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引导幼儿与电子产品做“好”朋友

2023-08-13 12:13马钰晗苏丽娜张星宇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家园亲子

马钰晗,苏丽娜,张星宇

(1.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中心幼儿园;2.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山东潍坊 261200)

当前,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丰富的网络游戏、视频动画、短视频等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娱乐生活。但由于幼小的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极易被网络所吸引,深陷其中,过度沉迷电子产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一份建议报告中提到,幼儿接触电子屏的时间是2岁以下的幼儿不接触任何电子屏,2至5岁的幼儿每天接触电子屏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1]。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通常会带来8种危害。

1.视力。幼儿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眨眼次数会变少。当眨眼次数变少,保护和营养泪表的泪膜完整性会受到一定的破坏,最终造成视力模糊、干涩或者出现视疲劳、干眼症等一系列眼部问题。

2.影响大脑发育。家长过早地向婴幼儿暴露各种电子产品,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可能导致婴幼儿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通常表现为爱发脾气。

3.流行性肥胖。幼儿若在室内使用电子产品,运动量降低,很可能增加其肥胖率,而肥胖亦会诱发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4.剥夺睡眠时间。调查显示,在影响孩子各方面身体发育的情况下,有70%的幼儿因经常玩电子产品,对电子产品上瘾,造成孩子睡眠不足。

5.上瘾。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对科技产品上瘾,导致对低龄幼儿疏于照顾与关注,这变相地影响身边幼儿对电子产品也上瘾。时间长了,幼儿会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

6.心理影响。幼儿心理的成长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绪和意志,幼儿在电子产品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长时间停留,不能正确认知真实世界。同时,一些电子游戏也会造成幼儿认知水平下降,认知角度出现偏差,最终使幼儿的注意力、学习能力随之下降。

7.精神问题。幼儿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会增加精神方面问题的出现,如忧郁症,也有可能让幼儿变得更好斗,如焦虑、混乱、注意力下降、孤独症等。

8.社交能力。有专家表示,我们要培养孩子9岁前的待人接物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需要对现实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不是过多地沉溺于片面的、虚拟的电子媒介世界里。如果长期沉溺于电子产品,幼儿会丧失社交技能,对周围的事物持冷漠态度。

幼儿期是生命成长最快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己。相反,家长把幼儿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时间长、距离近、无沟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成人没有办法把幼儿放在一个完全没有电子产品的环境里。幼儿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是不可逆的。那么,如何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手机、iPad等常见的电子产品,这既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主题,又是幼儿园应当关注的重点教育课题。因此,幼儿园在全面把握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应积极发挥主动性作用,推动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联系机制,有效实施家园共育,形成有利于幼儿学习、生活、成长的良好环境,共同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一、转变观念,不将电子产品视作“洪水猛兽”

电子产品既对拓展幼儿认知信息量具有积极作用,又能利用其多样化的电子内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电子产品对幼儿健康发展的负面作用,它直接影响幼儿正常的生理发育,过度使用后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面对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幼儿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会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影响身心健康成长,故严厉控制幼儿的使用次数,有的家庭甚至坚决抵制幼儿接触各种电子产品。可是,电子产品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

(一)电子产品具有教育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在英国的一所被誉为“电子教育先锋学校”的小学,电子产品伴随着孩子的每一节课程,在课堂上,孩子们可以运用3D打印机描摹地理建筑,也可以佩戴VR眼镜在天文课上感受宇宙的浩大与神奇[2]。近几年,国内也依靠线上平台进行学生课程教学与幼儿活动指导,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线上学习方式。可见,教育教学技术电子化已逐渐成为常态,我们若将电子产品的弊端一概而论,可能会忽视电子产品带来的教育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二)电子产品的合理使用可促进幼儿认知发育

电子产品在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方面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其形式多样化,会促进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力、语言等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大大扩展他们获取信息的数量,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如教师、家长利用电子产品中的“找不同”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发展感觉、视觉与听觉,还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不同的软件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多样化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可以锻炼幼儿记忆能力。在放假期间,家园协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如教师、家长可利用电子产品播放耳熟能详的小儿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居家生活习惯,还可巧用电子产品记录在线指导活动、开启在线家访、直播早操活动等。

教师、家长可利用电子产品的便捷优势,帮助幼儿拓展知识面,学习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其一,教师、家长只要有针对性地对电子产品进行搜索和筛选,就能帮助幼儿获取大量的学习视频和材料,比如各种科学知识、亲子游戏、安全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供幼儿学习参考;其二,电视节目中也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帮助幼儿了解唐诗宋词等知识,以此增加幼儿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其三,诸多儿童早教APP软件中,识字类、绘画类、绘本类、思维类等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幼儿更加直观、生动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堵不如疏,转变教育观念,正面看待幼儿与电子产品的关系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互联网时代,幼儿接触电子产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无法绝对禁止幼儿使用。让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养成好习惯,仅仅依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也应严格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观,不要把电子产品看成“洪水猛兽”。

教师、家长达成积极的教育共识,家园合力引导才是关键。教师和家长要正视电子产品的积极作用,有效避免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引导幼儿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电子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产品的使用效益。一方面,家长应树立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思想,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习惯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巩固和养成。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应多采用各种方法,家园协作,培养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使电子产品成为帮助幼儿成长的工具,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引导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和协作性。

(一)家园联动形成教育共识

首先,幼儿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园内开展“幼儿电子产品使用现状”问卷调查,对全园幼儿进行全方位了解,对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教育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并在集中教研中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幼儿园通过组织家长专题座谈会、线上家长课堂等方式解答家长的疑惑,帮助家长支招,引导家长树立正向的电子产品使用观念,促使家长发现电子产品对幼儿成长具有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帮助家长分析了解幼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最后,班级教师线上线下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制定适合本班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合理引导方法。

(二)幼儿园强化一日生活学习教育

1.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中融入辅助教育的电子产品

幼儿园可把使用电子产品作为一项课程内容,对幼儿进行常规性教育,融入幼儿一日学习生活中。例如,询问班级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时,老师请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小朋友说一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后身体有什么不适感,或请幼儿集体讨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有哪些危害,使幼儿认识到该行为的错误,进而引导提醒全班幼儿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在常规性教育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儿歌、故事、手指谣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将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习惯传达给幼儿。

2.让幼儿成为电子产品使用的监督者

幼儿园与家长联动,组织幼儿在家期间监督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当家庭中亲子互动时间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减少时,幼儿可对家长进行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监督方法。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由被动变主动,此项措施的实施,同时起到了教育幼儿和监督家长的作用。

(三)幼儿园、家庭引导幼儿与电子产品做“好朋友”

1.充分了解园内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真实情况

沟通是搭建幼儿园、家长与幼儿良好关系的桥梁,而关系则是很多“改变”促成的关键。我们和幼儿沟通时,要让幼儿感受到彼此是平等的,平和耐心地倾听幼儿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和想法,适当理解幼儿的动机及真实感受,同时也向幼儿表达老师、家长对他的期待与建议。

在正确看待电子产品的同时,父母也应该仔细观察幼儿每天使用的情况。家长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主要需求,分析幼儿为什么会对电子产品情有独钟。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对电子产品内容的不同需求,及时为孩子挑选适合的电子产品,并根据3~6岁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宜的活动,如象棋、七巧板、涂鸦等益智游戏;动画视频内容如儿歌、古诗新唱、经典童话等。这样,让幼儿有选择性地使用电子产品,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寓教于乐的理念,发挥电子产品的正面作用。

2.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使用习惯

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家里,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作用。如家长可与幼儿协商制定契约,约定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次数以及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等,与幼儿约定一起执行、互相监督。在不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需要延长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亲子互动时间,让幼儿感觉到电子产品不是唯一的娱乐消遣方式。这样,在亲子交流互动中,既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建立了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又行之有效地控制了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3.充分信任教师,家园合力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要与班级教师及时沟通,定期学习家庭教育科学观念,积极完成班级教师布置的家庭亲子活动“小任务”,在“任务”的导向下带领孩子开展有意义的家庭亲子活动。通过开展家园联系,家长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协商处理实际问题,为幼儿制定合理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案。

4.家园携手,丰富幼儿课余生活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抑制幼儿过度沉迷电子产品有很大作用。幼儿园与家长联手,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幼儿打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童年。例如,幼儿园每周末给幼儿布置各种亲子作业,如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手工作业、科学小实验等。亲子作业必然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完成,实施过程中少不了沟通和讨论,这就悄悄地在无形中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通过家庭来引导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帮助家长对使用电子产品进行自我约束,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和氛围。与玩电子产品相比,亲子陪伴的时间和质量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的学习、生活等也会有所改善。

总之,在信息时代,教师和家长要正视电子产品的利与弊,要知道电子产品存在于低龄幼儿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走上社会的全过程。而对于幼儿依赖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堵”不如“疏”,教师和家长只有合理用好这把“双刃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养成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习惯,家园合力,才能帮助幼儿摆脱电子产品的“绑架”,转变为有助于幼儿成长的时代科技工具。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家园亲子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寻找失落的家园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绿家园
亲子脸
亲子脸