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有力”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党建+”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2023-08-13 12:13朱玉陈姣汤燕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师生

朱玉,陈姣,汤燕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2018 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各级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提出意见,明确党支部要开展“七个有力”建设,即做好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高校学生党支部更要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水平,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强化党组织育人功能。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爱党忧党不够

新时代,多元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总体信念坚定,思想道德纯洁,但也有一些党员经受不住多元化思想的冲击,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减弱,对党的理论知识、新的方针政策解读不到位,理解不深刻。有些同志在党不忧党、在党不护党,仅仅是身份上入党,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他们的立场往往不够坚定,没有在思想上、言行上真正入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部分党员没有做到时刻注意自己的党员身份,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不经常进行反思和整改,经常被动接受组织的安排和群众的监督。

(二)党员志愿宗旨淡薄

在入党初期,有些同志不明确自己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组织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甚至有些同志入党动机不纯正,为了在毕业后能更加顺利地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将党员身份作为个人未来发展的筹码,功利性入党。有些同志对于理想信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服务的宗旨和意识显得尤为淡薄。在日常的组织活动中,部分党员没有积极承担党员责任,没有充分地为人民服务。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成体系,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也有待考量。支部党员对团员的帮扶工作不够长久、有效,没有建立特色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有的党员与对应团支部的被培养人联系不够密切,对他们的情况不够了解,也导致其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组织。

(三)党员组织观念弱化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对于高校而言,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党支部就要严肃规范党组织生活。近两年,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总体呈现较为良好的状态,但部分学生党员对待支部工作不够投入、做事不细致,对于组织安排的任务满足于差不多甚至完成即可。还有一部分学生党员不能深刻认识到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组织意识不强,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自由主义严重,对自己放松要求,在组织生活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和学习的先进思想有限,组织观念比较淡薄。在支部委员换届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党员不愿当骨干,仅仅考虑职务对于升学、评奖评优的加分作用。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四)学生党支部战斗能力不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党支部是思想上、政治上团结和凝聚广大群众的核心,更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中坚力量。目前,大多数学生党支部能够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建设过程中也注重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凝聚力量促发展、促和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学生党支部的号召力不够强,工作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党员成长的需求。此外,学生党员大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的履职能力不够强,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时,他们没有积极带领同学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政策制度。学生党支部需要做好职责分工,注重团队建设,加强党内外交流,切实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对标“七个有力”的“党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

高校立足学生党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新形式,将深入对标“七个有力”与创新党员教育培养有机结合,根据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具体要求,实施“党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党建+信仰”“党建+队伍”“党建+制度”“党建+方向”“党建+文化”“党建+专业”“党建+志愿”的七维党员教育培养模式,构建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思路,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学”字,“党建+信仰”,做实“三会一课”

学生党支部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3]。学生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形成“党建+信仰”的学习模式,做到教育党员有力。学生党支部应积极听取支部党员对于“三会一课”和党日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方式、完善内容,使组织生活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

1.注重政治建设,厘清学习任务,打造有广度的组织生活

学生党支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学院党委—党支部—支委会—党员”四位一体学习机制,做好党员的党性教育。坚持将“三会一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处理好“学”和“做”的关系。学生党支部要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组织生活,支部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以“月度学习清单”为指引,规划“每月党史学习教育安排”,聚焦理论学习、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等,采取“集中学+个人学”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为党员业余时间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学习有章可循。学生党支部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学生党支部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党章党规,着力提升党性修养。

2.研读原著原文,形成学习品牌,打造有深度的组织生活

学生党支部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形成“筑基从读书开始”学习品牌。学生党支部要鼓励学生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谈心得,置身革命光辉历程,重温流淌在红色经典作品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生党支部要坚持“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半年一交流”的学习理念,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形成浓厚的读书学习之风。学生党支部要通过学习品牌的打造,在学生党员群体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来促使大学生党员主动汲取党员先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定中国共产主义信仰。

3.结合学生特点,创新学习形式,打造有高度的组织生活

学生党支部要坚持“每会一讲”,探索“一讲二问制”理论学习新模式。支委会主导选题,党员同志按照分组,轮流以PPT的形式汇报学习内容,小组内另外两名党员围绕学习主题提问,进一步搭建党员之间开阔思路、沟通交流、提高认识的交流平台。学生党支部不断更新和充实理论学习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征文、诵读、辩论等方式组织支部党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党支部录制“一人物一精神”等系列微党课,讲述战“疫”故事,让支部党员在重现模范事迹的同时,感同身受地领悟时代精神、中国精神。

(二)围绕“标”字,“党建+队伍”,严把党员质量

学生党支部应以党员发展和培养为主要任务,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形成“党建+队伍”的发展模式,做到管理党员有力。学生党支部需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强化学生党员考核。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规范入党联系人制度、培训制度,严格积极分子培养,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支部活动,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学生党支部要对预备党员实施“十个一”工程,即在预备期内至少参加一次入党宣誓仪式、接受一次预备党员培训、参加一次党务知识考试、参加一次党日活动、每学期向支部汇报一次个人发展情况、每季度递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结对帮扶一位“三困”学生、联系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一批理论书籍、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预备期满按照“十个一”的要求进行PPT汇报,使预备党员经过预备期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推动支部学生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党支部要对学生党员每年进行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使党员真正成为思想上的明白人、学习上的领路人、工作上的带头人、生活中的热心人。

(三)围绕“准”字,“党建+制度”,明确纪律红线

学生党支部应严格要求学生党员思想“准”、立场“准”、行为“准”,形成“党建+制度”的建设模式。学生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受监督”活动,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学生党支部进一步研讨监督党员的新途径,形成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内外谈话等标准化提纲和工作制度。落实“上岗双向监督”制度,通过设岗位、细标准、强管理、重实效等手段,设立学风促进岗、网络监督岗、班级辅导岗、宿舍文明岗、校园代言岗五个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岗位,要求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至少参加其中一个岗位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党员成为学风建设的示范员、校园舆情的领航员、思政工作的助理员、河海文化的传播员,构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党员在监督群众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监督的效应,不仅推动了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落实、落细、落小,更有效促进了学生党员学做结合、知行合一。

(四)围绕“领”字,“党建+团建”,投身学校发展

学生党支部需明确“党的建设从来就是和团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更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4]。因此,学生党支部应大力推进“党支部联系团支部”“党员联系群众”等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把党组织、团组织团结起来,做好“党建+团建”工作,做到组织师生有力。学生党支部应指导所对接的团支部开展党团工作,带动群众投入到中心工作中去,维护学校和学院的和谐稳定,精进团结,使党员与群众的才能发挥实现1+1>2的效果,为高校建设添砖加瓦。学生党支部要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参加学校、学院重要事项决策,充分依托学院青年之声、青年之家等线下线上意见建议征集平台,征集学生党员的建议,提高学院教学发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员参与率,引导教育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到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提升学生党员的获得感。

(五)围绕“诵”字,“党建+文化”,传播党之音韵

学生党支部应要求高校学生党员主动参与、积极融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形成“党建+文化”的传承模式,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做到宣传师生有力。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学院红色文化宣传,传承校训,展现党员不畏艰难、逆流而上、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学生党支部要引领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把党员与群众思想统一到了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学生党支部要向先进典型看齐,注重发现、树立、宣传及推广身边在思想政治、学术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做到典型示范。学生党支部要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网络宣传手段,建设好网络宣传阵地。学生党支部可以总结好的做法,向“全国高校思政网”“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影响力大的平台进行投稿。同时,学生党支部可以依托学校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QQ等平台,发布新闻稿、时政理论、党员理论学习成果、心得体会等材料,引领广大党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向上。

(六)围绕“红”字,“党建+实践”,强化理想信念

学生党支部要把统一思想、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作用。学生党支部要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实践引领,及时回应师生重大关切,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真正使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叶茂根深,发挥出党支部强有力的凝聚力,筑牢建设基石。学生党支部要鼓励党员积极走出校园,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党员进入到社会中“做实事”,通过社会实践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形成“党建+实践”的探索模式,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状态,在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实现全方面发展。学生党支部要结合专业、大学生党员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省、市红色资源,开展涤荡心灵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铭记历史,缅怀和追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激励党员严守初心、勇担使命,强化理想信念。

(七)围绕“暖”字,“党建+志愿”,发挥榜样力量

学生党支部要始终确保党建工作与服务工作同步开展,确保党员紧密联系群众,形成“党建+志愿”的奉献模式,做到服务师生有力。学生党支部要着眼“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党员同志亮身份、作表率,依托学院“朋辈帮扶工作站”和“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建立支部志愿服务基地。学生党支部要积极与校内外优秀党组织建立协作关系,形成支部建设互促、资源互用、党员互学、活动互办、帮扶互助的良好态势,建立并完善项目化、团队化、常态化、精准化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形成持续性、传承性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锤炼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奉献意识,将志愿精神打造成基层党支部的亮丽名片。

新时代,如何对标“七个有力”,突出问题导向,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提升党支部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点。“党建+”教育培养模式的形成构建了高校学生党员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长效化的培养机制,有助于将学生党员培养成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麻辣师生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