治疗AS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AS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通过认真研读《伤寒论》,学习相关条文和方剂,研究总结应用《伤寒论》治疗AS,结合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伤寒论》对AS的认识

AS根据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肾痹”“骨痹”“脊痹”“腰痛”等范畴。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形象地描述本病的晚期症状。中医学认为,AS多由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气血瘀滞而致,不外“虚邪瘀”[2]。

《傷寒论》并无专门论述AS,但是根据相关条文,也有与AS临床表现相似的条文。如“头汗出,背强”“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颈项强”“背微恶寒”“背恶寒”“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两胁拘急”等,多与AS的临床表现相似。根据其病机,可指导临床。如《伤寒论》第1条曰: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头项强痛为AS病程中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太阳经脉循行于头项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则在其循行部位上,出现肌肉痉挛,筋脉拘急的现象,故见头项强痛[3]。头项强痛,乃沿太阳经脉循行部位出现强痛,为风寒外束,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受阻[4]。清·吴谦《医宗金鉴》注曰:“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其他条文出现AS的表现,也有各自不同的病机。

2 应用《伤寒论》治疗AS

2.1 桂枝加葛根汤 出自《伤寒论》第14条,其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本条中“项背强几几”的项背是太阳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突出的拘急不能自如俯仰,为风寒外束,经气不舒,阻滞津液不能敷布,致太阳经脉失于濡养[4]。太阳病本有头项强痛,今不但项强,而且连及背部,出现项背强几几,后项部连及后背紧固拘牵不柔和。这与太阳病头项强痛相比较,经气不利的病变范围更大,可知其邪气重点客于太阳经脉,致使经气不畅,气血失和,津液受阻,经脉拘挛所致。“反汗出恶风”,是本证辨证关键。一般而言,经脉拘急者,多为寒邪伤经所致,这是因为寒主收引,容易导致经气不利的缘故。如此则全身应表现为无汗恶风寒。而本证却见汗出,故曰“反”。由汗出恶风可知本证属太阳中风,兼风邪侵袭太阳经脉,而致经气不利。故治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升津液,舒经脉,驱除经脉中的邪气,这就是桂枝加葛根汤[5]。胡荫奇[6]认为,桂枝加葛根汤调和营卫,内外兼治,并升督脉阳气与中焦脾胃之清阳,又可疏通气血、缓急止痛,尤其适用于风湿病临床。对于AS急性期,可选桂枝加葛根汤为基础祛风通络,解肌舒经以缓解急性症状。桂枝加葛根汤能够较好地减轻AS患者的疼痛、晨僵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是对该顽疾有一定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7]。

2.2 葛根汤 出自《伤寒论》第31条,其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本条中“项背强几几”出现的病机也为风寒外束,经气不舒,阻滞津液不能敷布,致太阳经脉失于濡

养[4]。太阳病见项背拘急不柔和,为邪气在经,太阳经气不利的表现。无汗恶风寒,为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特征,故本证属寒邪在经,经气不利。因此,治以葛根汤发汗散寒,疏通经脉[5]。AS以缓慢发展的脊背僵硬、疼痛、强直、驼背等为特征,上述病变部位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密切相关,病机为外邪客于足太阳,经气不利,筋骨失养,故脊背挛急而痛,久之血行滞涩、痰瘀互结,故项背强直。无论寒热偏颇、病程长短,治疗应以调畅太阳经气、缓急止痛、活血通络为法,可用葛根汤等治疗[8]。

2.3 小柴胡汤 出自《伤寒论》第37条,但涉及AS的表现“颈项强”者有第98条和99条。其中98条中的“颈项强”是表犹未解所致,此时治法应以温中散寒祛湿为主。强调不可妄用小柴胡汤[4]。《伤寒论》第99条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论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为太阳表邪未罢;手足温而渴,是阳明里热渐炽;胁下满,为少阳受邪,经气不利。足太阳之脉循头下项行身之后,足阳明之脉从口旁下人迎行身之前,足少阳之脉从耳下缺盆行身之侧,可见项为太阳经所过的部位,颈为少阳经和阳明经所过的部位。因此,颈项强则为三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的表现。脖子两侧为颈,后则为项。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三阳并病[3]。本条虽三阳证同见,但太阳之邪已微,阳明里热未盛,加之少阳有汗吐下三禁,故治从少阳,以小柴胡汤为主治方。使枢机得运,上下宣通,内外畅达,则三阳之邪均可解除[5]。对于AS的颈项强痛为三阳同病者,治从少阳,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小柴胡汤或配伍他药治疗AS可取得良好效果[9]。

2.4 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第304条,其曰:“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本条病机是阳虚寒湿,“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表明里无邪热。背为督脉循行部位,阳虚而寒湿凝滞,督脉先受影响,故背恶寒。本条可与305条互为补充。方用附子汤温阳通经,散寒除湿以治痹痛。在服附子汤的同时,还可兼用灸法,可灸大椎、关元、气海等穴位。灸法与汤药并进,可以增强疗效[4]。对于风寒湿邪驻留背部和腰腿所导致的AS,肾虚寒凝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治疗当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扶正固本,活血通络,可用附子汤加味[10]。有报道应用附子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AS患者,可更好地控制脊柱疼痛等症状,抑制疾病的活动,提高临床效果[11]。

2.5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出自《伤寒论》第28条,其曰:“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本条的“头项强痛”是由于水邪郁遏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所致[3]。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很似太阳表证,但用桂枝汤后其证仍在,则非表证;心下满微痛,很似里证,但下后其证仍在,则非里证。从小便不利可知内有水停。从张仲景用茯苓、白术两个健脾利水药可知,证属脾虚水停。水停体内,水邪阻遏太阳经气,太阳阳气被郁,则可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和无汗;水邪凝结中焦,则见心下满微痛;水邪干扰膀胱气化,则见小便不利。故治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健脾利水化饮[5]。对于AS由脾虚水停、水邪阻遏太阳经腑之气所致头项强痛的患者,可以应用本方治疗。

2.6 白虎加人参汤 出自《伤寒论》第26条,但涉及AS相关表现“背微恶寒”者,只有《伤寒论》第169条,其曰:“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本条背微恶寒病机为阳明里热太盛,汗出肌疏,津气两伤,气不固表,不胜风袭所致,既非太阳表寒,也非少阴里虚。证属胃热弥漫,津气两伤,故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清热,益气生津[5]。对于AS湿热痹阻、气津两伤的患者可以选用治疗。

2.7 大陷胸丸 出自《伤寒论》第131条,其曰:“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本条首言结胸,又见“项亦强,如柔痉状”,可知证属水热互结,而且病位偏上。水热互结,津液不布,致使项部经脉气血失和,肌肉筋脉失濡,则见项背拘急不柔和;里熱逼迫津液外越,则见汗出,因而与柔痉相似。治疗当用泻热逐水开结的方法,用大陷胸丸峻药缓攻,待水热得除,津液通达,水精四布,气血和调,筋脉得到濡养,项部自会柔和,故曰“下之则和”[5]。如AS项背强急如柔痉状,水饮郁结剧甚所致,而成结胸证水多痛轻者,可用大陷胸丸治疗。

2.8 针刺治疗 《伤寒论》除了方药治疗外,还有针刺治疗。如太阳少阳并病证,出自第142条和171条。第142条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弦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伤寒论》第171条曰:“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上两条均为太阳少阳并病证,有头项强痛或弦冒(眩)的太阳表证,也有时如结胸,心下痞硬的少阳证表现,故治疗既不能发汗,也不能攻下,而用针刺。针刺大椎、肺俞、肝俞,可获痊愈。对于AS出现头项强痛,并有心下硬等太少并病者,可针刺大椎、肺俞、肝俞治疗。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9岁,2022年8月22日初诊。患者近半年左髋关节间断疼痛不适,未予治疗,近1个月颈项不适,背部僵硬凉痛,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怕风怕冷、汗出,脉弦细,舌淡红,苔薄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1 mm·h-1,类风湿因子15.25 IU·mL-1,抗链球菌溶血素“O”29.63 IU·mL-1,C反应蛋白3.57 mg·L-1,HLA-B27阳性,白细胞计数4.76×109·L-1,红细胞计数5.53×1012·L-1,血红蛋白156 g·L-1,血小板计数204×109·L-1。DR片示:①双侧骶髂关节炎右侧Ⅱ级,左侧Ⅲ级;②胸椎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脊痹(肝肾亏虚证)。处方:粉葛12 g、桂枝9 g、白芍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9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400 mL,早、晚分服。中成药:骨痹舒片、瘀痹平片每次各8片,每日3次,口服。

2022年8月27日二诊,患者症状减轻,颈项不适消失,晨起背部僵硬凉痛缓解,夜间疼痛已不明显,但劳累或久坐后腰酸。嘱其继服中成药骨痹舒片、瘀痹平片巩固治疗。

按语:本案为AS患者,颈项不适,背部僵痛,汗出恶风恶寒,符合桂枝加葛根汤证表现。故以葛根为主药,进行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尤其解项背强急;再加桂枝汤温阳通络。其中桂枝、生姜辛温散寒为主,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气而滋津液,增强荣卫之气;白芍微寒而敛,既可制桂枝、生姜的辛散,又助大枣、甘草的滋津。全方共奏温阳散寒、解肌通络之功效。故服上药颈项背部症状解除,随后中成药继服补肝肾、壮筋骨、活血通络以固本善后。

4 小 结

张仲景《伤寒论》中所论述的风湿病内容篇幅不多,而AS的相关证治内容更少。近来应用《伤寒论》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对经方治疗AS的相关研究也有零星报道,但多是一方一药的研究,多不系统。笔者认真研读学习《伤寒论》相关条文和治法、方剂,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探讨《伤寒论》治疗AS的治法、方剂和思路。《伤寒论》与AS表现相关条文12条,方剂7首(含灸法),针刺2条。主要表现多为“头项强痛”“颈项强”“颈背强几几”“背恶寒”等,大多为受邪后表证的体现。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其表现应用相应经方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小柴胡汤、附子汤等和针灸治疗AS,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学习应用《伤寒论》辨治AS,可以提高疗效,为A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娄玉钤.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7):60-65.

[2] 李满意,娄玉钤.娄多峰从虚邪瘀辨治强直性脊柱

炎[J].北京中医药,2022,41(8):849-852.

[3] 冯世纶,张长恩.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7,193-194.

[4]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22,32-33,140,143,171.

[5] 王庆其,刘景源,张再良,等.中医经典必读释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9,149-150,178,192-193,209-210.

[6] 夏淑洁,王义军.胡荫奇运用桂枝加葛根汤辨治风湿病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5):1233-1234.

[7] 曹浩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8] 高楠楠,尹博文,吴宇峰,等.运用葛根治疗风湿病临证举隅[J].现代中医临床,2020,27(4):67-71.

[9] 谭婕,陈斌,王晓明,等.小柴胡汤和附子山萸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17,31(3):166.

[10] 张付祥.附子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8例[J].河南中医,2010,30(8):741-742.

[11] 俞琪芳,丁红生,吴潍.附子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9):27-30.

收稿日期:2023-04-10;修回日期:2023-05-15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张仲景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强直性脊柱炎X线特点与发病年龄和HLA—B27的关系
关于益赛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