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维路径,助力农业类综合题解答
——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例

2023-08-12 08:48裘建闽唐建友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糯稻戈壁梯田

裘建闽 唐建友

(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突出基础性。同时“四翼”也十分注重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属于高考高频考点,考查的主要方向为“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逐渐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之一。高考命题时常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载体设置情境,对真实的情境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情境中承载问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多设计有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情境和任务,以问题和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构建思维路径、探究案例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例,探讨引导学生构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

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分析的一般思维路径

引导学生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分析的一般思维路径(如图1):首先,进行区域定位,明确该农业文化遗产在哪里;其次,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对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进行评价,搞清楚该农业文化遗产有什么;最后,分析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并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并提出建议和措施,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图1

二、高考真题呈现

【例1】(2021年福建省选考,18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图2),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图2

图3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

【思维路径】

【答案】(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

(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解题思路】该题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某侗寨“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为情境,探讨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智慧与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相结合,探究农事活动中蕴含的地理原理,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新农村建设中的举措等,注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认知“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树立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观念。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本小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要求“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解题时需解决三个关键点:第一,设问中隐含了糯稻与其他水稻品种对比的信息;第二,学生能从文字材料“糯稻具有高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中提取信息,得出水稻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温度;第三,学生需深入分析“从梯田位置角度”这一限制性条件。解题步骤如下: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归纳梯田的空间位置——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离村寨较远,大多在海拔400~800m且朝向各不相同;二是明确糯稻的优点——耐阴、耐寒;三是分析选择不同品种糯稻的原因——水稻需要一定的光照、温度,而不同梯田海拔不同、朝向不同,光热组合不同,类型多样。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区位原理分析自然环境特征,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2)本小题以高埂梯田为载体,考查生态环境特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首先要分析建设高埂梯田的必要性:贵州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年际差异及季节差异大,水旱灾害频发,而高埂梯田就相当于一个个小型水库,可以调节水量,预防水旱灾害;同时高埂梯田蓄水量较大,能为一定数量的鱼鸭提供生存环境,有足够的鱼鸭粪便才能满足糯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进而减少施肥等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产生良好的生产生态效益。其次要分析建设高埂梯田的可行性: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以适应深水梯田环境。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3)本小题考查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体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理念。试题要求学生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此处隐含普通的稻谷晾晒方式与禾架晾晒方式的比较并分析环境条件的差异;应明确设问中的11月为深秋季节,此时光照较弱、气温较低,不利于稻谷晾晒且需要晾晒的时间较长;认真观察晾晒景观图,获取晾晒环境的有关信息,用于晾晒的禾架设置在溪流旁边且采用多层晾晒的方式,可知溪流处空气流动性较强,有利于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该地地处山区,平地较少,晾晒空间不足,而糯稻的稻谷连同稻穗一起在禾架上晾晒,使晾晒的糯稻量成倍增加,可缓解晾晒空间不足的矛盾。

(4)本小题考查乡村振兴与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结合特色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是,近年来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剧增,导致“稻—鱼—鸭”系统面临解体,因此对“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应从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当地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寻求相关保护措施。

三、原创试题展示

【例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为“戈壁红驼”的红骆驼。在戈壁红驼的传统牧养过程中,戈壁红驼与半荒漠化草原中的沙生植物、次生植物、野生动物等多样性的生物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构建起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复合共生”模式。戈壁红驼喜食梭梭草、骆驼刺等草叶自带咸味的沙生植物,一般是远距离游走采食,只采食沙生植物的上半部分,在采食梭梭叶时会踩塌老鼠在梭梭林下打洞做下的沙窝。

材料二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遗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的数量经历过一个大的起伏,2002年红驼数量一度下降到了4 130峰,濒临灭绝。经过二十年的保护性发展繁育,几乎濒临灭绝的戈壁红驼呈现出喜人的恢复性增长态势,目前已增长到5万余峰。乌拉特后旗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中,探索出了一种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构建了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图4示意戈壁红驼集中分布区。

图4

(1)说明戈壁红驼与半荒漠化草原中的沙生植物共生共存的关系。

(2)分析草场围栏对戈壁红驼生存发展的不利影响。

(3)简述当地政府利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可采取的措施。

【思维路径】

图5

【答案】(1)戈壁红驼喜食沙生植物上半部分的嫩枝,有利于沙生植物根部粗壮生长,防止倒伏;远距离游走采食,粪便四处散落促进沙生植物播种,改善土壤肥力;采食梭梭叶时会踩塌老鼠窝,让老鼠逃散,对梭梭草的根系起到保护作用,促进沙生植物健康生长。

(2)戈壁红驼为远距离游走采食动物,采食范围较大,而草场的围栏建设限制了红驼的采食与活动范围;使戈壁红驼在游走时改善土壤、保护植被等作用减弱,影响沙生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红驼的生存。

(3)进一步加强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发展传统牧业生产、沙产业、牧产品开发、驼制品加工、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业等,延长产业链;打造戈壁红驼品牌,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开发研学基地和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促进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产业发展。(其他合理答案皆可)

【解题思路】(1)根据题干信息“戈壁红驼喜食梭梭草、骆驼刺等草叶自带咸味的沙生植物”“对每种植物只采食上半部分”可知戈壁红驼这样的采食习惯有利于沙生植物根部粗壮生长,防止植物倒伏。而戈壁红驼“一般是远距离游走采食”,在游走过程中,会散落粪便,红驼的粪便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改善土壤成分,提高土壤肥力。粪便中含有沙生植物的种子,有利于沙生植物种子的传播,促进其繁衍。戈壁红驼“在采食梭梭叶时会踩塌老鼠在梭梭林下打洞做下的沙窝”,会破坏老鼠的窝穴,让老鼠逃散,从而对梭梭草的根系起到保护作用,间接保护沙生植物健康生长。

(2)根据题干可知戈壁红驼“一般是远距离游走采食”,需要的采食范围较大。而草场的围栏建设使草场面积较小,且到处设有围栏,一方面限制了红驼的采食与活动范围,另一方面使戈壁红驼无法游走采食,使其对土壤肥力的改善、破坏老鼠沙窝等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沙生植物的生长,不利于草原生态的平衡,进而影响红驼的生存。

(3)本题设问较为开放,但答题时应注意从“当地政府”的角度进行回答,且应围绕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可以从“保护与利用”“发展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等方面进行作答。

四、结语

在高三地理复习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关键能力的培养,切合时政热点,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构建思维路径。教师可利用真实案例,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问题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行迁移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等关键能力。通过构建思维路径,落实地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增效高考地理复习。

猜你喜欢
糯稻戈壁梯田
戈壁里的水波
《山区修梯田》
更正
秀美梯田
戈壁深处“战味浓”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梯田之恋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
从江加榜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